分享

你知道吗?心脏里有一个“小洞”可能会致命!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的危险

 吴较瘦 2023-09-28 发布于浙江

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卵圆孔未闭,它是一种先天性的心脏缺陷,指的是心房间隔上存在一个未完全闭合的小孔。这个小孔在胎儿期是必需的,因为胎儿的氧气来源是母体的血液,而不是自己的肺部。所以胎儿的血液需要从右心房直接流向左心房,绕过肺部循环,供应全身的氧气。这样的血流方式称为胎儿循环。

当胎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时,胎儿循环就要转变为成人循环。此时,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压力差发生变化,导致卵圆孔被两侧的心房壁挤压,逐渐粘合关闭。一般来说,在出生后3个月内,卵圆孔就会完全闭合。但是,在部分人群中,卵圆孔并没有完全闭合,而是留下了一个裂隙状的通道,这就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并不少见,据统计,约有2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大多数情况下,卵圆孔未闭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所以血液不会从右向左通过卵圆孔分流。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剧烈运动、排便、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胸腹压力的动作时,右心房的压力可能会超过左心房,导致血液从右向左通过卵圆孔分流。这种现象称为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或反常分流(paradoxical shunt)。

那么,右向左分流有什么危害呢?答案是:可能会引起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反常栓塞是指静脉系统中形成的血栓或其他异物通过右向左分流进入动脉系统,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性损伤。最常见的反常栓塞发生在脑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据估计,每年有3.4万例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有关。尤其是在年轻人中(<55岁),卵圆孔未闭是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脑卒中外,反常栓塞还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的缺血性损伤,如心肌梗死、肾梗死、肝梗死、肠系膜梗死、视网膜动脉阻塞等。此外,卵圆孔未闭还可能与偏头痛、减压病、高山肺水肿等疾病有关。

那么,如何诊断卵圆孔未闭呢?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TEE可以直接观察到卵圆孔的存在和大小,以及是否有右向左分流。为了增强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通常会在TEE检查时注射一定量的含有微气泡的生理盐水,这种方法称为对比剂增强超声心动图(contrast-enhanced echocardiography)。如果存在右向左分流,注射到右心房的微气泡会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在TEE上形成典型的“星云征”(starfield sign)。

除了TEE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卵圆孔未闭,如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核素心血池显像(radionuclide angiocardiography)、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但是,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如TEE高。

那么,如何治疗卵圆孔未闭呢?目前,针对卵圆孔未闭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和经导管封堵术。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反常栓塞。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通过导管将一个特制的封堵器送入心脏,在卵圆孔处释放,使其覆盖在卵圆孔两侧,从而实现卵圆孔的永久性关闭。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做经导管封堵术呢?目前,国内外的指南或共识都建议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做经导管封堵术:

- 年龄在16~60岁之间,有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病史,经过全面评估排除了其他卒中原因,且认为卵圆孔与临床事件有因果关系;

- 卵圆孔伴有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或直径≥2mm;

- 卵圆孔伴有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或原发间隔活动度大;

- 患者能够耐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并能够接受定期随访。

经导管封封堵术相比药物治疗有什么优势呢?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了经导管封堵术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例如,在CLOSE、REDUCE、RESPECT和DEFENSE四项RCT中,经导管封堵术组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0.58%、1.4%、2.6%和0%,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6.24%、5.4%、5.7%和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导管封堵术还可以改善偏头痛等其他临床症

状。经导管封堵术的安全性也很高,一般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感染、心包积液等,但发生率都很低。

那么,经导管封堵术是怎么做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静脉穿刺,将一根导管送入右心房,然后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将封堵器释放在卵圆孔两侧,使其固定在心房间隔上。整个过程需要在X线透视和TEE的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要30~60分钟。手术后,患者需要住院观察1~2天,然后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3~6个月。手术后还需要定期进行TEE或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其他并发症。

总之,卵圆孔未闭是一个隐藏在心脏里的“小洞”,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它,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它对我们健康造成的威胁。希望这篇科普短文能够让你对卵圆孔未闭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你对心脏健康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