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文字做成的高跟鞋○每月十五文学社◆第二十二期

 看尽人间荒唐 2023-09-28 发布于四川

文字做成的高跟鞋

冯俊龙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才有些迟钝地发现,街面上移动的高跟鞋少了。听不到那“嘚嘚”的脆响,我以为,爱美的女性在开始减少。

又过了好久。我才发现穿高跟鞋的女人真的少了。不过,在那些“高档”场所,一些“讲究”的女性,依然优雅地穿着高跟鞋傲然信步。于是,开始注意搜寻。搜寻那曾经长短粗细不一的鞋跟,那高低大小不同的脆响。

平常日子,普通地方,穿高跟鞋的女人的确不多,鞋尖“勇往直前”的冲锋,鞋跟“蜻蜓点水”的轻盈,也少了。我心里一丝难受。

也豁然开朗。

这如同我喜欢诗。但不懂诗。或者,我写不好诗,却固执地爱诗。个人爱好与时尚潮流,不可能一一吻合。

高跟鞋只是鞋,不一定人人喜欢穿在脚上;诗是文字做成的高跟鞋,也不一定人人都可以有效把控。

我不是虐待狂。不是封建遗老。不喜欢女人把脚变成三寸金莲。我只是高跟鞋控。我只是喜欢点与线的流畅、情和韵的雅致、面及体的精巧。穿高跟鞋的女人有一种飘逸的美,诗歌有一种灵动的美。美丽的女人是飘逸和灵动的结合。文字做成的高跟鞋,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构思。无论男女,只要喜欢诗歌,都可以用文字做成精美绝伦的“高跟鞋”,让优雅浪漫抒情地行走在天地人间。

男人热爱女人,女人喜欢男人,这是世界美好的根本;诗是男人唱的歌,歌是女人唱的诗,诗歌是男人女人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抒情。我在上风上水的金牛,遇到了一群成都诗人。“成都女诗人的真实、祥和、宁静、执着早已闻名并感动着这块土地、感动着中国诗歌,感动着天空下的每一个生命,是诗坛一道独有的风景。”(杨光和:《爱情诗放大的诗意万萍》)这样的话,让我陡生感动,并且心有灵犀。这是怎样一群诗人?这群诗人有着怎样的生命热情?

我知道“每月十五”文学社,杨光和老师是社长。杨光和老师是金牛作协副主席,我和她早就认识,没有深入交流。金牛作协每月十五号按时定点举办活动,已经延续了五十年。对,半个世纪。每月十五文学社成立没有五十年,但也比五十年少不了多少年。

最近几年,每月十五文学社集体投入金牛作协的怀抱,金牛作协上午举办活动,每月十五文学社跟着下午开展自己的活动。去年(2022)年的倒数第二个月,我因为给张帆老师的作品《剑履山河》写了书评,应邀到每月十五文学社参加社员张帆老师的作品研讨会。由是,我和每月十五文学社的部分诗人见面,与每月十五文学社社长杨光和老师接触,在小革老师邀请下,我加入了每月十五文学社。

我喜欢诗。自以为可以写诗的我。进入每月十五文学社,我才知道,我不懂诗。进入每月十五文学社微信群,读过几位诗友的诗,顿时暗觉不妙。这些诗,读起来特别熨贴,很美妙的感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想了半天,这就是我看见了文字变成跳跃的“高跟鞋”那种感觉。欣欣然,我也绞尽脑汁,写了几首自认为“还行”的长短句,大家看后,结果是“不行”。细细比较之后,我甘拜下风,自知之明让我承认自己写诗确实不行。

原来,有些事情只能欣赏,不能模仿。

杨光和老师诗集《阳光和阳光》

杨光和老师送了她的诗集《阳光和阳光》,散文集《诗事如烟》,还有每月十五文学社成立三十周年的诗歌集和散文集给我。杨光和老师的笔名是阳光和。诗集《阳光和阳光》,除了作者“阳光”之外,还有“除了阳光还是阳光,没有阴暗,一片盛大的光明。”这是为杨光和老师诗集写序《光和作用》的牛放老师写的。从牛放老师的序和杨光和老师写在《阳光和阳光》的后记里,我才知道,成都本土女诗人杨光和老师是“资深诗人”,是“诗歌保姆”;我才看到,成都的诗人群体、成都的每月十五文学社的辉煌过去。

读杨光和老师的诗,就是看一位美丽的女子,一脚一脚地行走在石径上、山道旁,或者一双一双文字做成的“高跟鞋”,一下一下击打在林荫下、沙滩上……那些鞋根的点,留下一片绚烂;那些鞋尖的点,开拓出一片美丽的风景;鞋跟与鞋尖上,支撑起一个风韵的世界。

点与点构成流畅的线条,线条和线条组成玲珑的立体,飘移的立体摹拟成优美的图画。我在《大观观雨·观自己》里看到一个人的寂寞,一位女人的恋爱;我在《车站》里看到“让路休息”,一下子就被震服。是的,震惊和心服口服;我在《清明》里,看到忧伤总在美好的季节;还有,《故园》里“一个比老父小18岁的女人,号称可以咬断日子的母亲”的故事。

如果这些“点”与“线”,是诗歌的灵魂,是用少得不能再少的文字,诉说人生中的遇见,那么,《知趣》写的就是岁月沉沦、诗人心声,读者看到的就是灰尘遍布的苍老心灵。“这个城市了解我,如同我了解,这个它的坏毛病一样。”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渐渐变成中年,最后变成老年,那“八元一杯的素毛峰”,谁来捧在手中?读完一首又一首这样的诗,我像看见一双又一双颜色各异、样式不同的文字做成的“高跟鞋”,或快或慢。或弹或跳,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走向遥远的遥远。

是的,无论你爱不爱诗,或者你爱不爱人,你都会被写进生活的诗歌,你都会有人或深或浅地爱恋。然后,你都会慢慢变老,然后你都会死去你都会和所有的爱说再见你都会被这个世界遗忘。

我说过,我会慢慢读杨光和老师的诗。只有慢慢读,我才能留住世间的光阴,我才能回味已经铺满灰尘的青春。

但我不能。

杨光和老师散文集《诗事如烟》

我一直以为,杨光和老师只写诗。她的诗是一双双美丽的“高跟鞋”。想不到,打开《诗事如烟》,翻看第一章《生命的静寂处》,我一下子惊呆了。杨光和老师的散文,写她和诗友故事的散文,写得这样好!我要慢慢读。这样的悲伤或者幸福,这样纯真的友谊和炽烈的情感,这样浓烈的热爱和永远的别离,有谁能受得了?

但我不能。

接下来《神秘岛》中老彭的神秘死亡、《浣女,你在哪里?》中汉蓉的爱情、《静寂的结晶》里沈群的美丽,让我大吃一惊。“在当下诗歌被时尚缠上,物欲强奸诗歌的时候”(尔碑老师《瞬间》有感),诗歌是什么?诗歌是诗和歌,是抒情短语的激越吟唱,是酒醉当歌的人生慨叹,是迷惘人生的痴情呼喊,是铁马金戈的生死搏斗,还是,浅唱低吟的爱情绝响?都是,都不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需要精神慰藉。这是吃饱穿暖者和希望吃饱穿暖者们的语言冲浪。这是生活的腼腆者在人生迷醉后的叹息、呼喊、哀叫。

《“这个圈子是最干净的”》写了一群热爱诗歌的年轻人,这是一个遥远的童话。这个童话里有许多熟悉的身影。每个人都曾经青春,每个人都不会一直青春。但只要有爱,有感情,有对生命的真诚,青春就会在你我的回味里一直流淌。昨天的原始已经被今天的繁华覆盖,今天的现代正在成为明天的念想。从原始部落走向迷离酒吧,从青年走到老年,从生到死,却没有死亡。只要有美好的回忆,就能记住青春梦想。

诗集《阳光和阳光》,散文集《诗事如烟》作者杨光和老师

“生活是生活,诗歌是诗歌,诗歌是生活以外的奢侈品,诗歌是心与现实保持距离的真实,诗歌是竹篮打水之美的集景……”(《兄弟,在秋风中,我们默默遥寄》)现实的生活里有没有诗歌的浪漫,或者跳跃的文字能不能赋予我们丰裕的生活,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有无数残酷的现实给予不同人不同答案。正如今天的女性,穿高跟鞋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原因,是女性“要为自己活”,是“高跟鞋穿上束缚我,你在旁边看着乐”。这样的思维不能说错,也不能不说错。爱美与把美展现给人,是有人渴望崇拜,有人愿意付出。美只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的底色是生存,是活着。

好在,我们今天都不再像杨光和老师她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年代一样,要费尽周折艰难活着,甚至想方设法也不能活。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不但包含物质丰裕,更需要精神滋养。诗歌是用文字的“点”和精美句子的“线”,构成的一个个想象的“面”,在富有激情的人头脑里形成精美的立体宫殿。宫殿里驻扎着幸福和快乐。懂诗歌的人,就如同懂穿高跟鞋的女人。

不管世界再多变化,有点有线才能构成美丽图案。

我大声呼喊,把我的、你的、我们的青春还回来,让诗歌重新回到人间。不,她一直都在。正如穿高跟鞋的女人,在某个你渴望见到或者不经意的角落,她会突然出现。无论你惊不惊喜,她们都在。

诗集《阳光和阳光》,散文集《诗事如烟》作者杨光和老师

让文字做成的高跟鞋,行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像清新雅致、动感十足的女人,念念清风起,步步莲花生,唤醒每个生命的欲望。无论春秋夏冬,无论花开花落,无论日出月落,无论男人女人,无论,生或者死,把生命中所有的激情,和美,都献给眼前的生活。

珍惜眼前,就是幸福。

每月十五文学社 主办

顾问

 林文询  张新泉

牛放

主编

杨光和

副主编

刘永喜  李明利

散文编辑

 李临雅  刘小革

莲子        阿蓉

执行主编

五块石匠

记得  分享留言关注,请给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