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女朋友了”——“童语”背后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7篇 )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3-09-28 发布于江苏

【题记】

好的教育不能造成儿童生活世界的偏狭、心灵体验的匮乏、求知活力的萎缩以及创造能力的丧失。
一、缘起
一直是中高年级教得较多,低年级教得少。这几年教了低年级,觉得他们也甚是可爱。
记得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一句话:谁喜欢孩子的叽叽喳喳,谁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到儿童那里去,因为儿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迷人的。是的,我也许就属于这种人吧,喜欢儿童的叽叽喳喳,喜欢孩子的灿烂的微笑。
于是,孩子们喜欢围成你的周围,说这说那。缪老师,我爸爸买新车了;缪校长,我这个周末和我妈妈去灵岩山爬山去了,好累啊;缪老师,这是我周末做的“数字接龙”纸条,已经写到1000了,你看,是不是很长呢?!
有一天,一个孩子神秘地跟我说:缪老师,我有一个女朋友。我听了,没有觉得特别的惊讶。因为我知道,如果表现得特别的惊诧,孩子也许会从我的眼神中调到一些异样的东西,也许后面的话,就不说了。
我顺势问他,你的女朋友是哪里的啊,是我们班上的吗?不是,是我的一个阿姨家的小妹妹,比我小一岁。你为什么要让她做你的女朋友呢?
因为她很漂亮,而且在一年级,学习也很好。
你看,小孩子就是这样的天真无邪,什么话都敢说出来!
对于这样的小孩,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站在“教育学的视角”,我们该如何进行后面的对话,既不伤害孩子,又能给孩子赋能,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成长呢?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深思中……

二、分析
当一个低年级儿童宣布自己有女朋友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不是很紧张,或者不是很紧张,但也有不少担忧呢?其实大多不必。
其实,在多年之前,我在车坊实验小学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个情况,为此还写过一篇公众号文章,题目叫《老师,我有两个女朋友》,有兴趣的不妨跳转阅读。
其实,我们保持关注和一定的敏感度是对的,把它看作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也是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理解、分析此种现象背后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交互动的年龄特点,再来考虑适当的教育对策。以下是一些心理分析:
低段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低年级儿童宣布有女朋友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交地位的阶段。他们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和在社交环境中的位置,可能将拥有一个“女朋友”视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作为方面能力较强的一个标志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初恋”什么的。
模仿所致:大家知道,儿童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儿童可能会模仿他们在媒体、同伴或成人角色模型中看到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看到电视剧中的角色拥有女朋友,并试图模仿这种行为。
童稚理解:低年级儿童相对比较童稚化,于是他们对浪漫情感的理解并不成熟,但他们对爱情和伴侣关系的概念也相对模糊,只是自己觉得是这样样子的。所以宣布“自己有女朋友”一点也不觉得羞耻,反而觉得是自己对“模糊性浪漫”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三、对策
关于爱情和伴侣关系的教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以积极、健康和合适的方式来向孩子传达这些概念。这包括通过故事、游戏、互动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了解爱情和伴侣关系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稳定和互相关爱的关系。而不是表现惊讶、施展的神情,把孩子“吓着”,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具体可采取下面的一些对应策略:
一是学会倾听,掌握事实:当孩子说“自己有女朋友(或男朋友)”时,不要马上指出对与不对,或及时播放制止,应该以“教育学的眼光”,抱着审视、旁观的态度,耐心听着孩子地讲述,不时再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形成完整的“事件事实链条”,这有助于对这一“教育事件”(这是一个中性词)的来龙去脉有个整体的感知,进而才能做出的对应与对策。
二是在互动中提供明确的概念与指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向儿童明确解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伴侣关系。他们应该强调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来培养,并且涉及尊重、理解和共享责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理解她可能只是在表达对某个同龄人的欣赏和喜欢。互动中,不要夸大或强调这种宣布的行为,以免孩子感到压力或误解;可以平静地和孩子谈论这个“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优点之处,并鼓励孩子向他(她)学习。

三是借助动画或媒体来展现来直观感知。现在市面上不少动画或多媒体也是会找到也是这一话题或类似的话题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在观看中或观看后再开展相关讨论,这样就可以通过浪漫故事或真实情景情境把儿童对“浪漫”、“爱情”“男(女)朋友”的理解具像化、直观化,而不是简单化或概念化。我就曾在我的女儿大学时推荐爱情电影《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并由此写成公众号文章《父亲如何对女儿进行爱情教育——从电影“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中得到的点滴启发》。
四是交朋友的社交技巧渗透或简易培训:对于低年级儿童宣布有女朋友的情况,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并采取适当渗透和来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爱情和伴侣关系。同时,还要适当教授儿童有关友谊、沟通和建立健康关系的社交技巧。只有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同时培养出与同龄人建立真正友谊的能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友谊和欣赏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与同龄人相处时建立积极、健康和互相关爱的关系。他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友谊是一种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关系,而欣赏别人的优点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将爱情和伴侣关系的教育变成一种强制或强迫的过程。
五是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家长和学校应该以温和、耐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和合适的教育环境。应该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支持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去探索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被强制去追求某种特定的行为或关系模式。
四、总结
好的教育不能造成儿童生活世界的偏狭、心灵体验的匮乏、求知活力的萎缩以及创造能力的丧失。
关注、尊重、关心、满足、期待、启迪、完善、提携……让我们努力做好关于孩子教育的好事情,摆渡孩子,成全孩子,让孩子自信、阳光、敞开、留恋、温馨、对话、勇敢,带着梦想前行,带着热情行动。

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46篇

(不断更新中)

  1. 跟孩子们聊聊“班级换老师”的话题,文末有建议(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6篇)

  2. 用“尝试反馈七步走”施教《分数乘整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合六年级,跨小教改札记第45篇)

  3. 问问孩子“什么是动脑筋”,以及告诉孩子“科学用脑”的知识(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4篇)

  4. 千字文武术操视频,以及党课《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魅力》(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3篇)

  5. 老师,我觉得“孔融让梨”是装的!我们不如借此契机,培养孩子的“审辩式思维”能力(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2篇)

  6. 教师节诗朗诵《写给有梦想孩子的诗篇:2035,我们来了》(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1篇)

  7. 为什么会出现“眼泪汪汪的孩子”和“无所适从的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思索与建议(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40篇)

  8. 我和班主任合上了一节“思政课”(跨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第39篇)

  9. “3W语文课”,师生做了什么,为什么能量满满?(跨小教改“尝试反馈”札记第38篇)

  10. 《木樨》卷首语|学科育人的力量:引领孩子走向未来(跨小教改札记之37)

  11. 《木樨》卷首语|读学、玩学、探学、写学:“深度学习”的路径与样态(跨小教改札记之36)

  12. 《木樨》卷首语|磨砺反省思维,提升核心素养(跨小教改札记之35)

  13. 《木樨》卷首语|牵到孩子的“手”,才能牵到孩子的“心灵”(三十四)

  14. “100人讲100条”,我讲《建议》第1条:永远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跨小教改札记之33)

  15. 短视频|跨小微论坛:在“四学”中聆听童真的声音(跨塘实小“尝试教学法”教改印记之三十二)

  16. 视频【觉察·精进】深度体验“爱在我家”在跨小的团辅活动——跨小“尝试教学法”教改札记之三十一

  17. 短视频|跨小微论坛:家校共育,让爱加倍|跨塘实小“尝试教学法”教改印记之三十

  18. “尝试反馈法”催生跨小“文学青年“(二):跨小教学教改印记之二十九

  19. “尝试反馈法”催生跨小“文学青年“(一):跨小教学教改印记之二十八

  20. 2023春季“师本课程”新培育(跨塘实小“尝试教学法”教改印记之二十七)

  21. “萌小说”天天写:五(9)班的教改故事(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法”教改札记之二十六)

  22. 从“尝试教学法”走向“尝试反馈法”——学习邱学华先生《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说》的感悟(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法”教改之二十五)

  23. 跨塘人语响,缘是叙课改:跨小木樨微论坛18之“自主探究”——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改革印记之二十四

  24. 把“师本课程”说成是“具身资源”也算是一个创举吧!让它照亮孩子的学习前程——“尝试反馈教学”跨小改革步履印记(二十三)

  25. 消除“教”的痕迹,增强“学”的力度,突出学科本质:近期观察语数英科音的几点建议——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二十二)

  26. 数学老师教孩子们写诗《相信未来》|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札记(二十一)

  27. 数学老师教语文:跟五(9)孩子聊聊作文和语文——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二十)
  28. 一年级孩子通过探究“连9个圈转三个弯”游戏题,真能看出其探究精神怎样(适合1-2年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九)
  29. 视频|跨小的未来在哪里,在跨小故事的讲述里!——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八)
  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育探寻|发表版——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七)
  31. “尝试反馈”既是教学哲学,也是人生哲理|卷首语——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六)
  32. 筑台子,引路子,出点子,搭梯子,改稿子|学校管理——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五)
  33. 儿童生活的“综合”决定着整合教学|中国教师报——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改印记(十四)
  34. 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以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三)
  35. 我用“尝试反馈”思想教《因数与倍数》——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二)
  36. 一年级孩子也能做“研究”——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一)
  37. 那一天,数学老师上了一节作文课——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
  38. 我跟孩子们谈“什么是学习”(内有干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九)
  39. 把孩子的“好奇心”放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八)
  40. 假如我用“尝试反馈”思想教美术——“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之印记(七)
  41. 假如我用“尝试反馈”思想教语文——“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之印记(六)
  42. 深入浅出,历久弥新,新学期邱老师的报告送给老师们两大“法宝“——“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五)
  43. 用成长性思维去激发内在动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四)
  44. 答辩是一种磨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三)
  45. 课堂教学转型,你的感受怎样——“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二)
  46. 一定要弄清三个“为什么”——“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