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安夜空】第090期|汪红兴: 烟雨新安桃花汛

 新用户2420aRkV 2023-09-28 发布于安徽

0用艺术点缀人生

让文学唤醒梦想

汪红兴

    窗外春雨淅沥,春寒料峭,寒梅沁幽,今年正月里雨雪不断,率水河里的水,隐隐地涨起来了,一江春水涣涣,顿然变得开阔养眼,桃花汛的日子迫近了。我的记忆穿越时空,回到童年时代桃花盛开的日子。

    在江南,在徽州,每年农历二月前后的雨,总是绵绵密密,没完没了,恰逢河边的杨柳抽芽,金黄的菜花、灼灼的桃花漫山遍野,渐次绽放,当地人将这番春水,取了个爱称:桃花汛。

    桃花汛的水势,不大不小,不深不浅,恰到好处,是放排的好日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是林区,山上的木头竹子多,自古多美材,尤以徽杉为著,输出贸易十分旺盛。木材是山区百姓的衣食父母,历史上多木商,我们镇上就有好几家木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南宋罗愿编的《新安志》中就有记载:“休宁俗亟多学者,山多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河,往者多取富。”这浙河指的就是率水以及新安江水系。古时树木运输靠的就是水运,水运就是放排。理论上来说,一年四季均可放排,但秋冬为枯水期,容易搁浅,无法前行;五月黄梅雨时节,洪水汹涌,放排危险系数高,稍不注意可能排散人亡,所以桃花汛是放排的不二选择。

  砍树最好的季节是秋天,天高气爽,虫豸蛇类渐少,功效高,称之为“秋伐”。高大的杉树砍下后,割去红树皮,再晾晒一段时间,重量减轻了,然后集中运至河边。冬季里,排工们将一根根原木用锋利的斧头凿排眼,打上印记,用藤条、木角等东西装成排甲,每个排甲大小树木搭配,30根左右。过年后,排工们就打排甲,叠成两到三层,将排甲连成一条长龙堆放在溪滩之上,长长的竹缆系着。一般每条排12节左右,多的有20节。那长长的木排在村镇两岸连绵数里,好不壮观。就等着启运了。

    桃花盛开了,溪水也渐渐地漫上来了,溪滩上的木排便自然而然浮起来,山里汉子看着这桃花汛的水,心里乐开了花,这些木排承载着全村老小的希望。他们浑身是劲,该大显身手了。这一溪木排整装待发,汉子们出去一趟要好多天,姑娘媳妇们忙着准备一季的干粮、咸鸭蛋等食物,汉子们把斧头磨得锃亮,村里热闹起来。

    桃花汛的水,不疾不徐,排穿行在万山丛中,平日新安江上的险滩高坝,如鲪滩、老虎滩、洲滩、十里长滩等都隐没不见了,深潭变得幽深而无漩涡,波光粼粼,平稳有度。距离拉开后,木排在绿水青山中晃悠悠地前行,看两岸古树竹海人家慢慢隐退向后跑去,站在竹排上的汉子们,就可以稍稍喘口气,抽根“佛子岭”,让木排顺流而下,任意东西,两岸的徽州山水水墨画就在天际边显现出来,映着岸边金黄的油菜花、艳丽的桃花、洁白的梨花,还有那山上粉色的野樱桃花、红红的杜鹃花,这每一曲每一折都是一幅活动的画,无声的诗。

    排工中午是不烧饭的,就着干粮和冷水随便吃点。黄昏的时候,木排就顺势停靠在河湾处,砌起小石灶,架起小铁锅,一条条木排上燃起了袅袅的炊烟,随便炒一两个菜,就着咸鸭蛋,还有带来的白酒抿起来。酒能祛寒,酒能壮胆,放排的男人大多喜欢喝酒,但不会多喝,毕竟出门在外。晚上或是凄风苦雨,或是就着如银的月光,沐浴着桃花的芬芳,睡在木排中间的小竹篷里,发出了呼噜呼噜的鼾声。

    出发的那天,河边站满了送行的人群,父送子,妻送夫,拿着水壶,多少有些不舍,虽说桃花汛季安全些,但毕竟在风里雨里,风险随时有。一条木排三个人,汉子们古铜色的脸上笑吟吟的,头戴斗笠,一身蓑衣,脚上打绑腿,腰部别着个斧头,因为排出去,换回来就是一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排了!开排了!”一番简单的祈祷仪式过后,随着排头掌舵者一声巨吼,架起排头,后面的竹篙一点,整个河面就动起来,就像冰河解封,发出了欢乐的笑声。几十条木排浩浩荡荡,在一江春水中,在两岸峡谷中,铺排开来,绵延数里,向着远方劈波斩浪,勇猛前行。

    春江水暖鱼先知。那原本潜伏在深潭里的鱼儿,在这桃花汛之时也苏醒过来了,四处巡游。这季节的鱼儿,石斑、鳜鱼、红颡、黄丫、鮶鱼……都是逆流而上到浅水滩里,要忙着准备补充营养,准备下一步的产卵了。有经验的渔民晚上下个网,一逮一个准,翌日天刚蒙蒙亮,捞起来,那网上都是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鱼儿,一会就出现在集市的菜场上了。这季节的鱼儿,味美着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唐代祁门籍著名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江南水乡桃花汛美景,徽州就在江南,只是徽州多了份山野之气,有那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山花,那长长的木排穿行于新安江百里碧水间,沿着烟雨迷蒙的屯溪、浦口、渔梁坝、深渡、街口、千岛湖、富春江而下,直抵钱塘,势不可挡,映着粉墙黛瓦,这样的桃花汛,岂不更大气而富有诗意?

作者简介

汪红兴,男,1968年11月出生,休宁县石田初中语文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休宁作协主席,在省市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若干。僻居乡野,跋山涉水,探秘新安源头,深究人文徽州。人生信条:守三尺讲台,做一介布衣;写几行拙字,成半个文人。

标题题字:胡永青(书法爱好者) 

摄影图片:汪红兴(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徐悦悦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