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断食复盘4

 有缘人也 2023-09-29 发布于安徽

今天继续复盘【古法轻断食调养班】第十课后半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了解了中医的世界观之后,我们进一步学习食物中的四气和五味,而且二者总是同时并存。

因为当我们把一份食物端在眼前的时候,既有气息,也有味道,是同时能感受到的。

所以判断一个食物或食材的时候,需要看它是什么样的气和什么样的味,气和味是一个食材的一体两面。

那么什么是食物的四气无味?食物的四气无味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身体?进而饮食的基本规矩是什么?

一、四气五味

我们已经知道,阳性物质是一种向外向上的状态,且是运动的。

只要端上一份香喷喷的饭菜,虽未入口,香气却已然入鼻,流动性很强,能直观感受到。但滋味是需要品尝、咀嚼后才能感受到,所以气和味虽不同,但原本是一体,只不过还需要更细致区分。

所以,气属阳,味则属阴。

1. 何为食物的四气及其应用

有些食物本身的气很浓烈,像榴莲就是一种温热食物,吃了容易上火。

那么它对应的气就很足,从很远处就能闻到,这叫做气厚,能量状态非常高。

从寒热属性来看,它属于温性热性的食物。艾叶、薄荷、藿香也是如此。

但是有些食物要使劲嗅才能嗅出气,像薏仁是微凉的,没有特别的气味,气相对较薄。

还有苹果,闻着没有什么气,吃起来才有味,也属气较薄,可能是平性或偏凉的。

于是,我们将热、温、寒、凉,称为食物的四气。

也可从直观的温度高低来理解四气。

比如,热水往往有点烫,人体体表温度就比较温暖,是温的;秋天的凉风习习就是凉的,而冬天的寒风刺骨就是寒的,所以从四季中就能感受到这四气。

于是就有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说法。

对食物来说,这种寒热属性就用四气划分为寒热温凉。如果食物本身是平和的状态,就叫做平性。

那么食物共有五种属性的气:寒、热、温、凉,平。

比如,稻米、芡实都是性平的食物,可以长期食用,以求中和之气。

这就启示我们在选择食材时,最好选那些中和的平性食物,还有微凉微温的,少吃非常燥热或寒凉的食物,避免时间长了,引起人体气机的偏颇,从而引发疾病。

此种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病是吃出来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食物的能量状态影响了人体的能量状态。

2. 何为食物的五味及其应用

食物的味,包含了酸、苦、甘、辛、咸五种,其中甘是甜的味道,是其余四味合化的状态。

虽然味属阴,但其中又有细小区别。

若味较浓,叫做味厚,代表能量状态较低;若是淡淡的味,称之为味较薄,代表能量状态较高。

《皇帝内经》曰:

味薄则通,味厚则泄。

就是说,味薄的有疏通作用,让气血通畅;但若味厚,比如大黄就特别苦涩,吃了以后就会拉肚子,有下泄作用。但大黄可以用在攻邪的时候。

所以食物的味也会影响人体脏器。若味很偏的话,也会让人体状态偏颇。

《黄帝内经》记载: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所以属阳的味有咸和辛(还有甘),属阴的味道是酸和苦。

为何咸也属阳呢?

因为淡淡的咸,其味并不浓,有一定的咸味也会尝到食材的其他味道,它的能量状态较高。

如果几天不吃咸就浑身无力。咸能调动心气,补养心的能量,是味薄能量高的阳。我们每天要吃点咸味。

而辛味不是指辣椒的辣味,像花椒、桂皮、八角等也是辛味,属于阳。

此外,酸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乌梅、枸杞、山楂,比肉桂(桂皮)的味浓,属于阴。

苦味则更是属阴,味道浓烈。

图1:食物的四气五味

二、五味与五脏

食物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脏的肝、心、脾、肺、肾。

这里是说人体五个脏器所主的味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1. 酸入肝:酸性收敛,食酸可补肝,但是过食酸味则可使肝气过旺。

2. 苦入心:苦能泻、能燥,食苦可泻心火,固心阴。

3. 甘入脾:甘能补、能和、能缓,适当食甘可养脾,但过量也伤脾。

4. 辛入肺:辛味能散、能行,适当食用辛味可理肺气。

5. 咸入肾:咸味能下、能软,适当食咸味养肾气。

这个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诊疗的基础之一。

注意:它与文后说的五脏想要的味是不同的。

总之,食物的四气五味都是先划分为阴阳,即气是阳,味是阴,然后分别在气和味中再细分,气厚味薄的为阳,气薄味厚的为阴。

我们了解上述,是为了把握四气五味对人体影响背后的机理,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三、食以求和,中和为佳

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微凉微温属性的,少选偏性大的,以补养人体的中和之气。否则人体的气就会有偏颇。

若食物太热(寒)就可能发生热(寒)症。或者有痛痒的病症,这是不中和的状态。

在滋味上,调味不太重要,不要太甜或太咸,要气味俱薄,淡化对味觉刺激的追求。

也就是说,要五味中和,每个味道都吃一点,不要过偏过浓,否则容易影响五脏,引发人体发生问题。

像薏仁、芡实、茯苓、大米、小米等都可以长期吃,它们是经过几千年人类进化史中被验证,被接纳的主食,也是安全清洁主食。

它们比肉食类要清洁得多,消耗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形成尿酸、胆固醇之类的,所以它们被代谢后变得很干净。

主食,是培补我们中和之气的来源,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对碳水化合物的排斥观念。

四、五味、五脏和五行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稍微复杂一点,因里面包括情志部分。

1. 五脏对应的五行

先看下面这个五脏的能量分布图,其中的颜色也代表五行的意义。也就是说,五脏由四气进行有规律的运转。

上面红色代表能量非常集中在哪个,是高能态状态,心主宣明,心火引明。

肺的能量往下收,用中间收敛的白色代表;肾是寒的状态,能量藏在核心里面的下焦部位。

肝木主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五行相生。

脾土在中央,协调其余四脏能量的关系,依靠脾,把一气输布到每个脏器对应的五行能量中。

这叫做:一气周流,土枢四象。

这里四象,即指木、火、金、水。

2. 五脏与五行

具体说,肝是木性能量,主生发之气;

心对应火性能量,主长的状态,是高能态的存在;

肺是金,是往下降回归的状态;

肾是水性能量,是收藏的能量状态;

脾是中和的、合化的土性能量状态。

3.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能量之间,彼此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其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这是下图中的一个顺时针循环。

反过来,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是五行相克,一个五角星形状图的对应方向。

它们在相互牵制和协调中,维持世界万物、包括人体能量的一种平衡。

因为每个人的五脏俱全,所以人体中五种能量都有,只是某种能量可能会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因而形成不同体质。

当然,人的体质与很多因素有关。

首先是生辰八字的影响,当时的时空状态会影响孕育着的生命能量。其次是后天五行能量的影响,包括早期生活状态的影响,即家庭中产生的情绪、情志等状态。

再次,与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食用木性食材多,则木性能量就偏多。

4. 五脏所欲

当人体某一能量缺少时,就会影响五脏和身体,那么它们就想要这种食物,来补充以达到平衡。

(1)肝欲散,心欲软,脾欲缓,肺欲收,肾欲坚。

根据下图所示,具体可以理解和应用如下。

(2)肝欲散,则吃辛。因为辛能散发,比如酒是辛味,那么胆小的人走夜路就可以喝酒壮胆,通过人体辛味来补充人体肝木的不足。

(3)心欲软,则吃咸。当我们有时感觉烧心的时候,就可吃点咸菜帮助心火的不足。

(4)脾欲缓,则吃甘。因为甘主缓,吃甜食可补脾虚,所以很多补品都是甜味,像人参、黄芪、党参、大枣,甘草等等。

(5)肺欲收,则吃酸。可用酸味去收敛肺气,比如治疗咳嗽的“五味子”,就是酸味药,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对于久泻不止,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有良好疗效。

(6)肾欲坚,则吃苦。肾能把水分派出去,把物质凝聚,变得坚,那就是苦味。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帮助肾达到坚,对应情志是增强意志,坚定心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状态。

4. 情志与五味关系引申出的注意事项

人的元气和情绪互相影响。

古人云: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就是说,发怒了肝气就疏泄,喜乐太过就心气涣散,悲让元气消散,恐则肾气下泄,惊使元气乱走,思虑过度则元气郁结。

所以生气少喝酒,喜乐少吃咸,思虑多就少吃甜,恐惧时少吃苦味,等等,否则都会给身体雪上加霜。

另外,某一种味道食用过多,也会伤害五脏,见下图。

值得说明的是,一种味道会影响所有的五脏,因五脏有生克制化关系,不会只影响某一个脏器,而是影响整个气机的循行,因为本质上都是一气周流,进而影响五种能量状态及其转化。

举一个酸味的例子说明。

枸杞是酸的,可儒养肝肾精气。

酸枣仁也是酸的,可收敛心神,治疗失眠,对心有影响。

山楂是健脾消食的,可帮助消化,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进而就影响到脾。

五味子也是酸味,有多种功效(前文已提及能收敛肺气,影响到肺,心以及肾脏。

还有“覆盆子”,“金银子”都是酸味果子,可治疗不孕不育,补充肾精,固精缩尿等。

由此可见,同一种酸味可以入五脏,进而用于医治多种疾病。

综上,这部分内容均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入门知识,也是食养食疗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它们,对于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情志管理、良好饮食习惯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