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将经历二个传统节气,7日大雪,22日冬至。 大雪起,苏州人开始腌肉,而过冬至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苏州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大雪至,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了,赶着做腌腊。 腌肉要选择上好的肋条或腿肉,这样腌出来的肉肥瘦相间。 新鲜的猪肉不用水洗,直接用高度白酒消毒,再用炒好的粗盐反复搓整块肉,直到猪肉微微出水,就可以放到缸中。 摆放整齐后,再将剩下的食盐和调味料(八角、花椒等)撒在肉上,用石墩压在肉上压紧压实了,放在阴凉的地方等上个10天。 等肉里面的水分都压出来了,就可以把肉挂起来晾晒至出油即可。 苏州各地河塘密布,水产丰富,为腌鱼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一般选太湖、阳澄湖等水域年末的起塘鱼,个大肉鲜,活杀除腮去内脏,背上开刀,以便更好入味。 用细盐均匀抹在鱼肉上,用酒微微点撒在鱼肉上,以保持特有的香醇味,再将鱼放在陶盆或者瓷坛里压制一个星期,用竹片撑开抹盐的一面。最后将鱼吊挂在室外自然风干即可。 原材料是当地的鸡和鹅,宰杀去毛去内脏,同样不能水洗,从肚子处刨开,便于均匀抹盐、压平,叠加到缸里,淋上白酒,压上重石,腌5-6天即可晾晒。 苏式香肠最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由广州传入。通过结合苏州的水乡饮食特色以及本地气候条件而制作。广式香肠偏甜,川式调料味浓郁,苏式则是原味。 一般采用新鲜猪腿肉、上好的猪肠衣,加以白酒、盐、糖、味精等,经过一个月的自然风干发酵而成。 苏式香肠通体透明,色泽如羊脂玉般红润光亮。肠衣干燥完整且紧贴肠肉无粘液,坚实有弹性。 香肠切面紧致,肉质光泽,不干不涩。精肉呈桃红色,肥肉呈白色。 入口甜中有咸,肠肉有自然嚼劲,且肉香层次感分明,让人有一种越吃越想吃的诱惑。 苏州吴江一带用酱油替代部分的盐制作而成的酱肉、酱鸡等,是很多人翘首等待一年的美味。一碗冬笋蒸酱肉是多少人的心头之好。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苏州民间有谚语说:“白相(游玩)要在夏至日,困觉(睡觉)要在冬至夜。”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追溯二千多年前的周代,周历的12月是“建子之月”,就是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冬至在周代时就是“元旦”。 一到冬至边,家家会忙碌起来。磨粉做团子,各种团子里分别加上糖肉、菜果、豆沙、萝卜丝等馅心,叫做冬至团,用它来祭祖馈友,榚团隐含着“高高兴兴”“团团圆圆”的吉祥蕴意。 ![]() 故蔡云《吴歈》有“大小团圆两番供,殷雷初听磨声旋”之咏。 冬至前,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互有馈赠,一时间尽是提筐担盒的人,充斥街市,俗称为送“冬至盘”。 冬至节前一夜,俗称“冬至夜”,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家中有外出的,都要赶回来团聚,称为节酒或分冬酒。而桂花冬酿酒为苏州人所钟爱,是席上不可缺的佳酿。 ![]() 金孟远《吴门新竹枝》咏道:“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坐围炉炙小鲜;今夜泥郎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 ![]() ![]() 对于苏州地区来说,冬至才是寒冬的开始。民间有“连冬起九”的说法,即从冬至日起,每九天一个“九”,过“九九八十一”天而冬尽。 有北方的朋友对苏州人怎么过冬感兴趣,旧时没有䁔气时,一个热水袋、一只汤婆子,一床厚被子便是过冬标配了。所以,苏州人笑称,冬天的取䁔方式基本靠“抖”。不过,现在很多家庭也都装了䁔气。 这里以一首民间《九九歌》,来结束本文: 头九二九,相拱勿出手; 三九四九,冻碎石钵头; 五九四十五,穷人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沿河看柳丝; 七九六十三,被衣两头掼; 八九七十二,荡里挖河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苏州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