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四地闲夫 2023-09-29 发布于山东

“逐客令”是秦始皇下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政策,这一条政策重要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如果秦始皇真让属下执行“逐客令”,那估计他就无法统一天下了,当然这不是我估计的,这是李斯的判断,李斯认为逐客令会导致天下士子“裹足不入秦”,秦国很难“跨海内、制诸侯”,因此上书《谏逐客书》。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为什么要下发这样的政策?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我们来了解一下“逐客令”下发背景就知道了。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郑国间秦是“逐客令”导火索这件事不实

古文:《史记·李斯列传》: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灌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详情见《谏逐客书》”。

白话文:《史记·李斯列传》:韩国派郑国来坑秦国,借修郑国渠为名来虚耗秦国国力。这事被被秦国发现之后,秦国的宗亲认为六国来秦者都是坑秦国的,所以要驱逐他们。李斯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中,为了避免被驱逐,李斯上书《谏逐客书》。

这段记载很容易让人认为郑国间秦就是“逐客令”的导火索,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郑国是什么时候来秦国的?秦王政元年。(出自《六国年表》)

逐客令是什么时候下的?秦王政九年-秦王政十年之间。(《史记》)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郑国这个奸细在秦国潜伏十年才被发现?而且就算郑国是秦王政十年暴露的,为什么秦国没有对韩国用兵?(秦灭韩是秦王政十七年的事情)准备军事行动需要七年?这一点不现实。秦始皇从元年到十七年,这十七年中只有一次对韩行动,那就是秦王政三年蒙骜攻韩。当时秦国动静挺大,不像是日常骚扰。而且如果郑国间秦是秦王政十年暴露的,那郑国渠就已经修完了啊。史书记载秦国发现郑国间秦之后继续任命郑国修渠,那就证明郑国间秦必定是在郑国渠完工之前,也就是秦王政十年之前。结合秦国对韩军事行动,我认为秦国发现郑国间秦这件事大概在秦王政三年之前。我们总结一下时间线:

秦王政元年,韩国派郑国间秦。

秦王政三年,秦国发现了韩国的阴谋,因此对韩实施报复性打击。

秦王政十年,秦国下“逐客令”,同时在这个时间点附近郑国渠修建完毕。

秦王政十七年,秦国灭韩。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秦始皇在三年的时候就发现了郑国间秦,然后拖到十年才下逐客令,这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所以我个人认为郑国间秦是“逐客令”导火索这件事不实,这件事充其量只不过算是一个借口而已,秦国下“逐客令”一定是另有原因。好端端的是不会下“逐客令”的,要想明白为啥下“逐客令”,我们需要研究一下秦王政十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在当时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嫪毐叛乱。

嫪毐叛乱是“逐客令”导火索

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经过吕不韦的运作成为太后的姘头,然后利用太后的关系成了长信侯,并且长期经营雍城,在雍城组建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是秦国境内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政治势力。秦王政九年时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此时嫪毐发动了政变,武装攻打蕲年宫。

文言文:《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嫪毐的武装是怎么来的?主要有三股势力:

1:来自太后的武装,他用太后玉玺调动了县卒、卫卒、官骑。

2:戎翟君公的武装,这个史书没太多描述,八成是他的下属或者政治同伙。

3:舍人,这个就是指嫪毐的亲信、门客(史书记载嫪毐有门客上千人)。

这么一股武装部队也是非常危险的,秦始皇调动三千精兵这才镇压了嫪毐的叛乱。虽然嫪毐叛乱被解决了,但是给秦始皇留下了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叛乱发生?这次是平定了,但是万一没平定哪?这种事可不是开玩笑的,稍有差错就是人头落地。而且这次是嫪毐发动叛乱,如果要是吕不韦发动叛乱哪?吕不韦的政治势力可比嫪毐强太多了,史书明文记载吕不韦食客三千人,而且吕不韦的政治能力、声望、地位、关系网都远胜于嫪毐。万一吕不韦有个头疼脑热的要造反怎么办?嫪毐有一个戎翟君公,鬼知道吕不韦有几个这种朋友?拉几个朋友,带上自己三千门客,这也是一支部队啊。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关键是吕不韦也不干净,他引荐的嫪毐,而且他还和太后有私情,你说这种人能留吗?嫪毐叛乱之后秦始皇就想着废吕不韦,但是“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秦始皇“不忍致法”。这个说法你信吗?秦王政九年秦始皇“不忍致法”,秦王政十年免吕不韦的职务,秦始皇十一年逼吕不韦自杀,短短两年秦始皇就忍心“致法”了?而且为啥免吕不韦职务的时候没人出来说情?为什么逼死吕不韦的时候没人出来说情?很明显,这些“宾客辩士”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能让这批人态度改变的只有“逐客令”。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蕴藏的政治斗争

秦始皇九年,秦始皇想要杀吕不韦,但是众多宾客出来说情,秦始皇选择了妥协。但是吕不韦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怎么办?《人民的名义》大家都看过吧,北京是如何拿下赵立春的?北京是先让沙瑞金瓦解了“汉大帮”,然后才对赵立春下手的。此时秦始皇也是一样,他必须先解决这批宾客,然后才能对吕不韦下手。“逐客令”实际上是拿郑国间秦为借口来针对这批宾客的政治事件,其实“逐客令”也非常容易理解,我们拿《人民的名义》来举例。

沙瑞金如何才能瓦解“汉大帮”?最粗暴的方法就是一刀切,把所有汉东政法系毕业的官员全部开除(包括但不限于高育良、侯良平、祁同伟)。这就是“逐客令”的主要目的,你吕不韦不是组建了一个“吕大帮”吗?我把所有六国客卿全部驱逐了,那你的“吕大帮”不就瓦解了吗?但是这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容易伤及无辜。汉东政法系大学出身的官员不一定都是“汉大帮”的啊,六国客卿也不一定都是吕不韦的门客啊。万一伤及无辜,那岂不是会失去一大批精英客卿?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这个时候会战队的人就开始转变风向,李达康洞悉到了沙瑞金是针对赵立春的,所以赶忙撇清关系,然后重新战队沙瑞金。李斯和李达康一模一样,李斯是吕不韦的门客,“逐客令”一出李斯就马上改变风向,重新战队秦始皇。李斯上书《谏逐客书》,着重提及秦国任用商鞅、张仪、范睢等六国客卿的例子,然后劝秦王吸纳人才,不应该把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士不产与秦,而愿忠者众”,意思就是客卿这些人不是秦国的,但是这批人愿意为秦国效忠。秦国的主要问题也不在于用不用客卿,而是这批客卿忠于谁。《谏逐客书》得到了秦始皇的充分认可,秦始皇撤销了“逐客令”,而且李斯也被任命为廷尉(两千石的高官,且具备实权,可丞相和御史的之议)。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这就是二五仔(背叛者)啊,他背叛了吕不韦,成了秦始皇门客。而且秦始皇重用李斯,此举大有“千金买马骨”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的门客也意识到了吕不韦在逐渐失势,他们应该再寻良主。秦王政九年,秦始皇要废吕不韦,但是宾客们都为吕不韦说情。但是“吕大帮”被瓦解之后,这批宾客也就不复存在了,秦王政十年,秦始皇正式废了吕不韦。这个时候废吕不韦一点阻力都没有,横向对比齐王废孟尝君,孟尝君失势力后,他的门客通过运作重新让孟尝君获得之重用,可想而知双方的差距。吕不韦被免之后树倒猢狲散,那些门客也都另寻出路了。之后六国使者纷纷问候吕不韦,秦始皇担心吕不韦引起叛乱,所以逼迫他自杀了。至死那些宾客也没人出来说什么,“人情冷暖,官场现形”演绎的淋漓尽致。

秦始皇为什么下“逐客令”?为什么李斯能说服秦始皇放弃逐客?

总结

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不认为郑国间秦是“逐客令”的导火索,嫪毐叛乱才是“逐客令”的导火索。秦始皇为了削弱吕不韦门客的势力,下令驱逐六国客卿,采取了“一刀切”的粗暴方式。此举虽然是有效的,但是会让秦国损失一大批精英客卿,之后天下士子也不会再来秦国,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就会小很多。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劝阻秦始皇不要执行“逐客令”,应该正确面对吕不韦门客这件事。可以通过分化、拉拢等方式逐渐瓦解这个政治群体,把这些客卿化为己用。秦始皇通过各种手段驾驭了这批“门客”,免去吕不韦职务这件事就是秦始皇独揽大权的标志。同时这次政治事件并没有引起国内大规模乱斗,反而大大加强了秦国整合力,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