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墩人家》6

 岁月凉烟 2023-09-29 发布于浙江

《三墩人家》6

三天过去了,双方平安无事,皆大欢喜。

“问名”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纳吉”。古时的婚姻一般有两个依据,一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另一个就是请算命先生“批八字”,也叫“天神之光”。 批八字除涉及属相之外,还涉及阴阳五行。因为古人相信五行也有相生相克两种关系,与此相对应,人的命相也是如此,由此也可以判定婚姻的吉凶。如果算命先生说两个人的八字不合,那这桩婚姻也无法进行下去。

所谓八字,和我国传统的历法密切相关。我国古时,先人们以干支纪年、纪时,天干、地支相配组成六十组名目,顺序分别指人特定的年、月、日、时。而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由四组干支指代,共有八个字,这就是生辰八字。纳吉之后,一切符合,这桩婚姻才能确定。

由此看来,婚姻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可算是人生大事。尽管古时的人们对婚姻如此重视,但只要这个男人不想要他经过许多的繁文辱节娶回来的妻子,只要对着她的家人说一声:“我休了她”,这桩婚姻也就算是完结了,古时也叫“休妻”。

古时的婚姻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纳彩、问名、纳吉这三个程序只能说是“考察”婚姻,后边的纳征、请期、迎亲过程才是真正的娶亲。后边的程序虽然有着明确规定,但要看双方的家境。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为了体面也许就会办得风光点,家境贫寒的人家也可能少了些环节。

荀子下骋礼的整个环节和礼节全部完成以后,剩下的就是请期、迎亲过程。请期也就是荀子和慕青两人一合计,他们觉得九月九日重阳的那一天最为合适。易经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也是代表最高的意思,九九重阳更为吉利合理。于是,就把迎亲的日期定在了这一天。

其实,对于荀子来说,他和碧彤两人已经心仪了,这事也就定了,至于这些婚礼的繁文缛节,也就无所谓了。但是,荀子不想让碧彤和她的家人觉得他对婚礼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更不想让她和她的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感到没有面子,他要风风光光地把碧彤娶进门。

“请期”当然由慕青去告诉碧彤的父母:“我和荀子定于九月初九来迎亲,时间上虽然不到一个月的,但也还来得及,你们也何等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慕青跟碧彤的父母说。

“好的,我们会做好一切应该由我们做到的准备工作,只是你们那边不能太简单,更不能太随便,一定要风风光光地让我的女儿碧彤嫁过去。”碧彤的父母虽然对荀子是满意的,但是作为嫁女儿的人家父母,一些应该说的话不管是礼节性的,还是真的有所担心,都是应当说说的。

古往今来,民间就有“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之说。说得也是,人家把女儿养到这么大,嫁到男方家里,成为男方家里的一个成员,还要为男方家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女儿在出嫁的时候,她的父母还不得趁着这个机会提提要求,说说他们的担心,这也是为了提醒男方,我的女儿嫁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待她。

迎亲的日子到了。慕青极尽一切可能,按当时规矩,按当地风俗将迎亲仪式搞得热闹又多彩。荀子是当时名望非常高的学问家,为了让他能长些时间留在三墩,得为他办好这场意义非凡的婚礼。碧彤家虽然说是普通人家,但也算是当地比较殷实的人家,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当地人觉得慕青是在讨好荀子,也不能让当地人觉得碧彤和她的一家是在高攀荀子,当然就得从外人看得见的婚礼上下一番功夫。

婚礼的所有过程虽说不是极力铺张,但也在当地算得是盛极一时。碧彤带着不可名状的兴奋与期待,穿上漂亮的新娘妆,在静静地等待荀子迎亲队伍的到来。期间,她不断地跟弟妹们说着话,“二弟,你再也不要那么调皮了,要好好的帮家里做事。”“三妹,你也快到出嫁的年龄,平日里要多注意一些将来出嫁以后的事情,也免得日后到了夫家有些事措手不及。”弟妹们,可能是因为姐姐要出嫁了,从此以后,这里也只是她的娘家,似乎有些依依不舍,都拉着碧彤的手,弟弟傻傻地看着姐姐不说话,妹妹拉着姐姐的手泪眼汪汪,万分不舍。

吉时到了,远远看到荀子的迎亲队浩浩荡荡地朝碧彤的家里过来了,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来看热闹的人们挤满了碧彤家屋子前面的小场子。

荀子依规矩分别拜见了碧彤的父母,然后谢过乡亲,今日的新娘,碧彤吃过以女儿身份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餐饭,拜别父母,然后由荀子抱着上了来迎亲的轿子。

至此,迎亲过程结束。迎亲队伍一跟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回到荀子的新住处,开始男方这边的真正结婚典礼。

从古到今的媒人都是存在的,而且在男方的婚礼上媒人的讲话也是一定要做的,因为结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生儿育女,也叫传宗接代,所以,作为媒人谢媒的吉祥话也是必不可少。

荀子婚礼上讲话理所当然地非慕青莫属。毕竟也是读书人,也因为慕青在乡里乡邻间也是经常为别人做婚礼司仪,讲起话来就是轻车熟路。

“各位乡居,今日是九九重阳,是个大好的日子,在这个大好的日子里,我们为荀子和碧彤姑娘举行结婚典礼。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在荀子和碧彤喜结连理之日,作为他们的媒人,能够加入到整个婚礼仪式之中,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荣幸。

新郎和新娘,情投意合,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月老将红线交给我,而我在月老的指引下又将红线的一头系在漂亮的新娘碧姑娘的身上,将另外一头系在了新郎大学问家荀子的身上,至此,作为媒人,我的使命就完成了。现在,我在这里祝福新郎新娘以后生活美满安康,希望他们俩人白头偕老,早生贵子。最后也祝各位乡邻万事如意,阖家平安,谢谢各位乡邻。”

对于荀子来说,喜结这门亲事是他求之不得的,但是整个婚礼过程也让他有些疲惫不堪,还得要无可奈何地遵守着婚礼的全过程,到结束时已是累得精疲力竭。碧彤也是如此,虽然对未来的美满日子充满了憧憬,但持久的折腾也让她疲劳至极。

终于完成了婚礼,当媒人慕青,也是这场婚礼怕司仪宣布:“将新人送入洞房”时,荀子几乎是拽着碧彤跑进洞房的。

进得洞房内,荀子不管不顾地就要上前抱着碧彤,连碧彤头上的盖头也顾不得揭。碧彤娇嗔地轻轻推了荀子一把,用手指指自己头上的红盖头,荀子这才想起还有一个程序没有走完,于是,拉起盖头的一角用力一扯,谁知戴在碧彤头上的发簪将红盖头卡住了,荀子怎么也揭不下来。

碧彤说:“卡住了,你就不会轻点吗?都成亲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没个正形。”

闹腾了一天,客人逐渐散去,夜色笼罩着大地,慕青差来的家僮进到新房里来帮着整理房间,然后熄灭灯笼,让一对新人休息。荀子白天虽然说累,可这会儿到了床上,他又将碧彤折腾得够呛。倒是碧彤心疼荀子,叫他别折腾了,碧彤不说则罢,越说荀子越是来劲。男人就是这样,女人越是柔情,男人就越想折腾她。

按照风俗规矩,新婚的第二天一大早应该是新娘在新郎的带领下去给公公、婆婆问安,这是新娘作为婆家媳妇第一次正式见过夫家长辈。因为荀子的父母也已过世,这边也没有直系上亲,这个环节也就免了。

几天新婚蜜月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荀子回到了他的书房,开始了他的学问著作。

今天的人们常说:“女人,不仅要嫁给爱情,还要嫁给三观。”因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古代何尝不是这样,碧彤喜欢荀子,荀子也喜欢碧彤,这一点毋庸置疑,于是,可以认定,她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那天,荀子只看了碧彤一眼,便再也放不下她。荀子是真心喜欢碧彤的,结婚那天,他对碧彤温柔地说,一定会好好照顾她时,碧彤也听出了他的真心。

碧彤对荀子,是有爱慕之情的。从她出嫁当日与家人的对话也可以看出,她虽然是经过媒人的说媒,但也是遵父母之命而嫁,但是碧彤的心里对这门婚事还是很满意的。爱情不是以爱情的名义要求她,而是要学会尊重她的感受。所以,很多看似两情相悦的爱情,结果却因为对婚姻认知不同而产生分歧。婚姻,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必须三观一致。不然,你的爱就是他人的牢笼,你的蜜糖就是他人的砒霜。

古往今来,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嫁给自己不爱的人,也不是嫁给不爱自己的人,而是嫁给一个口口声声说爱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伤害自己的人。如果嫁给一个跟自己三观不同的人,即便爱情再浓,也抵挡不住无法交流的痛苦。妻子认为丈夫应该追求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地位,而丈夫只想守护自己温暖的家庭;丈夫认为妻子应该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而妻子只想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这样的婚姻,再相爱,也注定会分手。如果婚姻里失去了认同,一方的任何决定得不到对方的肯定,那总有一天,你会发狂。夫妻俩不管是一起向善,还是携手做坏事,只要三观一致,互相认同,就不会走向极端。

随着荀子与碧彤婚礼的举行,荀子在三墩有了妻子,有了家,饮食起居有人照顾,生活也规律了,他便一心办学,讲学,著书,授徒。

荀子与碧彤成家后,学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了。原来开办在他自己的住处的学堂已容纳不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慕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当荀子娶了碧彤以后,为了让荀子在三墩著书和教学的时间长久一些,他主动向荀子提出:

“荀子,现在你也成家了,多了一口子人,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还得添丁加口的,我看你这里的住处也显得太小了,不如我把我家里的房子腾两间出来,供你们两口子居住。我再给你的学生弄一个宽敞一点的地方,让你便于教学的,你看如何。”

慕青的家在当时的三墩也算得是世家大族,虽然算不得豪门,腾出几间房屋给荀子居住,给荀子的学生讲学,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