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不写月亮的诗,道尽了中秋月夜之美

 格林书屋 2023-09-29 发布于广西

精讲100首古诗词

文 | 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

又是一年中秋日。

古往今来,中秋在诗人的心目中,都有着特殊的位置,围绕中秋创作的诗词里,更是有不少千古名篇。

其实,除了“千里共婵娟”“天涯共此时”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之外,还有一首唐诗写出了幽微、细腻的中秋月色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琰,为孩子生动地解析这首诗的运笔和意境之妙,还有各类写月诗句的对比。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精讲100首古诗词》

今天我们来讲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目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是在中秋节的夜晚看月亮。在众多描写中秋之夜的诗歌里,这首诗不是最典型的,没有充分强烈地去表达情感。

不像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幽微的,细腻的,隐约的。通过一些细节,去描写内心细细流淌的情绪。

01

没有月亮,

月亮藏在句子里面

“中庭地白树栖鸦”第一句写的就比较隐晦,隐约。不直接说月亮,月亮藏在句子里面。

庭院里边一大片空地白花花的,因为天上的月光照着,让这个庭院呈现出像水面一样的,亮闪闪的感觉。

苏东坡有一篇小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也记录了这样的景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还写出了月色下的地面空灵、透亮、雪白、皎洁那样一种感觉。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里面也有一句:“汀上白沙看不见”。

还有一个信息叫“树栖鸦”,乌鸦很安静,说明月色也很安静,夜晚也很安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表面上看,这写的当然是桂花,同时点出了季节。柳永的《望海潮》里面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天桂花飘香。

露水是悄悄凝结在桂花上的,无声。说明他不是看到触摸到,而是听到。为什么用听觉去把握这个露呢?

孟浩然有句诗,“竹露滴清响”。王建特意告诉大家,无声,露水安安静静地凝结在桂花上。后来姜夔的《扬州慢》里面,化用这个句子,说“波心荡,冷月无声”。

之前讲白居易《忆江南》时候有一句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月中寻桂子,既是月光下在这个寺庙里面看桂花,赏桂花,闻桂花,同时也在看月亮上的桂树。

所以桂花这个桂,跟月亮也是相呼应的。“冷露无声湿桂花”,打湿的既是人间的桂花,打湿的也是月亮上的桂花。换句话说,打湿的是天上的月色。

写到这里,我们就会感觉,作者不动声色,好像非常的安静。但这个安静中,透露出一种孤独,一种冷清。

不写月,但是处处都在写月。不抒情,但是处处有情,情感都在这些细节里面,一切都很安静,好孤独。

02

同一个夜晚,

不同的心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秋赏月的习俗,“隔千里兮共明月”,“千里共婵娟”。

第四句,对前面的三句有一个整体的回应,“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在这样的中秋月色下,谁家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他不说谁家有秋思,他说秋思落谁家。那秋思在哪儿?在前面一切的景物里面。在庭院里,在栖鸦中,在露水里,在桂花里,在月色下,在明月中,处处都是秋思。

前面三句我们可以看到,他处处在写秋月,秋景,处处也在写这秋月之下,秋景之中的秋思。而秋思飘到了正在思念远方亲人的人心里。

《春江花月夜》里面也有类似的句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套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里可以说“同一个夜晚,不同的心情”,有人团圆,有人却在相思。有人热热闹闹的,有人却很孤独。

宋代有一首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所以这首诗没有那么饱满,那么深情,那么热烈,那么隽永。但是写得细腻,写得精微,写得隐约。

图片来自中秋奇妙游、网络

👇👇👇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谢琰

精讲100首古诗词

讲透古诗词中的知识

提升孩子国学素养

让孩子爱上诗词,读懂诗词

扫码立即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