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王湾《次北固山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29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能准确默写。(重点)

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分析炼字等方法,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难点)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浓浓的乡愁。(重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乡愁,自古便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背思乡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那寄寓明月中的乡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是张籍那藏在家书中的乡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在春日的乡愁。而今天,我们将走近唐代诗人王湾,去感受、去理解,他笔下的乡愁,又是如何呢?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一)教师展示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学生在教材上勾画、补充。
       王湾,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全唐诗》存诗十首,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王湾是北方人,一生“尝往来吴、楚间”,《次北固山下》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时写的。时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图片

二、反复吟咏,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准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三)学生思考:诗人都看到了那些景物,触动了思乡之情呢?学生圈点。
预设:青山、行舟、绿水、潮、帆、归雁……
    
     【过渡】这些景色,又是如何体现出乡愁的?我们一起来逐句读读,体会一下吧。  

三、品读诗歌,理解乡愁

(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学生结合注释,描绘画面
预设: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2.学生思考:“客路” 在青山外,作者是看不见的,为什么开头提到“客路”?
明确: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学生结合注释,描绘画面
预设: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2.同桌交流:该联的炼字一直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说一说。
我认为“           ”字词用得好,因为                  。    
提示:炼字:解释含义+ 描绘画面 + 品味效果
预设:“阔”:广阔浩渺的样子。展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悬”: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小结】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赏析诗歌的方法,即炼字法。解释字的含义,描摹诗歌的画面,品味字的效果。
      【过渡】平野开阔,春潮涌流,这是多么壮丽的画面,大家不妨闭上眼,听老师读一读,想象一下这画面…… 带着对画面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学生齐读,教师朗读指导。

(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学生结合注释,描绘画面
 预设: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2.教师提问:既然是“红日从海上升起”,为什么王湾要用“生”,而非旭日东升的“升”,这两个字能否替换?
明确:不能。“生”,含有“生长于”“孕育于”之意,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海日”人格化了,因此比“升”更好。
同样,后文的“入”也一样,含有“进入,降临”之意,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江春”人格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思。
3.小组交流: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评价该联时说:“形容景物,绝妙千古。”,除了炼字之外,这句诗还妙在何处,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小结】“形容景物,绝妙千古”:①妙在炼字的巧妙,“生”和“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妙在哲理的抒发: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蕴含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力量。
     【过渡】 海日驱走黑暗,新年送走旧年,江南春早,带着这样的振奋,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
4.学生齐读,教师朗读指导。
       
      【过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可是诗人依旧漂泊在外。岁月匆匆,征程漫漫,怎不叫人顿生乡思呢?因此,他在尾联自然而然地感叹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确:与首联“客路”“行舟”遥相呼应,点明思乡主旨。
1.学生自由发言:假如你是王湾,你会让北归的大雁,传达些什么呢?
示例:大雁啊大雁,你快快飞,早日将我的家书送往洛阳的亲人,我早已归心似箭!
      【过渡】带着这样归家的期盼和热切,我们一起来读读诗的尾联。
2.学生齐读,教师朗读指导。
3.教师补充“鸿雁传书”的典故,并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并拓展古代的信使都有哪些?

图片

四、归纳总结,感悟乡愁

       教师结合课件的板书进行总结。

图片
结语
       同学们,“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无论何时,无论穷达,乡愁,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共通的情感。或许,这便是《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的原因吧。带着这份对乡愁的体悟,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生齐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