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4月的一天,由侵华日军雇佣的潜水员王绪年在辽宁丹东大鹿

 gs老张 2023-09-29 发布于甘肃
1938年4月的一天,由侵华日军雇佣的潜水员王绪年在辽宁丹东大鹿岛海域打捞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遗骨,骨架上身穿清朝海军军官官服,坐在致远舰残骸密封的驾驶舱里。之所以确认骨架主人为邓世昌,主要是因为当地老人辨认出了官服为管带级别,相当于现在的舰长,符合邓世昌生前的身份。无独有偶,王绪年还在驾驶舱里发现了一个铜制名牌,上面印有“致远”二字,确认军舰残骸为致远舰无疑。

那么侵华日军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要打捞致远舰残骸? 原来从丹东地方志可知,当年日本侵略者盯上了致远舰残骸铜铁原料,于是就雇佣本地潜水员负责打捞。为了将残骸原料一网打尽,起初日本先派自己人潜入海底试图将致远舰船体引爆,然后采集碎片。但这个日本人刚刚下水后不久就晕厥,等到被救上岸后已经七窍流血而死。因此最后打捞工作就由王绪年一人负责,当他发现邓世昌的遗骸以后,连忙将其运回岛上,由渔民备棺收敛,安葬在大鹿岛东口一处山腰下。直到1988年由地方政府与海军合作重修邓世昌墓,将墓址迁至大鹿岛南山北坡,永远陪伴旁边的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忠魂。

其实在今天的广州天河公园内还有一座邓世昌衣冠冢,按照广州文物志的记载,鉴于1894年邓世昌殉国以后一度没有打捞起遗骸,由邓氏族人商议,将邓世昌生前的顶戴和印章等物葬进天河祖坟,墓碑上书“皇清诰封中军副将邓壮节公之墓”字样。1994年为了纪念甲午海战100周年,广州市政府在天河公园重建邓世昌衣冠冢,于墓前增添了邓世昌瓷像与纪念碑,还将邓世昌祖坟“邓府拜桌”和“邓府地界”等石刻文物一并迁来。

为了褒奖邓世昌的英灵,1894年光绪皇帝下旨追封邓世昌为从一品太子少保,谥壮节,更赏赐家属10万两白银,用于翻新广州海珠邓氏宗祠。另外光绪还亲笔御书“教子有方”牌匾,并动用黄金1.5公斤进行镶嵌,表彰邓世昌的母亲。后来光绪本人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流泪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一起赏赐给邓氏宗祠。

另据邓世昌曾侄孙邓浩然回忆,1938年广州沦陷以后,不少宗祠都遭到了侵华日军抢劫,唯独邓氏宗祠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有日军士兵经常前来鞠躬拜祭。经过懂日语的邓浩然九叔询问,有个日军士兵表示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但他却是一个难得的大英雄。显而易见就连敌人都不得不佩服邓世昌的气节。

有关邓世昌的死因,普遍说法是他准备开足马力驾驶致远舰撞沉吉野号,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却在途中被鱼雷击中。不过2015年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对致远舰展开首次官方打捞,这时发现致远舰的鱼雷管是装满了鱼雷,很显然当初邓世昌应该不是打算撞沉,而是准备直接击沉吉野号力挽狂澜,重创日本侵略者的锐气,也为北洋海军争下最后的尊严。

在打捞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从水下出土了一方印章,上面刻有“云中白鹤”四个大字,源于《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寓意为清廉自守和志行高洁。此外在船舱内发现了英国皇家瓷厂生产的舰长专用瓷盘,背后刻有中英文“致远”两字,经鉴定均为邓世昌的遗物。

在邓世昌的同族后人当中,最著名的当属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1949年2月25日,邓兆祥率领重庆号全体官兵宣布起义,将军舰开往烟台解放区,也令我军海军有了第一艘军舰。由于重庆号的前身是英国皇家海军精锐震旦号轻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达6665吨 ,装备有英国最先进的主舰炮,高射炮和鱼雷发射管,所以起义以后国民党气急败坏,派出空军将重庆号炸毁。但邓兆祥此后和他的同族先祖邓世昌一样,效忠国家和人民,壮大我国海防力量,官至海军副司令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后人为了纪念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如今在广州海珠设有邓世昌纪念小学,还建有邓世昌广场,海军方面则有一艘训练舰也被命名为世昌号。对于邓世昌的评价,《清史稿》可谓一语中的,那就是“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正因为邓世昌的壮烈殉国,让他和另一位牺牲将领左宝贵齐名,并肩被称赞为双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