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每天说几次谎?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3-09-3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如果说,一旦有人撒谎,我们就不信任他了。那么,我们就像生活在地狱中一般。因为,如今遍地谎言。很早之前,日本有部名电影叫《罗生门》,罗生门是日本京都的正南门。故事的梗概是: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sha害。惨an如何酿成?xiong手、妻子、借武士亡hui做证的女wu,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最终,谁都不知道谁说的对,也许真相永远不得而知了!类似“罗生门”的事件不断在我们身边上演。当然这里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总有人在说谎、造谣,影响大众的认识,甚而产生偏见。其实,说谎,是人的普遍心理。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做过一个实验。在人们日常交谈时,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现场情景。实验人员一边观看录像带,一边计算人们在交谈中说谎的次数。统计结果令人吃惊:人们平均每10分钟就会说3个谎言。美国新泽西州,约翰逊医学院刘易斯博士的研究,也显示了这一点。他要求被调查者反省自己每天撒谎的次数,而被调查者承认,他们平均每天最少撒谎次数是25次。这个数字让被调查者感到吃惊不已,但可以料定,他们真正说谎的时候比这个数字要高得多,毕竟这个调查的依据是被调查者的“主观陈述”
这是不是比《罗生门》更可怕的谎言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撒谎?时常人们是不喜欢听真话的,尤其是令人难以接受,或者针对别人缺点而说的实话。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说真话是明哲保身的手段。秦朝的丞相赵高设计验证众人的心意,指鹿为马,欺骗皇上及世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唯识学给出了答案在《成唯识论》中有二十个随烦恼(这二十种烦恼,随逐于心,随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烦恼”,或“随惑”。它可分为三大类:一、小随烦恼,即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十种;二、中随烦恼,即无惭无愧二种;三、大随烦恼,即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八种。),其中有“覆”和“诳”两个随烦恼。“覆”(覆即隐覆,自作罪恶,不能忏悔,故意隐覆,惟恐人知,恼乱其心,所以叫覆随烦恼。)是说自己犯了错误,但是担心、害怕名声不好听,以及失去利益,所以就把自己的错误、罪行隐藏起来。虽然嘴上不说,但是这种人内心还是会后悔与懊恼的,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而“诳”诡诈不实叫诳,是说与世人打交道,语言虚诳,巧虑多谋,心不自安,而生恼乱,所以叫诳随烦恼。就更进一步了,为了获取名闻利养,假装表现出来自己很有德行和才能,它的特点是狡猾和欺诈,常做些不正当的事情。
隐瞒、说谎、欺诈,是因为贪心和愚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深深的我执。因此,错误、罪行无论大小,我们发露忏悔就会消失,隐瞒、遮掩就会增长,就像树根一样,暴露地上就会枯萎,埋在地下就会发芽成长。所以,有智慧的我们,应该发露忏悔,能因重罪而悟到无生(不生不灭)的道理。“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一身衣食,所需无多!无须欺诈,招无量罪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