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物种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天空勇者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从2020年到现在,世界经历了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隔离措施。隔离这个词,英文是quarantine,它来自于意大利语中的40,quaranta一词。

为什么“40”这个表示数字的词语,演变成了“隔离”的代名词了呢?这就要追溯到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

当时威尼斯共和国为了保护沿海城市免受黑死病侵扰,要求所有从受感染的港口出发,抵达威尼斯的商船都必须先在威尼斯的港口停泊40天才能让船员上岸。当时,这种做法被称为“quaranta giorni”,意思是40天。后来,“40”这个词就逐渐演变成了传染病隔离的专用术语。

你可以看到,除了人本身之外,随着人口的流动一起迁徙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也同样在影响着历史走向,而且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大。

那么,世界上都有哪些物种的交流?他们又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文明历程?

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传播。

野生小麦大约在50万年前出现在我们的星球上,直到一万年前它依然只分布于土耳其高原和外高加索的小部分地区,数量稀少,远不像今天这样遍布全球。

因为当时,野生小麦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它只适合生长在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交合地带。那里冬天湿润多雨,不会非常严寒,更不会出现冻土,而夏天却干燥炎热,不利于作物生长。

因此,最初的野生小麦种子,通常会在秋冬之际发芽,然后在春季迅速拔高,开花结果,最后在夏天到来前死亡,只剩下土壤中休眠的种子,等待下一个冬季的到来。

当然,这就要求夏天不能有太多的雨水,否则种子会被泡烂。而全世界天然满足这样气候条件的地区,除了土耳其高原和外高加索的部分地区之外,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野生小麦。

但是从一万年前开始,人类逐渐驯化了野生小麦并且将它大量种植。一些原本不适合小麦生长的地区,也因为人为的干预,让小麦的种植变成可能。

比如,中国华北地区并不天然适合种植小麦,因为夏天潮湿多雨,小麦的种子会在地下腐烂掉。但是,如果是人工种植的小麦,人们会在夏天到来之前把小麦种子收割并保存起来,不会让它在地下腐烂。

因此,哪怕在很多夏季多雨的地区,小麦也仍旧可以大量生长、繁衍。很快,小麦就因为人类的迁徙和交流被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沿岸,以及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由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都在北半球,宜居的地带,纬度都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气候条件虽然不同但是有相似性。因此,优质、高产作物很容易广泛传播。

除了小麦在亚欧大陆上的传播、种植之外,类似的还有我们熟悉的水稻,以及其他各种水果蔬菜。

这些物种的广泛种植,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人口的繁衍非常有利。要知道,在工业革命之前,一个文明的人口数量是影响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美洲虽然也有广袤的土地,但是由于纬度差异,物种之间并不容易传播,这也间接影响到了美洲地区的文明发展。

而在近代,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一次物种交换是,人类将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从美洲引入欧亚大陆。

1700年到1900年这200年间,欧亚旧大陆的人口从5.3亿增加到13亿。这个数据虽然不同学者的统计会有所差异,但是欧亚大陆人口增加的幅度都差不多。这种人数的骤增,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欧洲大陆引进了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

当然,物种的传播也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欧洲的移民不光将美洲的物种带到了欧亚大陆,也将很多欧亚大陆本地的物种带到了美洲,包括棉花、蔗糖和咖啡等。这些物种的种植直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拉丁美洲至今还是世界三大咖啡产地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