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军装甲师编制变化简史

 阿里巴巴yht 2023-09-30 发布于河南

理想编制(1933年型装甲师)

根据古德里安的设想,一个装甲师内下辖2个装甲团,每个团由2个装甲营组成。每营下辖3个装备 III号坦克的装甲连和1个装备IV号坦克的装甲连,共16个连,每个连的至少装备数量为15辆,其中 旅、团、营中各级指挥部的直属单位不算在内的话每个装甲师至少应该拥有III号180辆,IV号60辆。

德军三大名将之一——古德里安

1939.9)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时,其装甲师序列中有第1、2、3、4、5、10、“Kempf”共7个装甲师 ,其中第3装甲师除了原编制内的坦克团外还配属了1个装甲教导营(3个连,2个装备III号,1个装备IV 号),共有坦克391辆;新组建的第10装甲师由于尚未完成整训,故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并未投入战场; “Kempf”装甲师是由在东普鲁士境内的若干国防军以及Waffen SS部队(党卫队特别任务部队,之后的 “帝国”师)混编而成,这2个师各自只配备了1个装甲团,下辖2个营;其余的装甲师由于坦克数量不足,每个装甲营都缺编1个连。

除装甲师外,此时期德军编制之内还有4个“轻装甲师”(第1到第4),所谓“轻装甲师”是骑兵与装甲兵竞争的产物。每个轻装甲师内都拥有1个装甲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团(各2个营)。

1939.9.1参战各装甲师坦克装备数量如下:

●第14军:

第1轻装师:第6装甲旅→第11装甲团(6辆指挥,45辆II号,27辆IV号,55辆35t)第65装甲营(2辆指挥,20辆II号,14辆IV号,55辆35t)

●第22军:

第2装甲师:第2装甲旅→第3装甲团(9辆指挥,62辆I号,78辆II号,3辆III号,8辆IV号)第4装甲团(11辆指挥,62辆I号,78辆II号,3辆III号,9辆IV号)

第4轻装师→第33装甲营(5辆指挥,34辆I号,23辆II号)

●第8军:

第5装甲师:第8装甲旅→第15装甲营(11辆指挥,72辆I号,81辆II号,3辆III号,8辆IV号)第31装甲营(11辆指挥,80辆I号,63辆II号,6辆IV号)

陆军总预备队→第25装甲团→23团第1营+25团第1营(9辆指挥,78辆I号,58辆II号,6辆IV号)10团第1营(5辆指挥,28辆I号,34辆II号,3辆III号,4辆IV号)

黄色方案(1940.5)

波兰战役结束后,4个轻装甲师全部升级为装甲师(第6-第9)。此时,第1-第5装甲师、第10装甲师保持2个装甲团(各2个营)的编制,第6-第8装甲师为1个装甲团(2个营)加1个装甲营,而第9装甲师为1个装甲团(2个营)。此次战役中也有40辆左右的III突、30辆左右的I号坦克歼击车(47mm)。

波兰战役中的德军坦克

1940.5.10参战各装甲师坦克装备数量如下:

●第15军:

第5装甲师:第8装甲旅→第15装甲团(15辆指挥,51辆I号,61辆II号,24辆III号,16辆IV号)第31装甲团(11辆指挥,46辆I号,59辆II号,28辆III号,16辆IV号)

第7装甲师→第25装甲团+第66装甲营(8辆指挥,34辆I号,68辆II号,91辆38t,24辆IV号)

●第19军:

第1装甲师:第1装甲旅→第1装甲团(4辆指挥,26辆I号,49辆II号,28辆III号,20辆IV号)第2装甲团(4辆指挥,26辆I号,49辆II号,30辆III号,20辆IV号)

第2装甲师:

第2装甲旅→第3装甲团(8辆指挥,22辆I号,55辆II号,29辆III号,16辆IV号)第4装甲团(8辆指挥,23辆I号,60辆II号,29辆III号,16辆IV号)

第10装甲师:第4装甲旅→第7装甲团(9辆指挥,22辆I号,58辆II号,29辆III号,16辆IV号)第8装甲团(9辆指挥,22辆I号,59辆II号,29辆III号,16辆IV号)

大改编(1941年型装甲师)

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德军着手对装甲部队进行大幅度改编。新组建了第11到第20共10个装甲师,以及第5轻装甲师(与之前的轻装甲师完全不同)。在此次改编中,所有装甲师下属的装甲团都变为1个。与此同时,装甲师内的步兵团变为2个成为标准配备。

至于第5轻装甲师,装甲部队实力与装甲师相当,但只有1个步兵团,火炮数量也严重不足,但有2个额外的反坦克营以及一个重高炮营。1941年6月下旬,第5轻装甲师升格为第21装甲师。在装备方面,装备50mmL45的III号坦克逐渐替代早期型的37mm版本III号坦克。

德军III号坦克

本次改编结束后,各装甲师中装甲部队的编制基本统一,即1个装甲团、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其他附属单位暂且不提)。但就装甲部队来说,其规模也并不相同。

例如第7装甲师,其第25装甲团拥有3个营,每个营4个连;第3、6、8、12、17、19、20装甲师则是3个营,每个营3个连;第18装甲师拥有4个营,每个营2个连;第4、10装甲师下辖2个营,每个营4个连;第1、2、5、9、13、14、15、16 、21装甲师下属2个营,每个营3个连。

1941.6.22参战各装甲师坦克装备数量如下:

第4装甲集群

●第41装甲军:

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11辆指挥,43辆II号,71辆III号50mm,20辆IV号)

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第65装甲营(13辆指挥,47辆II号,155辆35t,30辆IV号)

●第56装甲军:

第8装甲师→第10装甲团(15辆指挥,49辆II号,118辆38t,30辆IV号)

第2装甲集群

●第24装甲军:

第3装甲师→第6装甲团(15辆指挥,58辆II号,29辆III号37mm,81辆III号50mm,32辆IV号)

第4装甲师→第35装甲团(8辆指挥,44辆II号,31辆III号37mm,74辆III号50mm,20辆IV号)

●第46装甲军:

第10装甲师→第7装甲团(12辆指挥,45辆II号,105辆III号50mm,20辆IV号)

堡垒计划(1943.7)

截至1942年“蓝色行动”之前,国防军共编有1-27一共27个装甲师。在之后的年月里,1943年1月和3月第27和第22装甲师被解散;5月第10、15、21装甲师被盟军歼灭(第21装甲师后在法国重建);第14、16、24装甲师在斯大林格勒被消灭(后都在本土重建);空军组建了“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

sd.kfz.251半履带轻型装甲车

至于编制方面,每个装甲师下属的装甲团都规范为2个营,其2个装甲掷弹兵团各下辖2个营。此时德军装甲部队序列中还出现了4个“怪胎”:LSSAH、Das Reich、Totenkopf、Gross Deutschland,这4个“装甲掷弹兵师”都拥有1个装甲团(2个营),2个装甲掷弹兵团(各3个营),以及1个老虎连。

1943.7.1库尔斯克战役之前各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坦克装备数量如下:

●第41装甲军:

第18装甲师→3辆指挥,5辆II号,10辆III号50mmL45,20辆III号75mmL24,5辆IV号75mmL24,29辆IV号 75mmL48

●第47装甲军:

第2装甲师→6辆指挥,12辆II号,8辆III号50mmL45,12辆III号50mmL60,20辆III号75mmL24,1辆IV号 75mmL24,59辆IV号75mmL48

第9装甲师→6辆指挥,1辆II号,8辆III号50mmL45,30辆III号50mmL60,8辆IV号75mmL24,30辆IV号 75mmL48

第20装甲师→7辆指挥,9辆38t,2辆III号50mmL45,10辆III号50mmL60,5辆III号75mmL24,9辆IV号 75mmL24,40辆IV号75mmL48

●中央集团军群:

第4装甲师→6辆指挥,15辆III号75mmL24,1辆IV号75mmL24,79辆IV号75mmL48

第12装甲师→4辆指挥,6辆II号,15辆III号50mmL45,15辆III号50mmL60,6辆III号75mmL24,1辆IV号 75mmL24,36辆IV号75mmL48

第5装甲师→9辆指挥,17辆III号75mmL24,76辆IV号75mmL48

第8装甲师→6辆指挥,14辆II号,3辆38t,25辆III号50mmL45,30辆III号50mmL60,4辆III号75mmL24 ,8辆IV号75mmL24,14辆IV号75mmL48

1943型装甲师

1943年9月24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下令:除第21装甲师、挪威装甲师外,所有国防军装甲师都开始进行整编。根据“战争时期武装部队编制序列表”(K.St.N):各装甲师的核心为1个2营制装甲团,各个装甲营下辖1个直属连、4个装甲连,每个连定额22辆,每个营还拥有一个装甲维修连。每个装甲师内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各2个营),其中仅一个营为装备Sdkfz.251的“装甲”掷弹兵营,其余3个营的载具为卡车;除此之外,同样“装甲化”的还有1个团指挥部的直属连(装备有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各装甲掷弹兵团的直属工兵连、第1团(其实是2个团中任意一个)所属的一个排。

装甲侦察营包括如下兵力:3排编制的轮式装甲连、装备半履带输送车和II号L“山猫”的装甲侦察连、摩托化侦察连、拥有6辆安装75mmL24半履带车的重装备连、装备6具火焰喷射器的机械化工兵排。装甲歼灭营由3个装备Marder的连组成,营部还有3辆 。

装甲炮兵团下属3个营,每个营3个连;第一营有12辆小黄蜂、6辆野蜂和1个直属连,第二营有12门105mm榴弹炮和1个直属连,第三营则是4门150mm榴弹炮外加4门105mm重炮。高炮营由2个重装连(各4门88m高射炮和3门牵引式20mm高射炮)、1个轻装连(12门牵引式20mm高射炮或者9门牵引式+2辆自行)及1个直属连组成。工兵营的编制为1个“装甲化”的战斗工兵连和2个机械化工兵连组成。装甲师的直属部队还有:1个警卫连(通讯排、自行高炮排),1个装甲通讯营,1个补充营,1个物资补给营等等。

黄蜂自行火炮

1944年型装甲旅

44年型装甲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陆军所成立的装甲部队之一。

前因

1944年6月22日,白俄罗斯,红军发动夏季攻势,德军中央军集团应声倒地。1944年7月2日,东普鲁士拉斯腾堡狼穴,在国防军最高指挥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考虑中央军集团的战况时,希特勒表示在这种战况之下小型、高机动性、快速及全装甲的战斗群可迅速对敌军的装甲矛头反击,这将对战况大有帮助。

希特勒认为这种战斗群的适切组织包括了一个搭乘半履带步兵装甲车的装甲化装甲掷弹兵营,一个拥有30-40辆坦克实力的坦克群,一个战防连及一些防空炮车。希特勒要求成立12个如上所述的战斗群并定位为旅级部队。

补充:装甲集群和装甲集团军的区别

巴巴罗萨行动时,德军拥有4个装甲集群(1-4),而1941年10月5日,第1、2、4装甲集群全部被重新升格为“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集群于10月8日做了这项变动。原先的装甲集群在兵力配属、装备质量方面都要强于一般集团军,但是没有自己的后方兵站,从而弹药、燃料的供应完全要依赖于友邻的集团军。

但装甲部队的作战消耗又十分巨大,所以各个装甲集群常常处于补给匮乏的状态。自从升格为装甲集团军后,由于拥有独立的兵站(由集团军后方地域主官统一管理,中将衔),做战部队可以最大限度的补给、支援、行政管理等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作战效率。

从42年下半年起,德国的装甲师团战术,越来越背离集群战术原来的渗透、破袭思路,不在追求突破,而改为寻求包围,从此,德国的装甲战术不再适用于闪击战。当事态进入43年,德国已经被迫不得不彻底放弃原有的集群突破思路,转而致力于合围,从此,这将成为一种不可逆的、无选择的转变(但在42年,他们仍是有选择的)。

事态恶化到43年末,德国装甲部队由于完成了装备转型,将彻底丧失发动集群突破的能力,而彻底转向对抗。这是42年之后的必然,但在42年——43年初这段时间,德国实际上是仍有选择的。战争进入到44年,随着德国装甲部队重拾信心,开始试图重温集群突破战术的旧梦,可是在数次尝试后却发现,调整后的状态早已经不适应原先的战术要求,闪击战术实际已经失传。

总结

德军装甲师的主力核心是装甲团,德军在1935年以前一共只有6个装甲师,不包括轻装甲师。这一时期的德军装甲师大部分是2装甲团编制的,到了41年德军的装甲师数量已经达到了21个装甲师,此时的装甲时大部分也是1装甲团编制加3个机械化团/摩托化团,实际大部分的德军装甲师的步兵仍然乘坐卡车而不是装甲车,所以只能称为摩托化步兵。

摩托化步兵

此时1团制装甲师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因为此时41年的装甲师都是在38年装甲师的基础上砍掉一半组建起来的,所以1团制装甲师的冲击力已经下降了,鉴于此德军组建了一些2装甲团制装甲师,这些师里下辖2个装甲团但实力并不是简单的是1装甲团制装甲师的2倍,由于1团制的团下辖4个营而2团制的装甲团却只有3个营,所以实力大一些但有限,一般1团制装甲团拥有150-180辆坦克左右而2团制有200-250辆左右。

德军的装甲师拥有16000名士兵,他们却只有不到200辆坦克,和同一时期的苏军的机械化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苏军机械化军下辖5万名左右的士兵。而他们却用有800-1200辆坦克,而英军在欧洲的战斗旅级装甲部队就拥有100辆以上的坦克,无疑德军装甲兵违反了集中力量这一制胜的要素。

其次绝大部分的装甲师里的步兵仍然乘坐卡车,而不是250/251系列的半履带装甲车,这大大削弱了德军步机协调能力,就是有了装甲车的部队也因为这些车辆太脆弱也无法开到400米以内的前线,于是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德军坦克加速前进来躲避敌人的射击而步兵则拼命追,等到了100米以内步兵冲锋枪的作战范围已经筋疲力尽无心再追,而坦克已经被敌人的步兵团团围住。

再有突击火炮未被编入装甲师,德军的主要火力来源是150mm步兵炮,80mm迫击炮,50mm反坦克炮。75mm反坦克炮还没装备,88mm高射炮主要部署在几个高射炮军和少量装甲师,88mm高射炮除了反坦克外基本不对地支援,37mm反坦克炮在对付轻型坦克和支援步兵巷战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有威力小的缺点,但由于重量轻,射速快,供给方便,体积小而在巷战中大受欢迎。以及少量火箭炮,我们很容易看得出其中除了50mm反坦克炮没有一款适合直接支援坦克进攻,于是德军装甲师冲锋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有力直接火力支援而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装甲兵的冲击力。

德军flak88mm高射炮

战争初期的苏军装甲部队的最高编制是军级的,一个机械化军拥有2个以上的坦克师加上一些摩托化部队,整体实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编制过大协调起来非常不容易补给也很困难可以说机械化军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到了基辅会战以后苏军统帅部取消了名存实亡的机械化军,同时也解散了很多坦克师把他们编为旅级部队。这样苏军的装甲力量变的很弱小,这样的旅至多也超不过2000人和100辆坦克,除非集中使用否则至多也就是袭扰一下敌人,也就谈不上什么冲击力了。

但战争的深入苏军元气的恢复到了42年苏军统帅部开始考虑运用自己的装甲力量冲击德国人了。但是要怎么样进行编制呢?苏军统帅部发明了一种新型编制——坦克集团军。这样的集团军比德国的装甲师要大的多,通常下辖5个师级部队,最多不超过6个师,但只有1-3个是坦克师,通常有5至6万人。

这样的集团军里面编有炮兵部队,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可以有效的协同坦克作战,而且较大的编制可以保证集团军拥有相对富裕的兵力对敌人展开冲击时保证了兵力充沛,并且各个兵种可以有效的进行协同,实现真正的多兵种合成化作战,对比德军比较单一的装甲师要有很大优势。但有利也有弊,这样大的编制和这么多种兵种混合在一起势必给指挥带来难度,所以苏军开始对这种编制相当不适应.........

喜欢up主可以关注订阅收藏,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不定时更新二战武器、指挥官、战役、军队、趣事等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