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海军史话(5.下)

 阿里巴巴yht 2023-09-30 发布于河南

接上期,这一期介绍一下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海军航空。

飞艇部队的建立与早期使用

自从1903年人类首次成功实行飞机的飞行之后,现代战争就从平面变成了3D,这一新兴的领域也很快扩展到了海上作战之中。当时各国的海军很早地认识到了航空技术的价值,于是纷纷开始了对其的研究,除了较早期的舰载气球乃至舰载风筝等这些无动力飞行器外。第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有动力飞行器首先是海军飞艇,不过尽管飞艇的续航能力超群,但造价高昂、速度慢、机动性差和生存力弱等难以弥补的缺陷使得大多数国家在不久后放弃了对其的进一步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飞机和其配套的搭载舰艇(水上飞机母舰和航空母舰等)之上。而唯一在战前整个一战时期仍在大力发展海军飞艇的国家则是德国,实际上也成为其在一战期间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开始正文前,这里也对德国飞艇的早期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德国对有动力飞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88年,在那一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沃尔福特(Frederichwoelfert)率先把一台戴姆勒汽油内燃机装到了飞艇上,此举大大改进了当时飞艇的性能。1897年11月3日,犹太裔匈牙利工程师大卫·施瓦茨(David Sch warz)又为德国设计了当时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与当时普遍采用棉织物夹牛肠皮膜制作的软式飞艇不同的是,这艘铅笔形状的飞艇使用厚2毫米的薄铝片当外壳。它依靠内部气体的压力来使金属外壳保持受压状态,以避免在飞行中折皱,同时又不像软式飞艇那样在地面放气后可以折叠。这种飞艇后来被归类为全金属外壳飞艇,由于不实用而很少制造了。施瓦茨设计的这艘飞艇随后在柏林南郊的坦珀本霍夫练兵场进行了首次试飞,但是只飞行了6公里就坠毁了。在他的飞艇首飞之前,大卫·施瓦茨本人已经于1897年年初在维也纳街头因心脏病发作而突然去世,随后一位德国人在这次试飞后从其遗孀那里购买了施瓦茨留下的所有笔记、资料和设计图纸,接手了他的研究,而这个德国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

大卫·施瓦茨设计的硬式飞艇

费迪南德·阿道夫·海因里希·奥古斯特·冯·齐柏林伯爵在1838年出生于巴登大公国的康斯坦茨,其祖上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贵族世家,父亲弗里德里希·冯·齐柏林是当时巴登大公国的内廷总监。与其他贵族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从小接受私人教师的教育。而在小时候,他就对机械和新奇的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1853年,他前往位于斯图加特的综合科技学校上学。1855年,他又前往路德维希堡的军校上学,随后入伍,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1863年,他在美国内战期间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在北军那边观战,在战争期间北军使用的侦察气球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此开始对这类航空器保有浓厚的兴趣。

齐柏林伯爵对飞艇开发的浓厚兴趣最初则始于1874年,当时他从海因里希·冯·斯蒂芬 (Heinrich von Stephan) 的一次关于“世界邮政服务和航空旅行”主题的演讲中获得了灵感,希望研制一种采用大型刚性框架外壳、并且包含多个独立气囊的飞艇。1890年,52岁的齐柏林伯爵从军队提前退役后,立刻开始认真地从事他的项目。他深信这一设计的潜在用途非常巨大,于是从1891年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于1893年完成了详细设计,尽管在德军总参谋部哪里请求资助的想法落了空,但是在向德皇威廉二世求助之后,这一项目最终还是得到了德国工程师协会的许可,随后的1898年,齐柏林和合作伙伴戴姆勒以及伯格等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名为“航空技术推广协会”(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Loftschiffart)的公司,其中齐柏林伯爵出资44.1万马克,几乎占其财产总额的一半,大部分是用祖传的房产抵押换来的。

有了公司之后,齐柏林开始建造其酝酿已久的第一艘硬式飞艇,并在随后将其命名为LZ1号,LZ是德文“齐柏林飞艇”(Luftschiff Zeppelin)的缩写,LZ1号完成后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并于1900年7月2日在康斯坦茨湖上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尽管由于操作人员经验不足在降落时候撞破了蒙皮,但这次试飞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一举打破了之前法国“法兰西”号飞艇保持了16年的飞行速度记录。这次成功使得齐柏林伯爵本人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他也立刻开始再接再厉继续建造后续飞艇,并在1904年和1906年陆续完成了LZ2和LZ3号,德国军方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齐柏林飞艇在军事上的潜在价值,陆军于1908年率先买下了LZ3号,并将其改名为Z1号,将其编入飞艇训练部队一直使用到1913年。

费迪南德·阿道夫·海因里希·奥古斯特·冯·齐柏林伯爵(德语:Ferdinand Adolf Heinrich August Graf von Zeppelin,1838年7月8日—1917年3月8日),德国贵族、工程师和飞行员,齐柏林飞艇的发明者。
LZ3/Z1号飞艇,是第一艘军用的齐柏林飞艇

LZ3号的成功之后,德国军方对飞艇有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提出一个前提条件,希望进行一次24小时的耐久飞行试验。 这超出了LZ3的性能范围,因此齐柏林伯爵随后建造了改进的LZ 4,并于1908年6月20日首飞,但是这次试飞最终功败垂成,只创造了21小时记录,没有达到德国军方的要求。在返航途中由于机械问题,LZ4不得不在斯图加特附近的埃希特丁根降落,但是1908年8月5日下午,一场暴风雨将飞艇从停泊处吹离,结果它撞到了一棵树上,导致氢气泄漏起火而被烧毁了。这次失败让齐柏林伯爵伤心至极,但他的业绩和精神却受到了德国民众的敬佩。

《法兰克福时报》的记者雨果·艾克纳(Hugo Eckener)在LZ-4失事后赶到现场进行采访,他本来是飞艇的激烈反对者,采访的目的也是为了拍摄几张照片,配合反飞艇宣传。但是当他拿起照相机,对准LZ-4号的残骸时候,却看到七十岁高龄的齐柏林伯爵正含泪用斧头砍折飞艇,每挥动一下斧头,老人脸上就露出一阵难言的痛苦。这情景深深感动了艾克纳,他冲上去,紧紧地握住齐柏林的双手。从此之后,艾克纳成了齐柏林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他将LZ—4号失事的现场状况客观地报道出去之后,又把齐柏林伯爵为了发展飞艇而奋斗的事业进行了一番宣传,结果立即在德国民众中引起捐助热潮。齐柏林在一个星期就收到了280万马克的捐款,德国政府也拨给他50万马克作为下一艘飞艇的预付款。齐柏林伯爵最终收到的捐款总额高达609万6555马克,他用这笔钱成立了齐柏林飞艇建造公司(Luftschiffbau ZeppelinGmbH),并成立了齐柏林基金会,为今后的飞艇研究和制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雄厚的经济后盾之后,齐柏林飞艇的制造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顺利,建造速度也越来越快,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到一战之前,齐柏林飞艇公司已经制造了21艘飞艇。 德国海军也在1912年订购了其的第一艘飞艇LZ14,海军编号为L1。考虑到飞艇在海上侦察方面上的潜力,1913年1月18日,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正式向德皇威廉二世提交了关于扩大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五年计划,其中包括建造两个飞艇基地和组建一支由十艘飞艇组成的艇队,不久后,德国海军又订购了第2艘飞艇LZ18号,海军编号为L2。不过在1913年9月9日,L1号在赫尔戈兰岛上空遇到雷暴,结果断裂为两截之后坠入海中,20名乘员中有14人淹死在海中,这也是齐柏林飞艇首次发生重大的乘员伤亡事故。 不到六周后,即10月17日,LZ 18 (L 2) 也在验收试验中起火,导致全体机组人员死亡。 这些事故使海军失去了大部分经验丰富的人员:海军航空部负责人在之前L1号事件中去世,而他的继任者也在L2号事故中丧生。导致海军一度只剩下三名训练有素的飞艇操作员,下一代的海军齐柏林飞艇L3直到1914年5月才投入使用。

德国海军L2号飞艇

不管怎么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艇部队。德国陆军的齐柏林飞艇以字母Z编号,配以罗马数字。由于罗马数字比较繁杂,因此从Z13号飞艇(LZ35)起改以LZ字头编号,但从LZ-39号起,这个编号系统又变得与齐柏林公司本身的飞艇建造序列号不一致,通常是以齐柏林序号再加上30组成,例如德国陆军LZ74号飞艇是齐柏林公司的LZ44号,德国陆军的LZ85号是齐柏林公司的LZ55号,使用这种编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协约国根据飞艇编号推算出德国飞艇部队的实际规模。德国海军的飞艇名字则比较简单,以字母L(德文“飞艇”的字头)加上编号组成。

在一战爆发时,德国陆军一共有6艘齐柏林飞艇,分别是Z4(LZ16)、Z5 (LZ20)、Z6 (LZ21)、Z7(LZ-22)、Z8(LZ23)和Z9(LZ25),此外还有从DEEAG公司征用的“汉萨”、“维多利亚·路易丝”和萨克森”这3艘商用飞艇。德国海军在开战时只有一艘L3号(LZ24),但是在1914年的其余五个月里,海军又获得了5艘齐柏林飞艇。从1915年起,齐柏林公司开始以差不多每月1.5艘的速度为德国陆军和海军建造新飞艇,其中大多数飞艇采用标准化图纸建造,可以分为M型、N型、O型、P型、Q型、R型等几个系列。这些不同型号飞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尺寸、气囊容积、引擎、速续航力、以及载弹能力上面,至于其外观则基本上大差不差。除了齐柏林飞艇之外、德国陆军及海军还使用舒埃特一朗茨(Schuette Lanz)公司制造的木制龙骨硬式飞艇,编号为SL。

开战之后,德国陆军的飞艇主要用于执行轰炸和侦察任务,以图打击敌方士气。1914年8月5日夜,Z6号飞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萨克森”号和Z9号又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并在8月30日空袭了巴黎,这是战略轰炸的雏形之一。在东线,德国陆军的Z4号飞主也在开战后轰炸了华沙至圣彼得堡的铁路,Z11号飞艇还另外轰炸了华沙和格罗德诺。至于德国海军的飞艇部队,他们在1914年的主要任务是对英国海军舰队的动向进行侦察,这样德国海军的舰队就可以避开与英国主力舰队的正面遭遇,而设法消灭主力舰队的分遣队。 侦察和巡逻飞行一直是飞艇部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整个战争期间,飞艇部队共进行了大约1,200 次侦察飞行。除了监视敌人舰艇的动向外,飞艇还被用于空中扫雷,其能够长时间滞空的特点能够阻止英国船只接近德国,或者在英军布雷时候保持监视,并在之后协助己方扫雷舰将其清除,在执行这种任务时候,飞艇有时还会直接降落在扫雷舰旁边的海面上,然后派出一名军官直接向其报告水雷的位置。英国海军当时还不知道齐柏林飞艇其实只能四天作战一天,所以他们觉得舰队的每次行动都可能被侦察和报告,因而始终感到紧张不安。尽管英国海军航空队也配置了索普威思式和施奈德(Schneider)式等快速水上飞机,然而早期的飞机性能有限,很难拦截在高空飞行的齐柏林飞艇,于是只能想办法攻击停放在基地的飞艇。

德国海军齐柏林飞艇跟踪和攻击英国舰队的绘画作品,在战争早期这些飞艇的侦察能力让英军相当忌惮

10月8日,英国首先派出两架当时最先进的索普威思“小报”(Tabloid)式轻型双翼机对德国的科隆和杜塞尔多夫飞艇基地进行了轰炸。由于没有找到科隆的基地,于是其中一架飞机只能将炸弹丢到了火车站上,而袭击杜塞尔多夫的飞机则顺利到达目标,在180多米的高度上投下了两颗20磅炸弹,空袭炸毁了德国的一个飞艇库和库内的Z9号飞艇。这是德国本土首次遭到空袭,也是英国第一次击毁齐柏林飞艇。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11月20日,英国海军又派遣了4架阿弗洛式飞机从法国贝尔福起飞,轰炸了齐柏林伯爵的出生地腓特烈港的主要齐柏林飞艇基地,虽然只命中了一座车间,不过这次轰炸还是大大鼓舞了士气。

在1914年圣诞节这天,英国海军再次出动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在3艘轻巡洋舰以及8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准备轰炸位于库克斯港的诺德霍茨飞艇基地,这次空袭有两大目的:第一,消灭德国海军的齐柏林飞艇及其基地;第二,至少消灭一部分停泊在威廉港内的德国舰队,或者诱其出港作战。其中水上飞机的目标除了库克斯港基地里的齐柏林飞艇外,飞行员还要提供其他一些特殊目标的情况:易北河1号灯船位置,希林航道船只的锚泊位置,威廉港内的军舰数量和舰级,栅栏障碍情况,水雷场航道布标情况,以及英国舰只能够攻击的德国海军各锚地的目标等等。

7点30分,7架水上飞机升空,飞向40英里以外的库克斯港。7点35分,水上飞机的隆隆响声刚刚在远处天际消失,从赫尔戈兰岛方向飞来了一艘齐柏林飞艇,它是德国海军的L6号。这艘飞艇向女皇号水上飞机母舰投了几颗炸弹,但均未命中,担任护卫的英国巡洋舰刚毅号则用152毫米炮还击,将其赶走了。由于天气不佳,英国飞机没有找到诺德霍尔茨的德国海军飞艇库,于是他们又转向西南,飞到威廉港,发现港内一空如洗,但港外的雅德水道(Jade River)锚地内锚泊的军舰历历在目,共有7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许多驱逐舰。面对猛烈的高射炮火,水上飞机把几颗炸弹投向一艘巡洋舰和一处水上飞机泊地,但是没有给德方造成任何损失,只有紧急出港的战列巡洋德冯·德·坦恩号因为慌不择路,与一艘巡洋舰发生了碰撞,双方都受伤不小。也正由于如此,该舰无法参加多格尔沙洲之战。

不过尽管这次攻击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但在战略上还是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德国海军第一次意识到就算呆在港口里,他们的舰队还是有可能遭到攻击,因此随后开始在库克斯港和威廉港等沿海港口加强防御,特别是在主要设施旁边都增设了高炮阵地,并且布置了岸基飞机或者水上飞机。急于报复的德国海军也在之后启动了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行动,这就引出了另外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期战斗。

库克斯港诺德霍茨飞艇基地中的可旋转式飞艇机库,它是英军本来预定的目标。这个机库有近4600吨重,为双联结构,每个艇库中可以存放一艘飞艇,其本身则被安在一个巨大的转盘上,以便在飞艇起飞时可以对准风向,便于飞艇起飞,而完全旋转一周则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英伦魔影

虽然其实早在1914年8月,德国海军副参谋长保罗·本克 (Paul Behncke) 就已经提出要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他的提议还得到了提尔皮茨的支持,他对此表示道:“衡量成功与否不仅在于造成的伤害,还有对敌人造成的心理影响,特别是轰炸行动可能会在削弱敌人发动战争的决心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在战争开始后,德国海军的水上飞机也对英国本土进行了几次断断续续的小规模空袭,但威廉二世始终不敢对此完全开绿灯。但是在英军空袭库克斯港15天后,1915年1月9日,面对德国海军极力要求报复的声音,曾经对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本土犹豫不决的威廉二世终于拿定了主意,授权德国海军使用飞艇空袭英国境内的目标。不过,空袭“严格限于军事制造厂、兵工厂和船坞,总之,限于军事设施.....伦敦城不准轰炸”。

德国海军的3艘L3型齐柏林飞艇L3、L4以及L6号被授命执行第一次任务。这种L3型飞艇长达158米,氢气容量22656立方米。虽然最大时速只有80.5公里,然而其实用升限则高达3050米,并能持续飞行三十多小时。当然,续航时间越久,那些坐在敞开式吊舱里和炮位上的乘员也得在他们的岗位上待得越久——这是一项相当辛苦的工作,在高空的寒风里呆上30小时可不好玩。齐柏林飞艇虽然不像普通飞机那样具有较高的固有稳定性,也不能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仪表飞行,但是由于续航时间长,它们能够在白天从基地起飞,在夜间利用夜幕掩护飞到英国上空,然后又在白天返回德国降落。对这些巨大的齐柏林飞艇而言,大风对其影响较为严重,由于连日多风,空袭日期先被推迟到到了1915年1月13日。然而到了那天,由于北海上空气候恶劣,它们无法到达英国海岸,起飞后不久就不得不折返回国。

齐柏林飞艇上的观察舱,在这种地方里呆上几十小时可是个相当辛苦的工作
正在进出艇库的L3号飞艇,它参加了对英国本土的第一次轰炸行动

天气直到六天以后才好转,因此德军在这一天再次出击。弗里茨(Johann Fritz)海军上尉指挥的L3号和海军上尉冯·普拉滕―哈勒蒙特伯爵(Magnus Graf von Platen-Hallermund)指挥的L4号首先从汉堡附近的富尔斯比特尔的两个大飞艇库中出发,飞往英国东海岸以西483公里的亨伯。这两艘飞艇携带了30小时的燃料以及8枚110磅爆破弹、10枚25磅燃烧弹。当这两艘飞艇通过易北河畔的库克斯港时,能够旋转的诺德霍茨艇库转向逆风方向,第三艘L6号也起飞与其汇合。这艘飞艇上装载了33小时的燃料和10枚110磅爆破弹、12枚25磅燃烧弹,目的地是泰晤士河口,L6号上还有一位特殊的乘客——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司令官彼得.施特拉塞,此次他亲自登临L6号指挥作战,这次攻击计划也正是他很早以前就制订好的。

13点30分,三艘飞艇按照计划在荷属西弗里西亚群岛的特塞尔岛附近会师,然后转向北方朝英国的方向飞去,但是在14点45分,L6号的发动机出了故障,只好退出行动返航,因此只有剩下的两艘飞艇能够继续执行任务。L3和L4号则借着夜幕的掩护,在19点30分穿过了一片布满迷雾和阵雨雪的海域,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接近不列颠岛。L3号于19点50过后首先越过英国海岸,成了第一艘到达英国本土上空的德国飞艇,L4号也在20点左右到达。当时英国并未实施灯火管制,所有城镇都一目了然,两艘飞艇借此判明了自己的位置后便分头行动。其中L3号向南,冒着雨雪在1500米高度飞行,于20点30分到达大雅茅斯,向一个小型海军基地投了6颗爆破弹以及七枚左右的燃烧弹,尽管在投弹前该艇两次投下了带有降落伞的照明弹以确认目标,但是炸弹没有命中海军基地,反倒摧毁了许多住宅,有2名居民遇难,并有3人负伤。

L4号则向北飞向亨伯河口,其艇长声称遭到地面射击于是随即投下了几枚燃烧弹,由于难以判明攻击目标,飞艇曾几度回旋于某个地区。大约在22点,该艇经过海滨胜地亨斯坦顿上空时,又反复徘徊了大约半个小时,随后由沿大东铁路线南飞,又在被认为有防空炮火之处投下了一枚爆破弹。然而这只是一个名叫斯内提斯汉姆的小村,炸弹在开阔地爆炸,没有造成伤亡。而后,飞艇开始朝南,又飞了10公里左右,在这期间又飞过了桑德林厄姆,由于那里有英王乔治五世居住的乡间住宅,后来英国民间便传说这次空袭的目的是要炸死英王,不过这当然完全是不可能的,姑且不说乔治和威廉二世同是国君,又是表兄弟,威廉是不会对另一位君主下此毒手的,何况如果他敢这么做,其政治后果是无法承担的。此时已经是23点,地面出现有灯火,艇长有声称遭遇地面“重炮和步兵武器”袭击,他下令投下剩余炸弹。不过这里根本不是军事目标,而是一个叫金斯林恩的城镇,炸弹炸毁了一排房屋,炸死了1名妇女和1名男孩,其4岁的妹妹和另外12人则被炸伤。

得知德国飞艇来袭后,有两架英国飞机奉命起飞迎战,但是但未能找到飞艇; 两艘飞艇都在20日顺利返回,这次空袭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金钱损失估计为7,740英镑(2023年价值223,900英镑)。尽管实际上损失非常轻微,不过此事传回德国后还是立刻引发了一场民族主义的狂欢,当时编出的一首《齐柏林飞艇之歌》之中便赤裸裸地写下了这样的歌词:“飞翔吧!齐柏林,助我赢得此战。飞向英格兰,英格兰将在烈火中毁灭。飞翔吧!齐柏林!”。而在英国则引发了新一轮的反德浪潮,在英国本土,许多德国侨民开设的商店被砸烂,里面的商品则被洗劫一空,还有人信誓旦旦的声称齐柏林飞艇能在一片漆黑的大晚上找到目标,肯定是因为有德国特工使用汽车头灯在地面上引导——这种危言耸听且实际上荒诞不经的谣言在当时却被许多人信以为真。

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司令官彼得.施特拉塞(Peter Strasser),其在一战时期多次指挥其麾下的齐柏林飞艇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因此被认为是战略轰炸的先驱之一。
关于齐柏林飞艇的两个场景绘画,分别是自卫炮手和驾驶舱视角

在这样的一片氛围之中,尽管有德皇的禁令,但是2月12日发布的另外一条帝国法令授权飞艇部队轰炸伦敦码头,德国总参谋部将此解释为允许轰炸位于查林十字街以东的目标。因此德国海军的L8号飞艇在2月26日首次尝试轰炸伦敦,但由于天气恶劣而失败。随后该艇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但还是由于逆风而失败了,当飞艇飞到云底下方检查其位置时,L8号发现自己位于奥斯坦德附近的比利时军队阵地上方时,结果该艇被防空火力打得千疮百孔,不得不降落在蒂嫩附近,并被随后的一场大风给吹毁了。3月17日,陆军再次派出四艘飞艇进行突袭,但由于浓雾而被放弃,其中一艘飞艇随后轰炸了加莱,并在着陆时受损。 由于4月14日和15日的恶劣天气,海军随后的两次袭击也失败了,因此决定推迟进一步的尝试,直到性能更强的P级齐柏林飞艇投入使用后才重新开始对伦敦的轰炸。

在整个1915年春和夏季,德国海军继续出动飞艇对英国本土进行零敲碎打的轰炸,英格兰东北地区的布莱恩,埃塞克斯郡的洛斯托夫特和莫尔登,伊普斯维奇和伯里圣埃德蒙兹等都吃到了德国人的炸弹,不过这些轰炸虽然造成了一些伤亡,但都不严重。当年5月,在P型飞艇投入使用后,德皇威廉二世终于正式解除了不准轰炸伦敦的禁令。但是规定轰炸只限于伦敦塔以东,也就是工厂和船厂密集的东伦敦地区,严禁飞行员把炸弹投到伦敦西区(可能是害怕击中白金汉宫)。因此5月30日至31日晚,德国陆军的LZ37和LZ38两艘飞艇根据此命令第一次准备轰炸伦敦,但LZ37在中途因为恶劣天气受损,只好返回那慕尔。 晚上9点42分,从埃弗雷起飞的LZ38飞越马盖特附近的英国海岸,然后向西飞越绍森德,在晚上11:00左右将120枚小型燃烧弹投掷在从斯托克纽因顿向南到斯特普尼,然后向北到雷顿斯通的一条线上。 导致7人死亡、35人受伤; 发生了41起火灾,烧毁了7处房产,总损失估计为537,900英镑。

而负责保卫不列颠的皇家海军航空兵部队对英伦三岛上空的齐柏林飞艇还没有什么办法。高射炮火对高空的飞艇无能为力,战斗机也只能坐等战机,在夜间接到齐柏林飞艇来袭的报告后才起飞(没有飞行仪表),凭目力观察进行截击。这只能是碰运气。其实,就连这样的截击也只有少数几次。英国飞行员很快就发现,齐柏林飞艇扔掉压载后1分钟能爬高300米,比战斗机的爬升速率大得多,当时的战斗机很少有一分钟能爬100米的。直到1915年6月开始,英国人还没有击落过一艘齐柏林飞艇。对付这些齐柏林飞艇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像战争开始时的那样,将其消灭在基地里,实际上第一个战果也是这样取得的:6月5日晚上,德国陆军再次出动三艘飞艇准备对伦敦进行轰炸,但因天气原因被迫返回,当飞艇返回埃弗勒时,从比利时弗尔讷起飞的皇家海军航空兵飞机攻击了这些飞艇。其中一艘LZ38在地面被摧毁,LZ37号则被雷金纳德·沃内福德 (Reginald Warneford) 驾驶的一架莫兰.索尼埃L型飞机在空中摧毁,他向齐柏林飞艇投下了6枚9公斤(20磅)的海尔斯炸弹,导致其起火爆炸后坠毁,艇上除了一名幸运儿外全员阵亡。沃内福德随后因其成就而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德军也不得不将飞艇从比利时基地撤出。

LZ37被击落的绘画作品,这是第一艘在空中被击落的齐柏林飞艇

6月6日至7日夜间,德国海军的L9号飞艇也试图轰炸伦敦,但是没有找到这座城市,因此轰炸了赫尔河畔金斯顿城(Kingston upon Hull),炸死了64人,6月15日至16日,L10号对泰恩赛德进行了一次无效轰炸后,短暂的夏夜阻碍了几个月的进一步袭击,由于陆军齐柏林飞艇被重新分配到东部和巴尔干前线,此后的轰炸行动主要由海军飞艇进行。 八月,海军恢复对英国的袭击。 8月9日,四艘海军飞艇再次轰炸伦敦; 但没有一艘飞艇到达目标,L12号还在多佛附近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受损,并坠入泽布吕赫附近的海中,随后被拖到奥斯坦德并在那里被拆毁。 四艘海军飞艇随后于8月12日至13日再次进行了一次尝试; 仍然只有一艘飞艇L10号成功抵达,并在哈里奇投下了炸弹。8月17日至18日,第三次的四艘飞艇空袭也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其中两艘因机械问题而返航,其中一艘把肯特郡阿什福德误认为是伍尔维奇,于是在哪里投下了炸弹,只有L10号抵达伦敦,并且受到导航错误的困扰,该艇将利谷的水库误认为是泰晤士河,于是轰炸了附近的沃尔瑟姆斯托和雷顿斯通。 10人死亡、48人受伤,财产损失估计为30,750英镑。英军的高射炮火力向L10开火,几架飞机也起飞追击,但飞艇没有受到任何损坏。 两周多后,L10被闪电击中,在库克斯港附近起火并被烧毁。

9月7日,两艘陆军飞艇又一次轰炸伦敦,SL2在狗岛、德普特福德、格林威治和伍尔维奇投下了炸弹,LZ74在接近时被迫减重,在切森特上空投下了39枚炸弹,然后前往伦敦投下炸弹,伯蒙西 (Bermondsey)、罗瑟海斯 (Rotherhithe) 和新克罗斯 (New Cross) 都遭到了轰炸。 18人死亡、28人受伤; 财产损失总计9,616英镑。 大雾阻止了英国飞机起飞拦截,高射炮虽然向LZ74开了火,却没有效果。虽然这些袭击没有产生重大的军事影响,但心理影响却相当大。 第二天晚上,海军试图追随陆军的成功,派出四艘飞艇轰炸伦敦,其中的L9号轰炸了斯金宁格罗夫钢铁厂,投下了9枚高爆弹和12枚燃烧弹。其余三艘飞艇中,L11因引擎故障提前返航; L13和L14虽然在中途遭到两艘英国拖网渔船的拦截,但还是顺利到达英国本土。其中L14到达英格兰克罗默后遭遇发动机故障,但还是轰炸了诺维奇和其附近的拜劳、东迪勒姆和斯卡宁;在东迪勒姆有四人死亡,七人受伤,但没有造成任何物质损失。 L13则于晚上10点 40分轰炸了戈尔德斯格林和尤斯顿,这次投下的炸弹还包括一枚新的660磅(300公斤)炸弹,这是当时齐柏林飞艇能携带的最大的炸弹;这枚炸弹最终在史密斯菲尔德市场附近的巴塞洛缪巷爆炸,摧毁了几栋房屋并造成两人死亡。

随后的10月13日,L11、13、14、15、16五艘飞艇在王牌艇长马蒂(Heinrich Mathy)海军上尉的指挥下,对伦敦实施了一次编队空袭。由于德军扔下的一枚炸弹在查令十字街附近的莱修姆剧场爆炸,因此英国人后来将其称为“剧院空袭”,L13、L14和L15这三艘飞艇在这次轰炸里一共丢下2400公斤炸弹,在伦敦的河滨区炸死了49人(另两艘飞艇轰炸了诺福克郡和赫特福德郡)。这次轰炸又一次引起英国公众的强烈愤慨,说德国人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公开出版的漫画则把德国人描绘成用刺刀挑死儿童的邪恶野兽,并用德语“骇人听闻”一词来描写齐柏林飞艇乘员的罪行。这也是德国飞艇部队1915年对英国本土的最后一次空袭。在这一年里,德国陆军和海军的飞艇部队一共空袭英国20次,投下37吨炸弹,炸死181人,炸伤455人。

1915年英国针对齐柏林飞艇轰炸的海报
《每日邮报》上关于齐柏林飞艇轰炸的保险单广告
在空袭中受损的房屋

夜空中的火炬

到1916年时,德国海军有两种型号的齐柏林飞艇。L11号(LZ41)到L24号(LZ69)被称为P型飞艇,长163.5米,气囊容量为31900立方米,安装4台240马力迈巴赫引擎,最高时速97公里。这一型飞艇前后一共建造了22艘,构成了德国远程空袭的主力。更新的是L-30系列飞艇,也被称为R型或者“超级齐柏林”,其编号从L30(LZ62)一直到L34(LZ78)。德皇和总参谋部对R型飞艇寄予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这种新飞艇长198米,气囊容量55000立方米,装有6台240马力的迈巴赫引擎,时速高达100公里,而且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但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它们并没有超出其前辈。

改进了性能的新型齐柏林飞艇恢复了德国的技术优势,但导致了进一步的飞行和导航问题; 高空飞行需要氧气,严寒导致机组人员疲劳,故障增多。 德国气象学家没有意识到高海拔地区可能遇到的不同风力条件。另外一方面,英军也大大加强了防御能力, 到1916年中期,英国本土已有271门高射炮和258个探照灯,对齐柏林飞艇的防御则由皇家海军和皇家飞行队 (RFC) 负责,并划分各自的任务区,海军负责与接近海岸的敌方飞艇交战,而一旦齐柏林飞艇抵达本土,皇家飞行队则负责接手。在1916年夏天,英国人研制多年的3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其中两种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波默瑞”(Pomery)和“布洛克”(Brock),是高爆子弹。另外一种,“白金汉”,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向飞艇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这种混装子弹成了对付德国飞艇最有效的武器。飞艇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曾经目睹过德国飞艇坠毁的人说,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瓦尔哈拉圣殿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由于对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束手无策,英国一度民心士气低落。现在终于找到了雪耻的手段。

L11号飞艇
L30型飞艇的CG图

1916年开始后,彼得·施特拉塞策划集中手头的所有飞艇对英国进行一次倾巢出动的大规模空袭,并希望这种大规模轰炸能够达到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目的。他本人曾对此说道:

“我们这些直击敌人心脏的人,被污蔑为“婴儿屠夫”……现如今,已经不存在什么非战斗人员了,现代战争就是一场全面战争。”

1916年1月31日/2月1日晚,德国海军出动9艘齐柏林飞艇准备轰炸利物浦,但是恶劣的天气、导航困难和机械问题迫使飞艇群在中途分散开来行动,最终分别轰炸了蒂普顿、温斯伯里和沃尔索尔; 此次空袭导致61人死亡、101人受伤。 尽管地面有雾,英军还是派出了22架飞机起飞迎战,但是没有一架找到目标,还有六架飞机在降落时候受损无法修复,两名飞行员在着陆事故中丧生。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参战的一艘飞艇L19号在中途因为机械故障而失去了动力,最终被风吹进了荷兰领土,并在西弗里斯兰群岛附近遭到荷兰军队的轻武器射击,不得不在北海迫降。2月2日清晨,英国拖网渔船斯蒂芬王号发现了正漂浮在海上的L19号飞艇,艇长奥多·洛维(Odo Loewe)随后用流利的英语向其船长威廉·马丁求助,但是被马丁船长拒绝,马丁事后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辩解说,他的船上只有9名船员,而且没有武装,担心德国艇员劫持自己的船驶往德国。此外,斯蒂芬王号当时正在英国海军部禁止打渔的禁区里进行作业,他担心把德国飞艇人员带回英国后,非法打渔的事会被当局发现,于是便选择扬长而去,对这些德国人见死不救。洛维艇长把相关情况写在一个漂流瓶中丢进了海里,六个月后这个瓶子在瑞典被发现。L-19号则在不久后连同其艇员一同沉没,无人生还,四个月后人们在丹麦海岸附近找到了其中一名艇员的遗体。

事后,马丁船长的行为在英国和世界舆论中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和争吵。许多人谴责他违背了“救助海上遇难者”的古老航海法则,但伦敦主教却赞许了他的行为。一些协约国评论认为轰炸英国的德国飞艇艇员被英国渔船丢下淹死,是“恶有恶报”,德国方面则对此猛烈抨击,还专门拍摄了一部以此事为题材的反英电影,并发行了纪念章,和巴拉龙号事件一样,直到二战期间德国仍在用此事进行反英宣传。至于斯蒂芬王号则在返航之后被英国海军征用为Q船,随后在1916年4月25日被德国海军G41号驱逐舰击沉。

1916年2月10日,《飞行》杂志上关于此事件的插画
法国报纸上的插画:“海盗的惩罚:L19号飞艇从英国突袭中归来后,在北海沉没”。由于德国陆军的齐柏林飞艇也多次轰炸过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城市,法国人也一样对其恨之入骨。

由于此后一段时间的恶劣天气以及大多数海军飞艇被送回总公司以解决其长期机械不可靠的问题,随后的空袭一直被推迟。 直到3月5日,德国海军才再次派出3艘飞艇轰炸罗赛斯,但因大风被迫改道飞往赫尔,轰炸造成18人死亡、52人受伤,经济损失大约为25,005英镑。3月30 日/4月1日晚,七艘海军飞艇和三艘陆军飞艇再次出发轰炸英格兰东部和伦敦;大多数飞艇因机械故障或天气原因而中途返回,只有剩下的几艘飞艇坚持完成了投弹,不过只有一枚落在克利索普斯陆军营舍上的炸弹炸死了48人。其中的一艘L15号在珀弗利特上空被防空炮火击伤,随后又被英国战斗机攻击,重伤的该艇最终在马盖特附近的海中沉没,不过除了一名艇员外,其他人都得以幸存。第二天晚上,两艘海军飞艇再次试图轰炸伦敦,但因为天气原因改道轰炸了英格兰北部的目标,造成22人死亡、130人受伤。

4月2日晚,陆军和海军再次出动了6艘飞艇,计划轰炸罗赛斯海军基地和苏格兰东海岸的福斯桥,但没有一艘飞艇找到预定目标; 只能随意的投下了炸弹就返航了,空袭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伤和77,113英镑的财产损失,大部分是由于利兹的一个装满威士忌的仓库被毁造成的。第二天晚上,两艘飞艇在恶劣天气下轰炸了伦敦,但未能成功投弹,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4月5日晚上对英格兰北部的另一场轰炸也收效甚微。 三艘飞艇中的一艘因机械故障而返航; 剩下的两艘轰炸了斯金宁格罗夫 (Skinningrove) 的炼铁厂和毕晓普奥克兰附近的一座煤矿,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

由于天气原因,德国海军的飞艇部队在之后又消停了几个月,在1916年夏季之前,空袭英国的德国飞艇基本上都是两或三艘一组编队出击,有时单枪匹马,各自寻找目标,炸完了就跑。而在新型R型飞艇服役后,德国海军开始改为派出大规模的飞艇群进行密集轰炸,其中R型飞艇主要用来轰炸伦敦。7月28日,第一次大规模轰炸行动开始了,施特拉塞派出了十艘飞艇参战,但取得的成果甚微,其中有四艘不得不提前返回,其余飞艇则因为雾气找不到目标,也只能在抵达英国后返航。 随后的7月30日、8月3日和8月8日/9日的空袭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8月24日和9月2日,德军开始进行第二轮攻击,这两次的规模要大得多,8月24日的空袭中有13艘海军飞艇参战,不过只有L31号抵达伦敦;并向西渡轮路、德特福德干船坞、挪威街车站以及格林威治、埃尔特姆和普拉姆斯特德的住宅投下了36枚炸弹。 9人死亡、40人受伤,经济损失为130,203英镑。随后9月2日的空袭里,德国海军派出了12艘飞艇,德国陆军也派出了4艘,合计共有16艘飞艇参战,不过这次空袭没有之前的几次那么顺利了,当飞艇在北海上空时,雨水和暴风雪袭击了了飞艇群,结果没有一艘海军飞艇到达伦敦,只有陆军飞艇LZ98和SL11到达目标上空。 SL11越过福尔内斯从西北方向轰炸了伦敦,它在伦敦科尔尼和南米姆斯上空投下了几枚炸弹,然后在凌晨1点50分左右被霍恩西附近的探照灯发现,并遭到地面火力的猛烈攻击。 这使得其在伍德格林上空的云层中迷失了方向,但在随后轰炸庞德斯恩德时被沃尔瑟姆修道院的探照灯再次捕捉到。 凌晨2点15分左右,一架由威廉·利夫·罗宾逊中尉驾驶的B.E.2c战斗机发现了SL11的踪影,并随即向其展开攻击,其第三次射击引燃了这艘飞艇,将其变成了夜空中的大火炬。该艇随后坠落在卡弗利附近的地面,四艘海军齐柏林飞艇的船员目睹了该艇坠落的场景; 上面无人生还。 

威廉·利夫·罗宾逊中尉驾驶B.E.2c战斗机击落SL11号飞艇的绘画

对英国的第三波攻击于9月23日继续进行,不过由于SL11的损失,德国陆军退出了行动,这次空袭由海军飞艇单独完成。12艘德国海军飞艇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德国的库克斯港基地起飞,艇队中较新型的4艘L30级飞艇在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Heinrich Mathy)的带领下,在北海上空转向正南方,驶向英格兰海岸。他们的航程要穿越防空火力最为密集的伦敦地区上空,其他7艘比较小的旧式飞艇则直接飞向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郡。 轰炸伦敦的四艘飞艇中,L30并没有穿越海岸,而是在海上投下了炸弹就返航了。剩下的三艘飞艇里,阿洛伊斯.包克指挥的L33号头一个抵达目标,并将炸弹丢在了泰晤士河河弯和斯特拉特福德附近,但是该艇随后就遭到英国地面高炮和一架战斗机的拦截,导致飞艇起火,不得不在埃塞克斯郡附近的乡间着陆,随后在烧毁了飞艇后向英军投降。L32随后从南方飞向伦敦,这艘飞艇在路上因为发动机问题而延误了时间。 它在凌晨1:00左右穿过珀弗利特,并在和斯旺利附近投下了几枚炸弹,随后又试图在埃夫利和南奥肯登附近投弹,但是遭到防空火力的猛烈还击,凌晨1点10 分,弗雷德里克·索雷 (Frederick Sowrey) 中尉驾驶的一架B.E.2c发现了L32,随后用三次射击点燃了这艘飞艇。 凌晨1点30分,熊熊燃烧的L32号最终在大伯斯特德格林农场巷附近的蜗牛霍尔农场哪里坠毁,22名艇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艇长维尔纳.彼得森上尉。

最后才抵达英国的L31号先后看到了两艘友军飞艇在地面上熊熊燃烧的残骸,自知此地危险不便久留,于是把炸弹在布瑞克斯顿和肯宁顿附近一丢后就立刻以最快速度逃离了伦敦,至于那7艘较小的旧式飞艇,只有L17号轰炸了诺丁汉,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英国人在随后仔细检查了两艘德国飞艇的残骸,这为英国提供了关于齐柏林飞艇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等的大量信息,这些情报很快就被英国用于改良自己的R33级飞艇。此外在对L32号残骸的检查中,英国人还找到了一本违反保密规定带上飞艇的德国海军密码本——没人知道彼得森艇长为什么会把这种东西带到飞艇上,而在对艇员遗体的检查中,他们还发现包括彼得森艇长在内的一些艇员实际上是被摔死的——由于当时还没有合适的降落伞(第一具现代标准意义上的降落伞要到1918年才由德国人奥托·海内克发明),因此对于在空中起火的飞艇来说,艇员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要么被摔死要么被烧死,显然彼得森艇长选择了前者。

L33号坠毁后的残骸
英军在检查L32号的残骸
齐柏林飞艇的驾驶舱残骸
L32号的纪念碑

L32和L33这两艘飞艇的损失对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两天之后,在开始另外一次空袭前,原定指挥L23号的甘策尔上尉竟然拒绝出战,于是他被留在了地面,撤职后送回水面舰艇部队服役。剩下的两艘飞艇里,霍斯特.冯.巴特勒指挥的L30号轰炸了海滨城市克雷默,不过炸弹都丢到了海里,马蒂指挥的L31号则大胆的轰炸了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不过由于地面高炮火力很猛,大部分炸弹都丢到了港口区,而不是更加重要的海军造船厂。

1916年10月1日。十一艘飞艇再次试图轰炸中部地区和伦敦的目标,但是只有L31号克服了恶劣的天气抵达英国,L31号的艇长是之前多次指挥空袭英国的马蒂上尉,作为一位老手,他下令关闭引擎,企图借着风向静悄悄的抵达目标附近,然后投下炸弹后返回。然而这一招没有奏效,在晚上11点20分左右接近切森特时,L31被地面观察哨发现,随即被六盏探照灯点亮。 随后来自第39中队的三架飞机开始围攻L31,由伍尔斯坦·坦佩斯特 (Wulstan Tempest) 中尉驾驶的一架B.E.2c于晚上11:50左右将这艘齐柏林飞艇打成了一个大火炬,它最终在波特斯巴附近坠毁,19名艇员全部遇难,包括马蒂上尉本人,和彼得森一样,马蒂是在跳出飞艇后摔死的,他掉在地面上时候还有呼吸,但不久后就死了。

曾经多次指挥轰炸英国的海因里希.马蒂上尉,下图是L31被击落后他跳出飞艇的场景绘画
齐柏林飞艇在夜空中坠落的场景,出自英国战时宣传画

11月27日至28日,L13、L14、L16、L21、L22、L24、L30、L34、L35和L36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飞艇空袭,这次他们避开了伦敦和英格兰南部,轰炸了中部地区和泰恩赛德的目标。 在横渡北海的途中,L30因发动机故障而返航,其他飞艇则分两组穿越北海,五艘抵达斯卡伯勒和亨伯河口之间,另外四艘则前往泰恩河。 这次爆炸基本上没有效果,只造成4人死亡、37人受伤,并造成12,482英镑的经济损失,L34还在哈特尔普尔海岸被来自第36中队的B.E.2c击落。随着英国防御能力的增强,齐柏林飞艇已经不适合继续执行大规模轰炸任务了,因此在1917年开始后,对英国的轰炸任务主要转由轰炸机进行,不过齐柏林飞艇对英国断断续续的轰炸还是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

L34号被击落的场景

最后的飞艇战

1917年齐柏林飞艇对英国的第一次突袭发生在3月16日至17日晚上。 五艘高空飞行的飞艇遭遇强风,没有一艘飞抵目标。 在回程中,由科赫中尉指挥的L39(LZ86)遭遇发动机故障,被吹到法国领土上空,并在贡比涅附近被地面火力击落,艇上人员全部阵亡。 5月23日至24 日,六艘飞艇再次出发轰炸伦敦,但因大风和厚云而受挫,只在萨福克郡投下几枚炸弹,造成一人死亡并造成599英镑的损失,这一场失败一度促使德皇宣布停止对伦敦的飞艇袭击; 但迫于压力,他后来做出了让步,允许飞艇部队在“有利的情况”下展开行动。 6月13日夜间,德国使用刚服役不久的哥达式重型轰炸机和飞艇(其中包括L45)对英格兰进行了一次联合轰炸,这次袭击造成527人伤亡,其中104人死亡,其中不少是儿童,此举又一次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愤怒。 6月16日至17日晚,六艘飞艇尝试进行的突袭取得了一些成功; 由于大风,两艘飞艇无法离开机库,另外两艘飞艇因发动机问题而返航。 在抵达英格兰的两艘飞艇中,L42号击中了拉姆斯盖特的海军弹药库,另外一艘L48则在哈里奇附近遭到拦截,并最终在萨福克郡塞伯顿附近起火坠落。

1917年9月1日服役的LZ101号飞艇是所谓“高升”(Height Climber)型号的头一艘,其巡航高度为5000米,最高升限可以达到6400米。这比当时任何英国飞机能爬升到的高度都高出许多,但是牺牲了有效载荷和续航,而且由于缺乏合适的投弹瞄准具,高空轰炸的精度很低。不过这种新型号飞艇的出现还是让飞艇部队多少恢复了技术优势,从九月底开始,这种新型飞艇和哥达式轰炸机配合,先后对英国本土发起了6次轰炸,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发生在9月29日,出动了七架哥达式飞机和三艘飞艇,造成40人死亡、87人受伤,德军方面损失了一架哥达式飞机。 这次轰炸造成了伦敦民众的惊慌情绪,多达30万人在地铁站寻求庇护,其他人则离开伦敦,睡在任何可用的住处,还有些人干脆睡在田野里。

飞艇部队在当年10月19日至20日发起了战争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有13艘飞艇被派往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和利物浦。 然而受到高空意想不到的强逆风的阻碍,L45号没能到达谢菲尔德,只好在北安普顿和伦敦投下了炸弹:大部分炸弹落在西北郊区,但有三枚300公斤(660 磅)炸弹落在皮卡迪利、坎伯韦尔和希瑟格林,造成了大部分人员伤亡。 L 45随后降低高度试图躲避强风,但被一架B.E.2e攻击,因此只能爬升到高空躲避。 随后,这艘飞艇的三个引擎出现机械故障,被吹到法国上空,最终在西斯特龙附近坠落,艇员随后向法军投降。 参战的其他飞艇中,L 44被法国地面火力击落,L49和L50也因发动机故障和法国上空的天气而损失,L55在着陆时严重受损,后来报废。

L53号飞艇,和LZ101号同级

在1917年,德国海军的飞艇部队还执行了一项奇特的任务:用飞艇进行超远程运输。当年10月,海军决定派W型飞艇L57号(LZ102)飞往德属东非殖民地,为在那里坚持游击战的东非军事司令勒托—福尔贝克运去稀缺的补给品,但是这艘飞艇于10月8日在德国南部的尤特堡进行试飞时被闪电击中,起火烧毁了。德国海军随后又指定L59号飞艇(LZ104)来完成这次长途补给任务。这艘飞艇建造于腓特烈港的齐柏林公司,10月31日完成首次试飞,其长度为226.5米,比L57号长了将近30米,可以容纳68500立方米氢气。它由五台240马力的迈巴赫HSLu引擎驱动,时速103公里,航程高达16000公里。L59号被称为X型飞艇,其正式名字叫“非洲飞船”(Afrikaschiff)。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L59还有许多专门的设计,由于在非洲没有办法补给必需的氧气,德国海军计划抵达目的地后就将其完全拆卸,因此飞艇上的所有零件都必须是可以再次利用的:飞艇蒙皮可以改成帐篷,软棉布衬里可以用作绷带,氢气气囊可以改成睡袋,硬铝合金制作的骨架可以改成小棚屋或无线电发射塔。飞艇内部的狭小工作通道是用牛皮做的,可以做成靴子。飞艇上还带有15吨补给物资,包括药品、机枪、子弹、丛林砍刀、双筒望远镜、饮水过滤器和其他在丛林作战中非常有用的东西,甚至还有一台缝纫机。

LZ104/L59号飞艇

1917年11月初,雨果.艾克纳博士和恩斯特.莱曼艇长驾驶L59号飞艇离开腓特烈港,抵达保加利亚东南部的飞艇基地扬博尔(Yambol), 在那里把飞艇交给了新艇长路德维希.博克霍尔特少校(Ludwig Bockholt)。 后者是位经验丰富的海军飞艇指挥官,曾经指挥L23号飞艇捕获了一艘向英国运送木材的挪威货船(这是海战史上唯一一次飞艇捕获船只的战例),还是一位中国通,由于此次航行的危险性,艇上的其他12名艇员都是经过挑选的志愿者。

由于天气恶劣,L59在11月21日才离开扬博尔,前往非洲。22日凌晨,它穿过利比亚,当天黄昏在阿斯旺上空飞越了尼罗河。然而11月23日,L-59号在喀土穆西边200公里的达尔富尔区上空收到了“任务终止”的电报,这在艇员中引起了争论,有人怀疑是英国人拍发的假电报,建议不要理会继续行动,但是博克霍尔特少校在经过思考后,还是决定返航。11月25日,L59号返回扬博尔,结束了这次创造世界纪录的长距离空中航行,当它降落时,飞艇上的燃料仍然还可以再飞行64个小时。L59号的非洲之行被取消后,奥斯曼军队中的德国顾问曾提议用这艘飞艇向正在阿拉伯半岛作战的恩维尔帕夏部队运送补给,或者用其来搜索博斯普鲁斯海峡里的水雷,不过德国海军最终决定派其去轰炸马耳他的英国海军基地。然而1918年4月7日傍晚,L59在奥特朗托海峡附近发生爆炸,21名艇员全部阵亡,后来的调查则发现是氢气泄漏导致的。

1918年对于德国飞艇部队来说是其存在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倒霉的一年。当年1月5日,位于奥尔登堡公国境内阿尔霍恩(Ahlhorn)的海军飞艇库起火,烧毁了L46、L47、L51和L58这四艘齐柏林飞艇,以及SL20号飞艇。当年7月19日,皇家海军派出刚刚服役不久的暴怒号航空母舰,在5艘新服役的君权级战列舰、一个轻巡洋舰分队和一个驱逐舰分队的护卫下轰炸了位于边境小镇托恩德恩的飞艇库。德国海军当时在托恩德恩有三座飞艇库,代号分别是“托斯卡”、“托比亚斯”和“托尼”。最大的“托斯卡”艇库中当时停放着两艘飞艇,分别是L54号和L60号,“托比亚斯”艇库中有一具气球,“托尼”艇库正在拆除当中。第一批三架骆驼式飞机向“托斯卡”艇库投弹,投下的3枚炸弹都击穿了屋顶,并炸毁了里面的两艘飞艇,第二批的四架飞机则轰炸了“托比亚斯”艇库,炸毁了艇库的同时也把那个气球给一起送走了,德方共有14人阵亡。英军方面无损失,只有一架骆驼式飞机被击伤。

被烧毁的L54号飞艇

1918年,飞艇部队对英国发动了最后几次袭击。3月12日,五艘齐柏林飞艇试图袭击中部地区,但逆风导致他们偏离了正确航线,其中两艘在海中投下了炸弹,其余的轰炸了赫尔地区,但收效甚微,他们的指挥官认为他们在利兹上空。 第二天晚上,又试图进行另一次袭击,但三艘飞艇中只有一艘抵达英格兰,轰炸了哈特尔普尔,造成8人死亡。 4月12日的第三次飞艇袭击中,飞艇的飞行高度和天气造成了导航问题; 尽管德国人认为他们轰炸了中部地区的城镇,但大部分炸弹都落在空旷的乡村。 7人死亡、20人受伤,造成11,673英镑的损失。

齐柏林飞艇对英国的最后一次袭击发生在1918年8月5日,当时四艘飞艇轰炸了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目标。 飞艇在天黑前抵达英国海岸,并于晚上8点10分在哈比斯堡东北30英里(48公里)处被莱曼尾灯船发现,但直到20点50分才向防御飞机发出警报。 尽管云层很厚,两架升空的战斗机还是拦截了刚刚服役不久的L70号飞艇,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司令彼得·施特拉瑟 (Peter Strasser) 当时正好就在L70上面亲自指挥这次行动,结果跟随L70号一起坠入海中,全艇无人生还。剩下的飞艇则盲目投掷了炸弹后就返航了,由于是依靠无线电方位获取导航信息,没有一枚落在陆地上。 随后英国人尝试打捞了L 70的残骸,大部分艇体结构零件被打捞上岸,为英国提供了大量关于齐柏林飞艇的技术信息,艇员的尸体则被海葬,这也是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谢幕演出。

LZ112/L70号飞艇,该艇是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在战争中损失的最后一艘飞艇。

水上飞机部队和飞机搭载舰

由于在一战时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飞艇的发展和使用方面上,德国海军对飞机和其搭载舰的研究因此受到了影响,在这方面上要落后于其主要对手英国,在整个战争期间的表现也显得平平无奇,因此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

德国海军对飞机的兴趣起始于1910年,倡议者是海因里希亲王,他在那一年考取了飞行执照后,开始策划建立一支海军自己的飞行部队。 1911年,一架国产的信天翁水上飞机进行了实验,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如此到1912年,提尔皮茨还是同意拨款200,000马克以建立水上飞机部队,并采用英制的柯蒂斯水上飞机作为制式水上飞机。 到1913年,德国海军已有四架飞机,其中包括一架英制索普威思飞机,并制定了一项长期计划,目标是到1918年拥有6个海军航空站。到1914年,海军正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部队(Marine-Fliegerabteilung),除了飞艇和观测气球外,还有12架水上飞机和一架岸基飞机,预算为850万马克。 但1914年使用水上飞机与舰队一起进行的演习效果不太理想,参加的四架飞机中,有一架坠毁,一架无法起飞,只有一架成功完成了所有任务。

尽管在演习中的表现不理想,但是到1914年战争爆发时候,德国海军可用的水上飞机数量还是被扩大到了20架左右,在宣布动员后,海军还从民间征用了另外15架水上飞机。不过当时海军一共只有三十名训练有素的水上飞机飞行员,战争爆发时,其中央航空站是位于基尔的霍尔特瑙水上飞机基地。在开战以后,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规模开始扩大,并在德军占领下的比利时泽布吕赫以及奥斯坦德、北海上的赫尔戈兰岛以及波罗的海等地建立了海军航空站。1914年12月21日-24日; 从泽布吕赫起飞的两架FF29腓特烈港式水上飞机还执行了首次对英国的空袭,分别在多佛海军部和城堡附近的码头处投下了几枚炸弹,不过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只炸伤了两个正在采摘球芽甘蓝准备制作圣诞晚餐的英国平民和震碎了附近建筑的窗户而已。在圣诞节那一天,德军又派出两架FF29进行了一次空袭,在谢尔内斯的克利夫车站处投下两枚炸弹,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这两架飞机在返程时候遭到英国高射炮和3架战斗机的拦截,不过得以顺利返航。尽管鲜为人知,但这几次空袭实际上是一战时期德国对英国本土进行的第一次轰炸。

FF29腓特烈港式水上飞机,在一战中德军用其执行了对英国本土的第一次空袭

在之后几年里,驻扎在各个沿海机场的德国海军飞机主要在海滨地区活动,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侦察和对海攻击等任务,除了水上飞机之外,一些海军飞行员驾驶的飞机还被编入德国陆军的飞行部队,由于在这种任务中经常需要与同行们,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作战,因此也诞生了一批海军王牌飞行员。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奥·奥斯特坎普 (Theo Osterkamp) ,他是最早的海军飞行员之一,也是第一位驾驶陆基飞机飞往英国执行侦察任务的德国飞行员,在战争结束前,他一共取得了击落32架敌机的战绩。 到战争结束时,德国海军王牌飞行员名单还包括圣哥达·萨克森伯格(31架)、亚历山大·曾泽斯(18架)、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森(13架)、卡尔·迈耶(8架)、卡尔·沙隆(8架)和汉斯·歌尔特等(7架)。

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海军航空兵共使用了2,150架各种型号的水上飞机,其中腓特烈港飞机制造有限公司(Flugzeugbau Friedrichshafen GmbH)是最大的供应商,提供了这些飞机中的近一半(908架),涵盖了包括水上侦察机、水上战斗机、鱼雷机和飞行艇在内的大部分机型,除此以外,国营的三家帝国造船厂和汉莎-勃兰登堡公司等也为德国海军设计和制造了一些水上飞机。由于这些飞机的型号繁杂、种类众多,仅腓特烈港公司的水上飞机就有23种之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架德国海军水上飞机配合拖网渔船在里加湾捕获一艘俄国纵帆船的场面,大约在1915-1916年,巡逻警戒是海军水上飞机部队的主要任务之一。
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战斗机王牌西奥·奥斯特坎普,他在一战期间取得了32个战果。值得一提的是奥斯特坎普后来还参加了二战,并在法国和不列颠空战期间又击落了6架敌机,并存活到了战后,直到1960年才去世,是少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能排上王牌名号并且幸存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在岸边的FF33水上飞机,该机主要用于侦察,不过也可用于空战,总产量为470架
汉莎-勃兰登堡的W.12水上飞机,同样兼顾侦察和空战职能,生产了约181架
腓特烈港公司的FF41侦察兼鱼雷轰炸机,由之前的FF35改进而来,仅生产了9架
汉莎-勃兰登堡的W29水上战斗机,一战中德国最好的水上飞机之一,不过1918年5月才服役,总产量约402架。
腓特烈港公司的FF60大型水上飞机,仅生产了一架原型机

在水上飞机部队的规模扩大的同时,德国海军在1914年征用了5艘民间的大型货船:安斯华、圣埃伦娜、奥斯华、加特林杜尔和阿德琳·胡戈·施廷内斯号,并在但泽的帝国造船厂将其陆续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改装的过程基本上大同小异,包括加装水上飞机机库、增设一到两座用于吊起飞机的吊臂、并加装自卫武器等。不过这五艘水上飞机母舰的航速太慢,不能伴随舰队行动,因此主要被派往缺乏基础设施的波罗的海一侧当作可移动的水上飞机基地使用,表现也因此平平无奇,不过也因此全都幸运的保存到了战争结束,没有一艘沉没。

五舰之中最大的圣埃伦娜号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13900吨,最多可搭载6架水上飞机,自卫武器为2门88毫米炮,和其他水上飞机母舰一样,该舰主要在波罗的海地区活动,并在1917年参加了阿尔比恩行动。

由于这些货船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航速太慢,无法随舰队共同行动,德国海军认为他们需要一个更快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见识了当时英国水上飞机母舰的活跃表现之后。但这项工作的优先度不高,直到1918年,海军才选中了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斯图加特号为改装蓝本;于1918年2月开始将其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这项工作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进行,并于5月完成。按照计划,其舰艏和舰艉的105毫米炮、以及两门最末端的舷侧炮将被拆除,只保留四门舷侧105毫米炮,另外两门88毫米45倍径高射炮泽被挪至舰艏;另外同时保留原来的水下鱼雷发射管。烟囱后方则增设两座机库,可停放两架水上飞机;第三架水上飞机则搭载于其顶部,这样改装后的该舰便能够搭载3架水上飞机,成为德国海军第一艘能够跟随舰队行动的水上飞机母舰。

然而,由于斯图加特号最多只能搭载三架飞机,这被认为不足以为舰队提供支援。因此,海军又制定了进一步计划,首先是打算将旧装甲巡洋舰罗恩号改造为一艘可搭载四架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后者自从1916年11月就已解除武装并作为教练和宿营船使用。按照计划,该舰的主炮塔将被拆除,并以六门150毫米炮和六门88毫米高射炮替代;水上飞机的大型机库则安装在四个烟囱的后方,可携带4架水上飞机。不过还没等改装工程开始德国就战败了,因此这个计划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进一步计划则是获得一艘正经的航空母舰,德国海军选中了一艘开战时缴获的意大利班轮爱奥索尼号,在1918年制定了将其改装成一艘航母的计划,称为1号航空母舰方案。改装后的该船航速为21节,排水量约13000吨左右,将配备两个82米长的轮式飞机机库甲板和一个128米长的水上飞机机库甲板;所有机库均为18.5米宽。 飞行甲板长128.5米,宽18.7米。 所有三个机库和飞行甲板均计划安装在主结构甲板上方,并同时在船头安装一个长30米、宽10.5米的起飞甲板,载机为13-19架水上飞机和10架左右的轮式飞机。不过其改装方案从未正式开始过,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德国的第一个航空母舰设计。

改装完成后的斯图加特号轻巡洋舰
对罗恩号装甲巡洋舰的改装方案
1号航空母舰方案的草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1月,德国海军在一战中海进行了第一次用潜艇搭载飞机的尝试,由一架FF.29水上飞机和U-12号潜艇配合进行。艇长瓦尔特·福斯特曼 (Walther Forstmann) 中尉将这架FF.29固定在潜艇的前部,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首先解除固定,将潜艇淹没到足以让水上飞机自己起飞的程度,然后让其自行起飞,在其返程后则反其道行之。 随后泽布吕赫港的两次尝试都取得了成功。 1月15日,潜艇载着飞机驶往北海,进行更真实的测试,并对肯特郡海岸进行了一次侦察,这是首例利用潜艇运输飞机的案例,不过由于险而易见的危险性,很快这种尝试就被叫停了。

搭载FF29水上飞机的U12号潜艇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