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的“不用力却处处有力、得力”

 tjboyue 2023-09-30 发布于四川

太极拳的松,是指骨头顺畅,肌肉松弛地放下来,筋脉伸展舒展地放长,全身各个方向圆润地放开,其中包括“筋脉要松,皮肉要攻击,身体各部分之间要贯通,精神要虚灵在中”。这意味着练习拳法时不需要用力,需要克制自己使用力量,要像戒除毒瘾一样戒掉使用过度用力量的习惯。

图片

太极拳的劲同时作为行拳动力和运动产生的结果,感受到身心通过地心引力的牵拉和地面反作用力的托举,同时也体验到了身心对肢体各部分互动关系。简单来说,劲力就是劲。

练太极拳既要有力,又不能用力过猛。既要放松又要有劲。在练拳过程中,这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却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太极拳的劲力不是通过使劲或用力来产生的。恰恰相反,不使劲就能有劲,所以练太极拳。力量的来源在于不用施加过多的力量。产生劲力是因为放松。李仲安说,要通过松弛身体来培养修正意念,只有有意识地练习气的运动才能产生力量,有力量才能实际应用,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过程。

松生劲的原因之一是通过放松训练让自身重量中蕴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产生劲力。

第二,太极拳的松,并不是一种单一方向上的松软,而是对称方向的松开,即“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松是沉浮相生、撑抱相辅、阴阳互动、矛盾统一的树木,表达了有前必有后的思想。地面能够加强向上的反作用力、劲力能够向上升、手上能够有劲,这是因为下半身向下放松,增强了对地面的作用力。感觉有劲似乎是紧绷的,但它的灵魂仍然是松散的,它的根源仍然是松散的。如果说是紧的话,也是自然松出来的紧,而不是人为做出来的紧。

太极拳之所以生动是因为松,之所以有势是因为动,之所以有劲是因为顺势。势是运动趋向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内含劲力的运动惯性。势力是一种力的称呼,也就是力的一种形式。海啸的惊涛骇浪和山体的泥石流滑坡都是通过前呼后涌的运动势力来摧毁一切的。自然界中强大的力量也是一种松力,它是通过松弛释放自身重力、借助地心引力而产生,而不是通过用力来产生。

要放松,最重要的一点是放松身体向下,不要紧绷或挺直自己的身体和四肢,不要与自身的重量或地心的吸引力对抗,而是要顺着向下的力量,使身体的各个部位松弛下来,从头到脚自然地放松,让骨骼随着地心引力的拉动而顺势伸展。拉开关节、拉坠皮肤和肉体,可以拉出松弛沉重的感觉。

图片

松沉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自身重量的放松后的感觉,无论从自我感觉还是客观作用的角度来看,它都是一种松出来的劲。松沉劲的大小与放松程度及自身重量息息相关。沉劲是太极拳的原生劲,它简称为沉劲。它是各种劲的母劲,没有其他例外。太极拳作为一种艺术,具备许多不同的劲。如果按照生成的顺序将这些劲进行梳理分类,可以将它们分为原生劲和派生劲,而派生劲又可以再细分为更多的派生劲,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劲力系统。沉劲是这个系统最顶端的源头活水,它是繁殖生育这个劲力家族的第一劲,也是老祖宗。劲力家族是由沉派生出来的,因此自然都是松劲。

沉劲指的是向下运动的力量。地心引力作用于拳者本身的重量,从而产生力量。浮劲就是由沉劲派生的第一代劲。浮力是受地面反作用力支持的力量,它有助于物体向上提升、托举和升腾。沉劲和浮劲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沉劲和浮劲在肢体的左侧或右侧对称存在,总之是在竖轴的上下两端。互借反作用力的派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沉和浮在一条横轴的两端,分别在一左一右或分别在一前一后,通过互借杠杆力产生。无论是哪种派生方式,都是因为上部分有下部分的存在,所以才会形成上下两个极端,中间的一部分则是中央的空隙,代表着太极的本质。浮字在太极拳中常常有贬义,通常与无根,不定和飘摇有关。虽然散乱相近,但是我所说的浮劲有根,其根就是沉劲。

我称之为浮劲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下必有上,有沉必有浮。浮与沉作为劲相互制约,作为词相互反义,对应和对称,这是一个明显的阴阳关系,一看就能理解。二是因为浮劲是流体特有的自然力,它暗指这种劲不是通过用力向上顶出来或挺出来,而是通过松弛出来,即在身形应当似水流时自然产生。三是以王壮弘先生的一段话为参照。王壮弘先生说:“只有松下才能变得沉重。”只有有沉浮的存在,才能够实现虚实和阴阳的相互转化,从而可以利用地心引力和反浮力,才被视为具备太极的力量。

沉浮两劲相互作用会导致各个方向的横劲产生。

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看到科学家将一滴水落地的瞬间用放大慢放的方式录下来了。这一滴水着地后,一方面会向上飞溅,另一方面会向周围扩散,从而形成一个瞬间的皇冠形状。向上溅可以被理解为由沉没引起的浮力,向周围扩散可以被理解为由沉浮相互作用引起的向周围膨胀的力量。膨胀劲毫无凹凸和缺陷,内外充满了支撑力,呈现出浑圆饱满的形态。“如果膨胀过程中掺杂了其他的力就不太理想,因为膨胀过程本身是依靠地心引力发生的。”

图片

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共同作用于肢体,产生向上的浮劲和向周围的膨胀劲,这些力合称为掤劲。

掤是太极拳的第一势,也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中的首势,它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法,同时也是与人交手时的迎接之法。两臂处于掤的位置。掤势主要利用前臂,也可将手背和上臂加入,通过将手臂形成半圆形,就像在胸前搭建一个掤子,用来抵挡敌方进攻,保护自己,避免对方靠近胸腹。同时,也可利用掤势感知对方的虚实,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运用攻防技巧。

掤劲是一种劲法,它具有一种向外向上的弹性劲,是其他各种劲力中必须包含的一种内劲元素。人们认为它是太极拳的看家劲,所以也有人将太极拳称为掤劲拳。

掤的拳势和掤的劲法之间存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掤势是产生掤劲的典型拳势,而掤劲则是掤势的动力和内涵。以42式太极拳右揽雀尾中的“左弓步掤臂”一动为例,主要是让人体会沉和浮的关系,感受左臂掤是如何从松沉中产生的。

预备动作是右坐步,也就是左虚步的意思。右手放在胸前,与肩膀平齐,掌心向下。左手的掌心朝上,位于右手的肘部下方,与腰部的位置相同高。

马步合手是第一步。上体微向左转,重心向前移动到两脚中间,形成半马步。左臂放在胸口前。指尖合于左腕,右掌回落。劲力是通过放松肩、背、腰依次下沉的杠杆力使左臂浮起。

在第二步中,需要进行弓步并且掤臂。在左弓步时,将重心向前移动,同时将左臂向前伸直,手与肩平齐,右掌则放松沉于胯旁。通过保持腰胯的松沉和右掌的沉按,利用杠杆力将左臂浮起,再借助右腿向后伸蹬的反作用力,使左臂向前掤出。

将以上两步连接起来进行分析时,后面的动作顺序为肩、背、腰、胯、腿、脚,按照右臂、右掌的顺序依次放松下沉,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左手臂自后下至前逐渐升腾而起,同时也掤出。在这个场景中,有一个物体类似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翘翘板的两端,一边向上,一边向下。物体通过自身的重量借助地心引力向下运动,使得前面的左手臂被抬起并向前送出。

左手臂在前面是被动地松出去的,既不思升而升也不思出而出,并且完全是掤出去的。不仅前面是被动的,后面也是被动的。后面的意识只需放松,无需用力,下沉完全是被其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所拉动。可以观察到,太极拳的动作是放松的,是被动地相随而出现的,是被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牵引出来的。此动作的伸拉劲是对称相松松出来的劲,是松劲,也是掤劲,以此形成了动作中的沉浮、前后、左右。掤劲是松出来的。松劲和掤劲是相同的,掤劲也就是松劲。

它是一种不借助运气从体内排出的气力,也不依靠体力施力从体内运用出来的力量,而是一种自然力量,无需用力。气力和体力只负责维持肢体的应有姿势,使身体保持不垮塌,手不掉下,并不负责肢体的运动。肢体运行完全依靠自然力,包括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

再次以拳论为依据,继续下面的论述。对掤劲作更深入的探讨。

想健身的就学学“转掌”就够了,练好了还能出高深的功夫

拳论云问:“掤劲意怎样解释?”舟如水浮行。在实心丹田气息之后,接下来要注意将头部悬挂。开合一定间,周身存在弹簧力。无论你有多大的力量,漂浮也不是难事。

这段歌诀有四句。前者最初的掬手动作联想到“掤劲”,那么掤劲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水负行舟”的展现方式是采用问答句。这种方式能够表现出掤劲的整体形象。把自己的掌握力比喻为水载舟的作用,把对方的挑战力比作水上行舟的力量,水和舟相互作用的力道形象具体,同时也给人以思辩的空间。狭义的理解是,掤劲是在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的条件下产生的。广义理解的要点是:首先要使身体放松下沉,利用向下的反作用力和杠杆力产生向上的浮力,同时利用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产生向周围的膨胀力。就像水滴落在地面时产生的情况一样,这就形成了掤劲。

掤劲具有周身弹簧力,意味着它是一种松弹劲,能够根据曲劲随之伸展,既不失去接触,也不过多用力。下半句的意思是,掤劲的弹性是在拳势开合过程中产生的,跟随曲线伸展和随落下起的。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个左弓步掤臂的例子一样。虽然意气是按照肩、背、腰、胯进行分析,但需要将这两个步骤连贯起来。如果从开合伸缩的角度分步分析,例中的第一步是马步合手。在这一步中,上半身依次按照肩、背、腰的顺序向下松沉,同时下半身按照脚、腿、胯的顺序向上升腾。这一动作使得上下半身的意气相向相合于腰胯,并带动肢体收合屈蓄。

“第二步,弓步掤臂”是继续下行上半身的气按照胯、腿、脚的顺序,同时下半身的气继续上行沿着腰脊,但当上行的气到达夹脊时,则分为两路,一路经过肩部、沿臂到达手部,从而实现左臂的掤出。将化气当成神的另一条路线,通过颈部到达头顶,使得神完全贯穿顶部。总结一下,第二步是下半身的气是向下行,上半身的气是向上行,上下意气是相互逆向相开的,在催动肢体进行伸展和放长。首先要进行合,但是在合中还隐藏着开,接着要进行开,但是在开中还隐藏着合。无论是开还是闭。都具有弹性。这就是“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第三句的意思。最后一句“任你千斤力,漂浮也不难”呼应了开头的“如水浮行舟”,可以表达出即使有千斤力也不难漂浮的意思。虽然掤劲因松沉而上浮,但它仍然是一种松柔之劲。

掤劲是需要了解对方和自己的能力的技巧。朋友。在安排自身的虚实和放松时,首先要明白自身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劲路的来龙去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通过放松,灵动心机,灵敏知觉和灵活肢体来实现。放松的关键在于心态的轻松以及思维的放松,既有一定的意识,又有一定的无意识,既有一些想法,又有一些不加思考。可以说是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如果全心全意地去做某事,意念会变得过于沉重,这就变成了刻意,结果就会变得呆滞,无法保持放松和自然,也无法保持轻盈和活泼。二是要保持身体松弛,尤其是在腰部、腹部、臀部和骨盆一带要放松,要放松,让肾脏向下运动,臀部朝下贴脚,脚步放松地踩在泥土上。拳势运行时还需要偏松,特别是要偏沉一边向下放松,这样可以打破平衡,引起运动。听劲的劲和知彼的劲都是掤劲的劲。

想健身的就学学“转掌”就够了,练好了还能出高深的功夫

《十八在诀》中的第一招是“掤在两臂”,这意味着掤的姿势是用手臂来掤架,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两臂才能运用掤劲。掤劲的重要要素是松劲,包括各个方面的心神意气,以及手眼身步的各个部位,都必须保持放松,才能自然地运用掤劲。虚领顶劲指的是利用头顶百会穴的掤劲。精神贯顶指的是通过掌控精气神的掤劲来实现的。头颈的掤劲使然就是顺项正头。开肩虚腋是由于肩关节的掤劲所引起的。坠肘膨腕是由手臂的掤劲所引起的。含胸拔背的原因是胸背的掤劲作用。品行端正的掤劲使然,使人心胸宽广。腰脊的掤劲使松沉直竖成为可能。尾闾正中是由于胝尾两骨的掤劲所造成。腿上的软弹力是由腿上的掤劲造成的。总的说来,不仅全身都离不开松,同样地也都离不开掤。

掤劲是太极拳的主要劲法,是各种劲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存在于各种拳势和各种劲力之中。在太极十三势中,除了掤势之外,其他十二势也都含有掤劲,可以说各种其他的劲都是在不同形势下运用掤劲的不同方式。中定是十三势中的最后一势,也是被广泛认可为最重要的,无处不用、不可缺少的劲法。中定劲的主要作用是守住中心,支撑全身,保持松弹的稳定状态。与此同时,中定劲的主要成分也包括掤劲。方向是自内向外,所以是外开劲,但是在开的过程中同时含有抱的作用,使开具有弹性。收蓄内合时,同样是合中含开,合中含沾粘,因此合而不扁,合而不瘪,合而不丢,仍然富有弹性,仍然不丢掤劲。

掤劲是一个多面体,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掤劲。产生不同的新意和说道是相互关联的。从土壤来看,例如掤劲产生的土壤是松沉劲。从掌握的走向来看,它有向上的浮力和向外的张力。从掤劲内上浮与下沉、外撑与内抱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对称劲,即阴阳劲。从阴阳之间必定存在一个“中”,根据阴阳和中三位一体的角度来说,这个“中”也是太极劲。弓劲是指以掤劲对称用力的阴阳两端为弓梢,以它们之间的“中”为弓把。从阴阳两端不是逆向相开,而是相向相合,就是开合劲,伸缩劲,并以屈蓄收缩的角度来说明。就从掤劲的开合伸缩性状来看,它具有柔性劲、弹性劲和弹簧劲。在掤劲涉及的肢体范围方面,它被视为一种整体劲。掤劲的重点在于转身,在转身的过程中形成掤的动作,这种动作是螺旋劲。就杠杆劲而言,肢体的一侧向下松沉,另一侧向上掤起。它被称为抽丝劲是因为在运用掤劲时节节贯串,能够产生均匀细腻的感觉。

想健身的就学学“转掌”就够了,练好了还能出高深的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