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十年北部冬麦区小麦区域试验品系品质性状分析

 洋溢九洲 2023-10-01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好,我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张胜全,代表26号(陇上行)值日,组长张文杰老师,组员有靳秋生、吴儒刚、刘万代、刘洪福、倪中福、郭占坤、宁洪娣、邓志英、周新力、王长发、高青峰、赵双锁、崔党群、李孟凯、彭新、李东庆、郝天逸、刘强波、管国顺、李保云和贺飞23位老师。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筛选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北部冬麦区是我国主要麦区之一,近年来,也选育出一批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为小麦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麦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前的重要一环,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小麦新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特性,是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麦品质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育种家改变育种思路,由高产向高产优质转变。本研究收集了2012-2021年近10年间,北部冬麦区小麦区试参试材料(224份)的当年品质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参试材料的品质性状变化趋势,掌握北部冬麦区小麦品质改良进展,希望为今后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及资源改良提供参考。

1籽粒品质性状分析

1.1容重

2012-2021年.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小麦参试品系平均容重平均值为789.9 g/L,变幅为710.0~827.0 g/L,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GB/T17892-1999),170个参试品系中有133个品系的容重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770 g/L),占78.2%。

1.2蛋白质含量

参试小麦品系历年平均蛋白质含量均≥14.0%(表1),符合国家强筋麦标准(GB/T17320-2013),10年平均值为14.6%,变幅为11.4%~18.3%,变异系数为7.6%。2013年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6.5%。其中,有163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14%,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占比72.8%;有47个品系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13%),占比21.0%;有10个品系达到中筋麦标准(≥12.5%),占4.5%;有4个品系达到弱筋小麦标准(<12.5%),占1.8%。其中,达到优质强筋一级小麦标准的有87个品系,占参试品系的38.8%,且有93.8%的品系能达到中强筋或以上水平,说明北部冬麦区参试小麦蛋白质含量经过多年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得到较好改良。

2加工品质性状分析

2.1湿面筋含量

10年间参加北部冬麦区区试的小麦品种的面粉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3.3%(表2),变幅为24.6%~41.2%,变异系数为9.6%,所有年份的湿面筋平均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GB/T17320-2013)。由测定结果(表3)可以看出,有197个参试品系达到强筋小麦标准(≥30%),占87.9%;有18个品系达到中强筋标准(≥28%),占8.0%;有6个品系达到中筋小麦标准(≥26%),占2.7%;有3个品系达到弱筋小麦标准(GB/T17893-1999) (<26%),占1.3%。其中,湿面筋含量达到优质一等强筋麦标准(GB/T17892-1999) (≥35%)的品系有64个,占28.57%,湿面筋含量达到优质二等强筋麦标准(GB/T17892-1999) (≥32%)的品系有141个,占62.95% (表3)。

2.2吸水率

参试小麦品系的吸水率平均值为58.6%,变幅为50.0%~65.0%,变异系数为4.6% (表2);有72个小麦品系的吸水率达到强筋标准(≥60%),占36.4%;有54个小麦品系的吸水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58%),占27.3%;有46个小麦品系的吸水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56%),占23.2%;有26个小麦品系的吸水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56%),占13.1% (表3)。

2.3稳定时间

近十年来参试小麦品系的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值为3.8 min,变幅为0.8~30.0 min,变异系数为86.1% (表2) ,近10年来总体来看表现平稳,但是稳定时间偏低;有16个品系稳定时间符合强筋小麦标准(≥8.0 min),占7.2%;有18个品系稳定时间符合中强筋小麦标准(≥6.0 min),占8.0%;有71个品系稳定时间符合中筋小麦标准(≥3.0 min),占31.7%;有119个品系稳定时间符合弱筋小麦标准(GB/T17320-2013) (<3.0 min),占53.1%。其中有9个品系符合优质一等强筋麦标准(≥10.0 min),占4.0%;符合优质二等强筋麦标准(≥7.0 min)的品系有28个,占参试小麦品系的12.5% (表3)。由此可见,参加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系稳定时间较短,大部分属于中筋,达到强筋和中强筋标准的品系仅占15.2%。

综合5项指标,强筋小麦品系、中强筋小麦品系分别占5.88%、0.59%,没有符合弱筋小麦标准的品系,达标小麦品种品质以中筋小麦为主,占93.53%。

图片
图片
图片

3 参试小麦品系品质分类

通过对224个参试小麦品系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稳定时间3个性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表4),10年间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有10个参试小麦品系达到强筋小麦审定标准,占参试小麦品系的4.5%;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有20个,占参试小麦品系的8.9%;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品系有192个,占参试小麦品系的85.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品系有2个,占参试小麦品系的0.9%。如果综合容重、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5项指标,那么达到中强筋以上小麦标准的小麦品系更少,没有小麦品系达到弱筋小麦标准。说明目前北部冬麦区小麦品质类型仍以中筋小麦为主。

图片

2012—2021年间北部冬麦区参试的小麦品种中,仅有13.4%达到中强筋或强筋水平,审定的优质小麦品种较少,总体来看,北部冬麦区现阶段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较少,以中筋小麦品种为主,这可能与品种主要选育目标以高产多抗有关,导致优质品质性状改良较为缓慢。未来应加强优质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引导开展适宜不同饮食需求的各类型优质品种选育。

作者简介:张胜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