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8】卿士大夫,有家无国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周王朝的封建制度,把人分成了天子、王朝贵族(诸侯、公卿、大夫、士)、平民(庶人)、奴隶等四个社会阶层。与现在的“君子”的道德概念不同,当时是个社会阶层的概念,把贵族称“君子”,平民农人称作“野人”或者“小人”。

作为最顶端的王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去掉分封出去的土地和人民,王室实际能控制的王畿也就在千里左右,还要与王族共享食邑。

当时的主要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统称三公;另外还有天子五官,包括司马(负责国防)、司徒(负责民事、祭祀)、司寇(负责司法)、司空(负责建造)、司士(负责监察)。三公和五官作为高级顾问,辅佐周天子制定大政方针。具体的实施则有六卿: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后世演化成了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

天子以下,除了朝中大臣,下面就是诸侯国。周初的诸侯国主要是开国封国,基本是姬姓子弟和功臣;中后期则因功把近畿的土地赏赐给了几个新的诸侯国,如秦国、郑国;还有就是商代原有的几个以祭祀宗族为主要目的的诸侯国,如陈国(奉祀虞舜)、杞国(奉祀夏禹)、宋国(奉祀殷商)。

当时的诸侯共分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级别。有一种说法,公、侯封地面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但也不是很绝对。其中公爵主要是给了宋、陈、杞三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侯爵则主要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自家人和亲近诸侯;伯爵主要是后封的秦、郑;子爵都是比较小的诸侯国或者独立国,吴、楚、莒之类的外族;男爵则是大国的附庸,如许、蒋等,很少。

按照家国同构的原则,诸侯可以再分封一部分给大夫;诸侯可以建都城、组织政府、训练军队、征收税赋,也有类似天子五官的司马、司徒等官位设置。不过卿作为统军主将和总理国家,数量有限,原则上不可世袭;而大夫数量较多,可以世袭。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当时的大夫开始以氏作为家族标识,氏一般是以官职、封地、别字为依据起的;当时姓人人都有,氏只有贵族才有;男子称氏不称姓,如孔丘、蔡叔度等;女子则称姓不称氏,如褒姒、宣姜等。

大夫们也有自己私属的官员,来负责自己领地的收税、司法、祭祀、文书等,这也是后来乡绅文化的肇始。土地名义上是国君的,但可自由处理;士大夫们可以把土地分给庶子来另立世家。当时的大夫们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军力,当时盛行车战,一般的战争都是数百辆兵车参战,有些大夫私人就拥有兵车百乘,甚至可以以一家之力挑战大国,也才有了后世的鲁国三桓之乱、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发生。

大夫下面就是士,也就是贵族养的职业军人。周朝的兵制是,王室可以拥有6军、大国3军、中国2军、小国1军,每军兵车千乘左右。打仗时,士在车上射箭砍杀,步兵则是临时征发的农民。士没有封邑,但有食田,也不能世袭。平时,士们要掌握射箭、御车、干戈等技艺,还要通晓音乐、舞蹈、礼仪等。士特别强调的就是忠勇知耻,这也是那个年代侠客频出的原因。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很多所谓的“士“只知效忠自己的宗主,而不是国家,甚至经常发生为了宗主舍命刺杀国君的事件。

士以下,则是庶人,也就是平民。当时的平民极少数是工人和商人,绝大部分则是农民,作为佃户耕种贵族的土地。除了地租和劳役,平民们还要负责为贵族领主盖房、酿酒、制装等。

最底层的则是奴隶,奴隶的来源一般是战俘和罪犯,但诸夏之间一般可赎回。

西周的时候,还有一个大的进步与婚姻和女性有关,那就是开始“同姓不婚”。当时,女子是以姓氏来称呼的。王姜、王姞、王姒,都是“王的女人”,分别是出身与姜姓(炎帝)、姞姓、姒姓(商)的王后,姜姓皇后最多,每隔一代娶一位“王姜”,但绝无姬姓,这就是“同姓不婚”。另外,王室必须与诸侯国通婚,各诸侯贵族也如此,这样可以把异姓贵族也纳入周人所立的宗法体系里。有趣的是,当时还有所谓的“娣媵制”,嫁女的时候一般把妹妹或者侄女作为陪嫁一并嫁过去,甚至国君嫁女,友好同姓国君也会派女陪嫁。

当时,周天子对诸侯是帮其“建国”,而诸侯对卿大夫则是帮其“立家,这样下来的巨大隐患是,很多士大夫只知有家,不知有国,也导致了东周的名存实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