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 0079 五帝一系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从猿到人的过程中,人的大脑飞速进化,生理上却是退化的。在战胜大自然的过程中,人们靠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力;只有人类才懂得群体团结,这就需要领袖和英雄了。

【文不雅驯】

在没有文字的年代,英雄人物只能是口口相传。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传说自然也很离奇,甚至出现了人首蛇身的伏羲氏,牛首人身的神农氏。

春秋时期的孔子在整理典籍的时候,认为之前的三皇、甚至黄帝都过于飘渺,所以把尧舜作为信史的开始他修订的《尚书》只记载了尧以后的历史。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三皇五帝的说法开始兴盛,但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让西汉的司马迁做《史记》的时候很苦恼,认为“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雅训本来指“文辞优美,典雅不俗”,“文不雅驯”自然是难以采信了。

不过,司马迁并不放弃,而是以古籍为线索,实地考察各地,走访老人,搜集各种民间传说,认真研究比对。

【帝王统绪】

司马迁结合自己的”采访“和古籍记载,认为黄帝不可能是毫无根据的,于是把三皇归入了神话传说,以《五帝本纪》做了《史记》的开篇,开创性地捋出了黄帝为首的五帝统绪(系统和头绪,指帝王世系、宗族系统

在司马迁的系统里,五帝依次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尧帝、舜帝,在血统上都是一脉相传的。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颛顼的侄子,尧帝是帝喾的儿子,舜帝也是黄帝的8代子孙。

从此,黄帝开始为中国人接受,成为中国历史的起点。我们所说的”上下五千年“,就是以黄帝为起点的。黄帝之前被当作史前传说,之后被当作信史。这一点上,司马迁立了大功劳!

需要说明的是,秦汉时代,中国刚刚成为统一的帝国,司马迁不可避免地有着千古一系的大一统观念,才把五帝搞成了都是祖孙、父子、叔侄相承的一家子。

其真实情况则是人类发展到父系社会,各个部落男性首领出现,五帝只是这些首领的“代言人”。

【首领产生】

人类早期的社会进化过程大体分为血缘氏族、部族、首领制、初级国家等几个阶段。

渔猎采摘时期,人口稀少,居无定所;女性采摘的可靠性远大于男性的渔猎,再加上“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此时自然是以女性为主的血缘氏族社会。

到了10000年前的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农业收成和家畜有了保障,人口开始稳定增长。小家庭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原始公有制遭到破坏,出现贫富分化,氏族制度开始瓦解。

原来专职狩猎的男性们也开始下田,逐步掌握经济权力。以男性为主的部族社会出现了,母系社会自然过渡为父权制。

随着社会进一步分工,部族间贫富差距加大,部族之间开始矛盾频发,男性在体力、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越发明显,首领开始出现。

首领们不单负责生产物的分配,还掌握了祭祀权和军事权,通过特定的宗教仪式,强化自己的地位。他们占有象征社会地位的彩陶、玉器、青铜器等,并且通过赠与分配给下属小首领的方式,来维持政治结构的稳定。

【五帝=盟主

在距今5000年前的龙山时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整个中国大地,万国(也就是部族)林立,英雄辈出。很多城邦开始出现强力机关,出现国家雏形。

各个部族的社会进步程度不同,维护首领权威的方式(宗教上的、信仰上的)也不相同;但通过部族间的互访、贸易、甚至战争,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越来越趋向统一,开始出现部族联盟。

这个过程,杰出的首领作为主持人,地位也在强化,盟主出现了。

传说中的五帝,以及炎帝、少昊、蚩尤等,都是部族首领和盟主的化身。

”帝“字,在甲骨文中是把木头架起来,焚烧祭天的形象。最初有祖先的意思,慢慢增加了首领、王的含义。从五帝到商代,大约持续了1000年左右,也让中华文明走在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前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