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遥的《人生》里,我们都是那个执拗不肯服输的高加林

 贡子曰 2023-10-01 发布于吉林

《人生》是我国已故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影响了无数人,在许多人人生灰暗的时候,给了他们振奋人心的力量。马云就曾说过: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确实,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励志之作,是一部青年人的人生奋斗之书。在书的结局虽然主人公的命运遭受转折,又回到了农村,但是正如作者在书中标记的那样,这并不是结局。高加林只是暂时的回到了乡村,一切还未可知,生活依然在继续。

《人生》的作者路遥先生

高加林是一个不会服输的人,他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命运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同他开玩笑,但是他总是一次有一次地从跌倒之处爬起来,去奋斗,去拼搏。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高加林的影子,读这本《人生》就好像在回顾我们自己那斑驳的青春岁月,那九死无悔的青春年华,好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激发内心的共鸣,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此来照亮我们的人生。

关于我们的影子——高加林

高加林的出身并不是很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黄土地里刨食,他们只懂得两条:一是勤劳能够致富,二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所以,和大部分同龄的孩子辍学务农不一样,高加林一直在父母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父母的这种思想也在深深地影响着他,在学校里他认真好学、喜欢与人讨论交流,喜欢思维上的碰撞。在众多同龄人中他显得鹤立鸡群。

《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

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他回到了村里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个工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也使得高加林脱离了土地,只要机会得当他完全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可惜命运弄人,没过多久,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地位被村长的儿子高三星顶替了。那一刻,仿佛天塌了下来。

但是他没有折服,就像日后他每一次遭受了挫折的时候一样!每一次他都会认清现实,转变心态!

尽管痛苦难当,但在内心挣扎了很久后,他决定面对现实,重新开始,于是他拿起锄头在地里,开始没命的干起活来,他把内心的苦闷都灌注在锄头上,即使双手血淋淋的也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渐渐地他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务农也没有那么痛苦了。接下来,他还到了县城去积肥。积肥其实只是一种比较文艺的说法,其实就是去城里找公厕把厕所里的粪便淘出来,用粪车运送回村里,最后,施到庄稼地里。

尽管在农民心中这是一件美差,但是对于高加林来说不啻于一项挑战,只有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认清目前的形势,才会洒下面子去做,他高加林做到了。

长篇小说《人生》

他成功地战胜了内心的挣扎,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面子"不是最重要的,"里子"才是。

他还是一位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硬汉子。

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农民,高加林都会正视自己的"工作",即使是去干"掏粪"这样的工作也是一丝不苟,不打折扣。为了凑够足够的肥料,他不顾面子,在自己同学母亲的面前干活,受尽白眼和侮辱。掏粪的过程中甚至为了争夺大粪,不惜与人打架,弄得自己满身粪便,污臭不堪,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凑够了一车肥料。

在得到机关记者这一工作后,恰巧县里一个乡镇爆发山洪,得知消息后,他立刻主动请缨,深入一线,比领导还提前了大半天到达了现场,而后就积极投入到救援活动之中,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写报道、简讯,他乐此不疲,连续作战,直到结束,回到县城的他整整睡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仍是迷迷糊糊的。

对待工作,他就是这样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和内心的窘迫积极参与其中。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他不变的追求!

对于农村生活,高加林的内心其实是比较抵触的,在他看来这无异于土地上的奴隶。农村的生活是闭塞的,高加林往公用的水井中撒上了一些消毒粉,希望净化一下污染的水源,哪曾想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引来了村民的误解,要不是村长高明楼带头喝了一口井水,可能他就惹上了大麻烦。

电影《人生》海报

在村里他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一座座大山阻挡了他的视线,他只能经常闭目憧憬无尽的平原、大城市、火车飞机来满足自己匮乏的精神需求。美丽的憧憬和幻想使得他短时间地忘记了劳动带给他的疲劳和痛苦,使他能够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后来,他等来了机会,到城里工作,这一下就解开了他的心结,到了新工作地点,他忘情的工作,尽管身体是疲惫的,但是内心的喜悦却不必言说,脱离了体力劳动,使得他有更多的经历去探索生活,却追逐梦想。

甚至到了后来,他通过黄亚萍的关系,有机会到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这更激起了他的欲望,原本的憧憬和幻想即将照进现实,他怎能不激动呢?这个黄尘满面的平民小伙子终于要跃进龙门了,美好的生活也即将到来。

急转直下的是,随着他走后门的事情被曝光,他又被打回了农村,所有的一切就如同泡影一样在最接近真实的地方幻灭了,天堂和地狱就在那一瞬间,造化真的是弄人啊!

当然在高加林这样优秀的青年的生活中,少不了红颜知己的存在,他的人生起伏中有两个红颜,对于两人的选择取舍,高加林痛苦过、迷茫过,最后,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可随着他再次回到农村,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无处找寻。

对爱情的迷茫

刘巧珍是村里首富刘立本的二女儿,刘立本这个人在村里是远近闻名的"二能人",善于经商,光景过得比较好。只是他这个人有个缺点——不重视子女的教育。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巧珍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她模样初中,加上家里有钱,打扮地也如同城里人一样。在她的心里一直暗恋着有文化又帅气的高加林。

高加林和美丽善良的刘巧珍

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加上高加林是知识分子,有着教师的工作,不可能娶一个农民,所以她的心也渐渐的淡了,直到高加林失去了教师的工作,刘巧珍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

这样的经历决定了刘巧珍在这份爱情中是卑微的那一方,为了高加林她不顾村里人的嘲笑开始刷牙,忍受着村里人的质疑支持加林的"卫生革命",顶住父母的反对坚决地同加林在一起,她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她的温柔体贴、美丽善良感动了高加林,高加林接纳了她,二人开始了愉快的生活,一起劳动,一起进城赶集,在那个传统而又闭塞的乡村,二人成了村内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大胆的恋爱方式着实使得村民们侧目。

但是二人的感情之中有一丝隐忧,那就是刘巧珍没有文化。二人在精神的世界里没有办法交流,在高加林的内心里始终希望找到一个有文化的妻子。

当高加林收获了城里体面的工作后,接触的人层次也变了,老同学黄亚萍经常有意无意地找他聊天交往。黄亚萍与刘巧珍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文化、有见识。出身于大城市的她见过世面、读过书,对于高加林来说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并且若是和黄亚萍交往下去,高加林就有机会到省城去工作,届时就可以见到梦寐以求的大城市,什么高楼大厦、火车、飞机现代化都会浮现在眼前,曾经那个梦想将会成为现实,这对于高加林的诱惑是致命的。

相比之下,刘巧珍就弱了很多,二人的交谈无外乎家里的猪生了几个崽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屈服于理想了。于是他果断得选择了和刘巧珍分手,投入到了与黄亚萍的爱河之中,这段感情很符合小资的罗曼蒂克情结,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只是偶尔他会回想起那个被他抛弃和伤害的巧珍。

男人总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黄亚萍和高加林

关于男人对感情态度,民国的奇女子张爱玲曾做过这样的论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男人有一个通病,或者说对于爱情的迷茫——不知道珍惜眼前人,可能只有那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可惜,随着高加林失去工作,他不但失去了黄亚萍,还永久地失去了巧珍。按照顺德老汉的说法,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

是的,他失去了最好的女人,那个受尽委屈还依然爱着他维护他的金子般的女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是在拥有和失去中成长,那么我们的人生改何去何从呢?

柳青在《人生》的扉页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关键处我们要学会做出选择。

积极向上的奋斗者高加林

如今的时代比高加林生活的时代不知要好多少,我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不用因为某些限制而成为固定职业,或者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对于人生的选择我们一方面要慎重,另一方面也不要害怕试错,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我们终究会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

此外,无论是人生梦想还是完美爱情都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尽管人生的旅程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途必定存在坎坷与挫折,但是我们一方面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方法,一方面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最后我想用诗人汪国真的是个作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