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13岁在韶山井湾里读私塾时的诗作《赞井》,初见创新潜质

 禅茶墨韵lzv845 2023-10-02 发布于湖南

——每天都在这里与你相遇—— 

赞 井
一九零六年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 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天井是指湖 湘 民居 建 筑中的房屋围墙中间的空地。其形如井而露天.故以为名。此诗曾见于《韶山导游》、《毛泽东轶事》,等 书,又 见 于 香 港 刘 济 昆 所 编《毛 泽 东 诗 词 全 集》及胡忆肖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白话全译》以及《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1993年4月版的《毛泽东大观》中录载此诗,诗题为《赞井》。
据肖 三 所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一书中说 ,毛 泽 东 8 岁 开 始 上学 ,先在 离 家很近的南岸私塾,两年后转入桥 头 湾 、井湾 里 等 地 私 塾 ,直到 13 岁 才离开。此诗 作  1906 年 ,为毛泽东 13 岁时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期间的习作。
再据 1988 年 1 月 15 8 《文 摘周 报》所 载— 文《少年 毛 泽东一事》得知 ,少年 时 毛 泽 东 就 敢 于 批 评 老 师 及 教 学 中 的 弊 端 。有 一 次 ,老 师毛宇居外出,临走 前 规 定 学 生 必须 在 室 内 背 书 ,不准 走 出 私 塾房 间。老 师前脚一走,少年 毛 泽 东 就 上 了 山 ,摘 回一书包毛栗,分给所有的同窗,也 敬奉塾师一份。老师返回后,责问毛泽东为什么要违反私塾的规矩 ,毛泽 东 朗 声 回 答 “闷 在 屋 里,头昏脑胀。死背硬读 ,也是 空 的。”老师 十分恼火,但知 道 用 背 书 的 方 法 惩 罚 毛 泽 东 ,难 不倒这位 记忆力很好的学童 , 便指着天井说“我要你写诗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了这首五 古。
天井本 是 不 能 蓄 水 的 ,只供四周房屋采光与雨水流通之用。而水井是蓄水的,浅的可以养鱼。此诗的头三句,写 天井的位置与结构特点(铺砌卵石)。接着由天井与水井共一”井”字的 词 汇特征,转咏水井之鱼,这是 由实写转入虚写。而从诗的立意上看,咏 井中之鱼,是实 写 ,而 以“小 鱼 ”喻学童 ,指出学童囿在“周围是高墙”的 塾舍中,“永远养不长”,语意双关地拼击封闭式私塾教育 ,则是 虚 写。托 物 寄 兴 ,虚实相生,构成了这首貌似 浅显却寓意深远的五古。
1950 年 ,毛 泽 东 在 北 京 会 见 他 的 老 师毛宇居时,还曾谈起赞井咏诗的往事 ,笑着说 “这也是你老师逼出来的呀。"1959 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后,在一次酒宴上起身向这位族兄、老师毛宇居敬酒,毛宇居连忙说 “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紧接着说“敬老贤,应 该 应 该!“ 师生情谊,尽溢其中。
此外 ,从这首诗中 ,我们也可以窥测到毛泽东后来在教育思想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大胆改革的雏形。比如诗人提出学生应该除学习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生们应该 走 出 去 ,到广阔天地去,走与工 农兵相结合、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科学试验相结合的道路。也即,诗人一直反对经院式教育,反对填 鸭 式 教 育 ,强 调 教 育 的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及革命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