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9)

 嘉绒遗民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石扬休(995~1057),字昌言,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

    石扬休从小父母双亡,他勤奋好学,于宝元元年(1038)考中戊寅科吕溪榜进士第四名。下图是北宋进士图。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石扬休最初担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等县地)观察推官,后来又任著作佐郎、中牟县令。中牟县地瘠民贫,但是赋役繁重,石扬休体察人民疾苦,向朝廷请命,免去徭役。后来相继担任秘书丞、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为开封发生盗窃案件受到牵连,被派出担任宿州知州。不久,石扬休被召回,入京担任度支判官,后来又任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并兼职管理三班院事,担任宗正寺编修玉牒(皇族的谱牒)的官员。接着担任工部郎中,还没有到任就病逝。
    石扬休出使契丹时,曾经回到家乡。他离开故乡18年,以往贫寒之时相交的老朋友都健在,以为石扬休回来后,必定要接济他们。不料石扬休不但不出钱接济,反而到处收受家乡富人厚赠离去,人们纷纷传言石扬休吝啬成性。
    石扬休主要著作有《南郊野录》(6卷)、《燕申编》(2卷)、《角上丛编》(5卷)、《西斋文集》(10卷)及诗、杂文、制诰1000余篇,都已散失。现存诗2首,收入《宋诗纪事》。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撰《石工部扬休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下图是《名臣碑传琬琰集》。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宋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五十八·石扬休传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为眉州人。

    江都:位于江苏省中部。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下图是北宋开封府全图。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同州:今陕西大荔。

    中牟县: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今隶属省会郑州市,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

    坐:就任。

    判官: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睿宗以后,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皆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亦由本使选充,非正官而为僚佐。五代州府亦置判官,权位渐重。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签判”。

    推官:官名,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三司: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通管盐铁、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矿冶、茶、盐、商税、河渠和军器等;度支掌管全国财赋之数;户部掌管全国户口、两税、酒税等事。

    宿州: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下图是北宋钱币。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起居注:中国封建时代记载帝王言行、兼记朝政大事的日记体史册名称。为历代编修实录及正史的主要史料来源之一。

    迩英阁:宋代禁苑宫殿名。义取亲近英才,故名。宋代禁苑宫殿名。义取亲近英才,故名。

    勾当三班院: 勾当是差遣;三班院:宋官署名。雍熙四年(987)置。掌使臣注拟、升迁、酬赏等事。负责对东西头供奉官等武臣的考课和拟定差遣等事。元丰改制后为侍郎右选。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下图市眉山市地图。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养猿鹤:有一首古曲叫《双鹤听泉》,最早见于明末的《文会堂琴谱》(1596),该书把它编在了《双清》曲前,并注有《双清之引》。可能是宋代石扬休所作《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也把它简称为《听泉引》,表现了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

    楮: chǔ:纸的代称。

    壅蔽:yōng bì:隔绝蒙蔽。

    齿胄:指太子入学与公卿之子依年龄为序。公卿之子为胄子。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也。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徙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曰:“昌言来,必赒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殖财:1.增殖财货。 2.谓经商。

    窭:jù:贫穷,贫寒。

    赒:zhōu:接济;救济。

    风字砚:古砚名。形如风字之硼。宋李之彦《砚谱·右军风字砚》:“会稽有老叟云:右军(王羲之)之后,持一风字砚,大尺余,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石扬休以钱二万得之。” 下图是风字砚。

石扬休——眉山历史人物(22)

 

附:《宋史·石扬休传》译文

    石扬休,字昌言,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滈,成为眉州人。
    扬休少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衣士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共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不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便,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以能言来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并,申请告假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还乡,往昔一同贫苦的人还活着,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