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  郯——眉山历史人物(31)

 嘉绒遗民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何郯(1005~1073),字圣从,陵州(今四川仁寿县)人,徙成都。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州府。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尚书右丞致仕。六年卒,年六十九。有《庐江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宋史》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何郯传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下图是宋文彦博作的王拱辰墓志(篆盖)。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王拱辰:1012-1085年,年十九,举进士第一,累拜御史中丞,数论事,颇强直。尝论夏竦不宜官枢密,帝未省遽起。拱辰至前引帝裾,竦遂罢。曾任三司使。卒,谥懿恪。

    石介:1005~1045年,宋代散文家。曾居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下,时人尊称徂徕先生。因批评权臣夏竦,死后夏竦仍借事诬石介诈死,奏发棺验尸。其事虽因杜衍及众士保奏而免,但累及妻子,20年后才得昭雪。下图是石介。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夏竦:985~1051,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1047年为宰相,旋改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卒谥文庄。《宋史》卷二八三有傅。

    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争辨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帝欣纳之。

   

    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杨怀敏是宫廷卫卒的头领,卫卒作乱,杨怀敏没有坐罪,仍为副都知。下图是宋仁宗皇后曹氏。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碎首谏:把自己的头颅碰碎,以进行谏诤。

    夏竦倡张贵妃之功,谏官王贽遂言贼根本起于皇后阁,请究其事,冀摇动中宫,而阴为妃地。帝以语郯,郯曰:“此奸人之谋也。”乃止不究。竦负罪不去,郯等奏出知河南,竦乞留京师。郯言:“佞人在君侧,为善政累,愿勿革前命。”竦遂行。下图是宋仁宗(赵祯)。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冀摇动中宫,而阴为妃地:目的是想动摇中宫而为贵妃谋后位。

    愿勿革前命:愿执行前边的任职命令,指仁宗想提拨张尧佐到二府(宰相府和枢密院)任职。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分阃者将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博访者大臣之体,今见一士,则疑其请托。相先后者士之常,今进其类,则疑为朋党。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下图是宋朝文官服。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分阃(kǔn):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阃:特指城门的门槛,也指指郭门,借指领兵在外的将帅或外任的大臣。

    博访:广泛地寻查访求。

    否塞:1.闭塞不通。2.犹困厄。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郯曰:“守忠劳薄赏重。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既又诏许如正班。守忠移合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此弊一开,所损不细。”守忠闻之,不敢赴。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郯遍历三院,有直声。晚节颇回畏,因地震言阴盛臣强,以讥切韩琦;又乞召还王陶以迎合上意,由是声名损于御史时也。

   

    景福殿使:宋宦官官名,为高级官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宦官宣政使刘承珪因久病辞职,特置此官名,以示尊宠。

    留后:官名。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不服朝命,遇事或年老不能任事,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士卒自推留后,事后强迫朝廷补行任命为正式节度使或观察使。五代仍有留后。北宋置节度观察留后,为虚衔。宋政和七年(1117)改名承宣使。

    廉察:查访。

    合门司:宋官署名。掌皇帝朝会、宴享时赞相礼仪,凡文武官自宰相,宗室自亲王,外国使节与少数民族首领朝见、谢辞时,按其品秩引导序班,赞其拜舞并纠其迭失。

    王陶:1020~1080,1059年为监察御史里行,1064年加直史馆、颍王府翊善,擢知制诰。神宗即位,权御史中丞。出知陈州、许州,入权三司使。熙宁五年,迁给事中,卒赠吏部尚书,谥文恪。下图是北宋临汝窑母子猴。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将行,上疏言:“张尧佐缘后宫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进集贤殿修撰、知梓州,擢天章阁待制,还判银台司。时封驳之职废,郯乞准故事,凡诏敕并由门下,从之。唐介出荆南,敕过门下,郯封还之,介复留谏院。迁龙图阁直学士,为河东都转运使。故相梁适帅太原,病不能事,内臣苏安静钤辖兵马,怙宠不法,皆劾奏之。

   

    汉州:广汉市。

    张尧佐:宋仁宗张贵妃的伯父,自称“国丈”。张贵妃是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其父张尧封早卒,遂一再提拔重用其伯父张尧佐。当时谏官包拯等也谏言:“不宜骤用”。卒,赠为太师。  

    叨窃非据:叨窃:1.谓不当得而得。2.自谦无才而据有其位。非据:1、谓非分占据的职位。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 

    二府:指中书、枢密院。下图是宋真宗皇后刘氏。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李用和:988~1050年,宋真宗妃李宸弟,李宸生仁宗后,被真宗皇后章献刘氏占为己出。这就是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为了慰藉李妃,求其弟李用和于民间,奏补三班奉职。李用和由此入仕。李用和虽身为国舅,位列将相,但在朝“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受到朝野好评。卒后赠太师、中书令、陇西郡王,谥恭僖。下图是电视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唐介:1010-1069年,字子方,仁宗明道年间,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时,外戚张尧佐揽权,骤任宣徽等四职,他与包拯等再三劝谏,最后竟独自一人据理力谏。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宋神宗时任宰相。

    钤辖:qián xiá:1.节制管辖。2.宋代武官名。

    历知永兴、河南。治平末,再知梓州。居三年,老而病,犹乞进用。神宗薄之,诏提举成都玉局观。从臣外祠自此始。遂以尚书右丞致仕。卒,年六十九。下图是北宋永兴军路地图。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注:

    永兴:永兴军,宋置,治京兆府(今西安),辖今陕甘各一部,豫西一小部,金为京兆府路。 

    治平:是北宋时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年-1067年,共计4年。

    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下图是北宋梓州路地图。

何 <wbr> <wbr>郯——眉山历史人物(26)

    成都玉局观:宋代著名的道观,设于玉局化,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宋朝彭乘《修玉局观记》:“ 后汉永寿元年,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坐,为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从臣外祠:宫观祠禄官是宋朝特有的职官制度。宋朝皇帝崇尚道教,于京城内外建立许多宫观。在京者为京词,在外者为外祠。宋真宗命首相王旦充玉清昭应宫使,为宰相兼宫观使的开始。随后,外戚、宗室和宰执罢官留京师,多任宫观官。疲老不任事而又未致仕的官员也多任此职。于是形成制度:凡大臣罢现任,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以食其禄”,称为“祠禄”。先时,任宫观使者员额绝少。熙宁时,王安石执政,为安排反对变法者,规定宫观官不限名额,知州资序以上官即可派遣,并规定了任宫观祠禄官按不同级别应得的俸给和任期。

 

附《宋史·何郯传》译文

    何郯,字圣从,本是陵州人,后移居成都。考中进士后,做官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讳。王拱辰被罢除了三司使而出京任职,不久又留任经筵侍读,何郯乞请正其营求之罪。石介死后,枢密使夏竦乘机向皇上进谗言说石介有欺诈行为,朝廷派人到京东调查,何郯与张昪极力陈述夏竦的奸诈情况,此事也就就此作罢。杨怀敏因为守卫士卒发生暴乱事件,依然官居副都知之位,何郯又与张昪及鱼周询进言说杨怀敏。仁宗将他们召来当面告诉他们说:“怀敏事先已经发觉了士卒将要动乱,所以对他的处理理应有所宽贷。”但何郯等人都说不可以这样做,最终将其贬出。何郯在争辩中尤其出力。皇帝说:“古时候有碎首进谏者,你能做到吗?”何郯回答说:“那是那时候皇帝听不进进谏者的话,所以才使进谏者碰碎了脑袋;而今陛下受谏如流,我怎么敢为了自己掠取美名而把过错归于君父。”皇帝听后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夏竦提倡张贵妃的功劳,谏官王贽就说贼的根本就起于皇后阁,奏请追究此事,寄希望于动摇中宫,而暗中扶助贵妃。皇帝将此话告诉了何郯,何郯说:“这是奸人的计谋。”皇帝也就对此事搁置不问。夏竦负罪但居职不去,经何郯等奏请方才出知河南,夏竦又上本乞求留在京城。何谈说:“花言巧语之人留在皇帝的身边,只能是善政之累,但愿不要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夏竦只好束装上道。
    当时皇帝下诏让众大臣检举陈报周围朋党为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之徒,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行动。何郯认为要看实际行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奸邪之徒,因而上奏说:“对待事物拿出诚恳的态度,那么事物的结果也会回报以诚信。用的人诚与不诚,是治乱的根本,但也不能因有一个大臣奸诈而怀疑所有的大臣都奸诈,一个士子奸诈而怀疑每一个士子。况且选择任用官吏是宰相的职责,今天任用了一个官吏,就怀疑其可能徇于私情,结果弄得谁也不敢相信,不管事情大小都得自己去亲自处理。在外统兵本是将帅的职责,今天因为自己做主办了一件事,就怀疑其是否有不轨的意图,因此就故意多方加以束缚和限制。广泛地访求举荐士子贤才本是大臣的本分,现在是召见一士,又怀疑其是通过私下请托举荐上来的,经过访查、举荐、进见直到任用总有个先后,现今一经引见任用一批,又怀疑他们已结为朋党,相互援引。如果这样君臣相互疑忌,而想上下通畅,野无遗贤那是不可能的。”
    都知王守忠以监修祭器的功劳,被升迁为景福殿使,并给与两使留后的俸禄。何郯上奏说:“守忠功劳小而赏赐重。按照旧的规矩,内臣不上任而只是遥领官职和俸禄也只限于廉察这一级别。而今虽然没有授与其留后职衔,但已经先给与其留后的俸禄;既得到其俸禄,就应该得到其官职;若从其心愿再给其官职,又有什么要求是不可以的呢。”过后皇帝下诏按照正班赏赐。守忠移官合门,又想以遥领的官衔秩品身份参加殿上朝中大臣们的宴会,何郯又说:“祖宗留下的体制规定,从来没有内臣也坐到殿上的先例。此例一开,那将来弊端会后患无穷。”守忠听到后,不敢前赴。知杂御史一职空缺,执政的宰辅大臣想要进升其党羽補这个空缺,皇帝却认为何郯从不阿谀奉承权势,就越级提拔任用其为知杂御史。何郯为官遍历三院,都获得了正直的名声。但是到了晚年却又回避畏惧,因为发生了地震却说是因为阴盛而阳衰,臣强而主弱,其讥讽之意直指韩琦;又乞求召回王陶以迎合上意,由是一世正直的名声损于当了御史之后。
    后来何郯以母亲衰老为由请求西归,皇上加其直龙图阁、调知汉州。临行之际,又上疏说:“张尧佐因是后宫亲戚,沾光窃据了不应该占据的职位,外边议论纷纷,说将要安置其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官必定纷纷反对,以死相争。倘若罢除了张尧佐则有伤皇恩,若不罢免张尧佐而黜退众言官则又有累其德,累德、伤恩的事都不能做。那么该怎么办?臣以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而不给其实权,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其后果然撤销了关于张尧佐的宣徽之命。何郯后来又进官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后又提升为天章阁待制,还朝判银台司。当时负责发放皇帝封赏命令和驳回不合理奏章的职务已废止,何郯乞请效仿过去办法,凡诏书、敕命都由门下省办理,得到了皇帝的准许。唐介出任荆南,敕命通过门下省,何郯封口退还,唐介又留谏院。何郯后来又迁任龙图阁直学士、河东都转运使。原来宰相梁适统率太原,但因病不能理事,内臣苏安静钤辖兵马,依仗恩宠横行不法,全被何郯上奏弹劾。
    历知永兴、河南。治平末年,又知梓州。任职三年,年老而多病,仍乞求进用。神宗就有点瞧不起他,下诏任他为提举成都玉局观。让从臣掌管外地祠观由他而始。于是以尚书右丞退休。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