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枣,寓意美好的中国果子

 zzm1008图书馆 2023-10-0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

枣,吉祥美好,滋补养生,

从婚俗嫁娶,到岁时节庆,

枣的身影长伴始终。

与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枣,位列“五果”之一,与桃、李、梅、杏地位相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与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枣早”同音,婚俗中常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四般果品撒帐,寓意着早生贵子。

图片

在岁时节庆里,枣的身影也长伴始终。端午节有红枣粽子、中秋节有枣泥月饼、腊八节熬粥也少不了红枣,还有冬月里北方人家吃的枣饽饽,春节时的黄米红枣年糕,除夕夜时,全家围坐守岁,果盘里也总少不了红枣,象征着春日早来,幸福吉祥。

图片

华夏有美枣,蔚然已成风

The History of Jujubes

我国是枣的原产地。1978年,考古人员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了碳化的枣核化石,这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开始采集野生枣。

图片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枣的片段。彼时的枣树,多写成“棘”,如《魏风》中的“园有棘,其实之食。”《秦风》中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枣的花朵,称为“棘心”,如《邶风·凯风》中写道:“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诗经·豳风·七月》

图片

周代种枣已蔚然成风,彼时记录在《尔雅》里的就有11个品种,分别是:壶枣、要枣、白枣、酸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无实枣。

而且枣在当时的地位很高,是孝敬长辈的好东西。《礼记》中说“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 

图片

存世的先秦文献中,提及的枣基本都种在北方。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里,苏秦游说六国,曾对着燕文侯一顿输出:“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可见枣已是燕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图片

及至南北朝,枣的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到令人惊叹的地步。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有一章《种枣》,写得趣味横生。关于移植,他说“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关于采收,他说“全赤即收。” 关于打枣的方法,他说“日日撼而落之为上。”

相比之下,宋朝的理工男沈括就不算可爱,直接在《梦溪笔谈》里给来了一波硬派科普,倒是把甜枣树和酸枣树区分得明明白白。

图片

“枣与棘相聚,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刺,音刺,木芒刺也。刺而相戴立生者,枣也;刺而相比横生者,棘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

到元代,枣树的种植已覆盖南北。王桢在《农书》中写道:“南北皆有,然南枣坚燥,不如北枣肥美,生于青、齐、晋、绛者尤佳。”柳贯所著的《打枣谱》中提及的枣品种已多达七十二种。到清乾隆时期,枣品种增至八十七种。至此,枣的发展基本定型。

图片

古代这些农书其实写得都很好玩,实用、具体、且接地气。比如明代园艺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的种枣绝学,分栽、修剪都各有一套,还有“候大蚕入簇,以仗击其枝间,振去狂花,则结实多。”这种神句,看得人津津有味。

图片

今时今日,枣树在我国各地皆有栽植。宁阳、新郑、枣庄、阜平、灵宝均以大枣闻名,乐陵、沧州则擅种金丝小枣。新疆和田与阿克苏的红枣品质绝佳,若羌的灰枣奇甜无比。沾化冬枣、神木木枣、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义务响铃枣......更是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图片
图片

秋来压繁枝,处闻打枣声

Dates ripen in autumn

枣除了出现在农书典籍中,还被历代文人墨客写进了诗辞歌赋,古往今来,咏颂枣树的诗文比比皆是。

枣花开于春末夏初,李颀说:“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暮春后的庭院里,小枣树繁花细碎,风起时如落飞雪,苏轼说:“簌簌衣巾落枣花”。

图片

而明代诗人揭轨的《枣亭春晚》:“昨日花始开,今日花已满,倚树听嘤嘤,折花歌纂纂,美人浩无期,青春忽已晚。”则以枣花的盛放比喻流逝的时光,充满了幽寂之美。

“丛林腾赤霞,千家射云红”,八月间枣子成熟,红彤彤的果子挂满了林枝。清代王庆云的《盐山竹枝词》,将打枣的场景写入诗中:“春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宣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云红。”

图片

金秋小枣丰收,打枣的队伍中,既有妇女,“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也夹杂着馋嘴的小孩子,“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竹竿声声,彤云遍地,甸甸盈筐,这便是打枣带来的丰收喜悦。

图片

宋代 《宋人扑枣图轴》

图片

仙人不知老,养生多食枣

First Choice for Health Preservation

古人非常注重枣的养生价值,尤其是红枣一度被架上神坛,与许多志怪小说、长生仙方等联系在一起。汉代东方朔在《神异经》中写道:“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馀,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乾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图片

东方朔吹起牛皮向来阵势很大,把汉武帝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汉武内传》里写汉武帝招待西王母等一众神仙的佳品:“张云锦之帐,然九光之灯,设玉门之枣,酌蒲桃之酒,躬监肴物,为天官之饥。”枣赫然列于宴席之上。

图片

魏晋南北朝,各种仙枣纷纷涌现。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的“北极有枝峰之阴,多枣树,高百寻,枝茎皆空,实长一尺,核细而柔,百年一熟。”简直就是天雷滚滚,脑洞大开。

俗话说“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 枣之所以被神化,主要还是源于其营养成分。枣富含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药食同源,既是滋补品,也是一味良药。  

图片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用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将大枣列为上品,称其可“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本草纲目》中也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列有113个药方,其中65个药方用到了红枣。

图片
图片

红枣煮汤粥,蜜煎蒸枣糕

Diverse eating methods

刚从树上摘下的枣子,肉质饱满,皮薄松脆,嚼起来清甜如蜜。但鲜枣不易久储,常被制成蜜枣或干枣。

图片

蜜枣多采用蜜煎之法,如郎溪的金丝蜜枣,在果面上划缝,加入白糖,以紫铜锅旺火煮枣,煮至白糖翻砂,青枣变为焦糖琥珀色,再将透糖后的蜜枣烘至半干。吃起来香甜浓郁,用来佐茶或者包甜粽子,都是绝配。 

除了蜜煎,枣还可以用酒浸。明代有一种酒枣,是将鲜枣洗净晾干,装入坛缸罐瓮等容器,倒入高度白酒浸泡,密封坛口,置于冷凉处,月余即可食用。闻之芳香异常,多食也不醉人,枣香和酒香交融,甘甜醇美。如今在山西、甘肃等地仍有此法。

图片

蒸枣,也是比较经典的吃法。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记录的食单里就有一道“大蒸枣”。宋人蒸枣多以猪油、蜜糖、花雕酒佐味,将鲜枣蒸得果肉甜糯,入口即化。宋朝百姓还会在寒食节时,用面粉和枣蒸制状如燕子的面食,用柳条穿之悬于门前,谓之“子推燕”。

图片

古人很早就学会了干枣的制法,除了自然风干曝晒,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作干枣法”。是用新采的茭白叶子,将鲜枣层层夹上,阴干三天三夜后撤掉叶子,曝晒整日,然后搬进屋内,用酒喷湿,放到坛子里用黄泥封好。据说这样处理过的枣可以放好几年。

“新菰蒋,露于庭,以枣著上,厚三寸,复以新蒋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毕日曝,取干,内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著器中,密泥之。经数年不败也。”

——北魏·崔浩《食经》

图片

干制后的枣具备了更多元的吃法,以红枣为例,不但可以像瓜子花生一样直接嚼着吃,还可以用来做面点和花馍,在熬粥、做汤的时候放上几颗,也可为汤粥增色不少。像我们今天常喝的红枣银耳羹,其实是源于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止咳润肺,滋养气血。

倘若将干枣磨碎或炒制成枣泥,则可用于制作各种糕饼点心,如金丝红枣糕,枣泥桂花糖糕,枣泥栗子糕等,都是甜食爱好者的心头好。

秋枣生白露,甘蜜脆若雪。八月间,各地好吃的枣子逐渐成熟,不妨先饱食鲜枣,再以红枣煲汤羹,或者美美地吃几块枣泥糕。袅袅凉风至,正是食枣滋补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