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心口自语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23-10-03 发布于安徽

                         文/周敏

《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  第三十九则《淮阴侯列传》,论述了四个问题,此为第一个问题——心口自语。

钱钟书此节谈“心口自语”。我理解,钱钟书所谓心口自语,是所写人物在心里说话,是人物的心理活动。钱钟书谈“心口自语”,撷取了历代古籍中的很多例子,从史籍谈到诗文,从诗文谈到小说,沿波溯源,说“心口自语”其源头是《史记》。

一、史籍中的“心口自语”:

钱钟书谈心口自语,从《史记》发端: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史记》记载:韩信开始投奔项羽,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又投奔了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并没有看出韩信有什么特殊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后来韩信也逃跑了。于是,《史记》写道: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意思是,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却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

    信度,即韩信揣测,“信度“后面的话是韩信的心理活动,即汉王不用我,我还是到别处去吧,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2、按《田儋列传》:“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一忖度,一惊思,迳以“吾”、“我”字述意中事。

——“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为何说这是高帝刘邦的心理活动呢?钱钟书说,因为刘邦说此话时已是高帝,如果是对大臣们,他应该称自己为“孤”或“朕”,这里径直用“吾”,说明此语为高帝刘邦的心理活动。

3、《萧相国世家》:“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亦如闻其心口自语。

——话说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刘邦以官吏的身分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

汉五年(前202),刘邦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独独又加封萧何两千户。为什么呢?

司马迁写道:

“上曰:“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翻译成白话:高祖说:“这是因为我过去到咸阳服役时,萧何多送给我二百钱的缘故”。

    钱钟书认为,《史记》这段话是刘邦的心理活动,是刘邦在“心口自语”。理由有二。其一,在情理上,刘邦说萧何当初比别人多送给我二百钱,所以我现在多赏萧何二千户,此话只宜在心里说,不宜公之于众。其二,从表达上,刘邦这里称自己用“我“而不是用”朕“。

    以下钱钟书还列举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载策魏公上书:“口与心计,幸且待罪”;

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傅子·拟金人铭》:“开阖之术,心与口谋”;《颜氏家训·序致》:“每尝心与口敌,性与情竞”;

     其中“口与心计“、”口与心誓“、“心与口谋”、“心与口敌”均类似于“心口自语”,所引之言为心理活动。

     二、诗文中的“心口自语”:

1、诗文中如白居易《闻庾七左降》:“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白居易上诗题为《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全诗如下: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倘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

    通观全诗,则白居易这一描写自己心理活动的诗句“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可解。白居易说,他和庾七遭遇相同,以为尽忠报国正义谏诤乃臣子职责,却不料得罪皇上,丢官致穷。方知以前的想法是多么愚蠢,以前的见解是多么糊涂。

2、韩愈《郑群赠簟》:“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郑群赠簟》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赞美朋友赠竹席的情谊。全诗如下:

蕲州簟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烝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

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

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就是叙写韩愈自己的心理活动,即:用手擦抹,用袖子拂拭,心里想着:我这细腻的皮肤经常出汗,用这竹席真适合呀。

3、樊宗师《越王楼诗·序》:“泪雨落不可掩,因口其心曰:'无害若!’”

——越王楼位于绵阳市涪江东岸、龟山之巅,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所建。唐代的越王楼早已“灰飞湮灭”。今之越王楼为绵阳市人民政府历时十年重建,2013年正式开放。

唐代樊宗师时任绵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写有《越王楼诗并序》。樊刺史在诗中这样描绘越王楼:“危楼倚天门,如闉星辰宫;榱欂龙虎帷,洄洄绕雷风……。”他对此楼十分敬畏,樊宗师初登此楼,“蹇蹇予始登”,怀着十分真诚、惶恐心情。但登楼后又恰逢暴雨滂沱,电闪雷鸣,他十分担心暴雨和雷电会摧毁该楼。于是,他在序中说自己:“泪雨落不可掩,因口其心曰:'无害若!’”他含着泪自言自语,祈祷苍天,不要毁坏此楼。

4、高骈《写怀》:“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

——唐代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起家禁旅,西讨南征,力拒群蛮,大破黄巢。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其《写怀》全诗如下: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

    诗句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叙写他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厌倦军旅,渴望功成身退,以诗酒消遣晚年的心情。

钱钟书评论说:

曰“相约”,曰“诮”,曰“心语口”,曰“口其心”,一人独白而宛如两人对语。

5、《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鸵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夫“儿”、女郎自称词也,而木兰“见天子坐明堂”时,尚变貌现男子身,对扬应曰“送臣”,言“送儿”者,当场私动于中之女郎心语,非声请于上之武夫口语也。’用笔灵妙,真灭尽斧凿痕与针线迹矣。

    ——钱钟书的分析丝丝入扣。木兰以男子身、军人装面对天子,其自称不用“臣“而用”儿“,可见”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鸵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是木兰的“心口自语”,是木兰的心理活动。

    三、小说中的“心口自语“

    钱钟书指出:

后世小说家代述角色之隐衷,即传角色之心声(a direct quotation of the mind),习用此法,蔚为巨观。

——钱钟书说,后世小说对“心口自语”的运用以揭示人的内心,炉火纯青,比比皆是。

1、如《水游》第四三回:“李逵见了这块大银,心中忖道:'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那里藏了?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来。我若赶去,倒吃他坏了性命”;

2、《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

3、《西游记》谓之“自家计较,以心问心”,“以心问心,自家商量”,“心问口,口问心”(第三二、三七、四0回)。

钱钟书说:“以视《史记》诸例,似江海之于潢污,然草创之功,不可不录焉”。

意思是,从《史记》那几个例子来看,相较于后世小说,其“心口自语”即心理活动描写,那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像沟渠里的一潭和大江大海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司马迁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录:《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第三十九则

三九 淮阴侯列传

(一)心口自语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按《田儋列传》:“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向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一忖度,一惊思,迳以“吾”、“我”字述意中事。《萧相国世家》:“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亦如闻其心口自语。《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载策魏公上书:“口与心计,幸且待罪”;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傅子·拟金人铭》:“开阖之术,心与口谋”;《颜氏家训·序致》:“每尝心与口敌,性与情竞”;均状此情。诗文中如白居易《闻庾七左降》:“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韩愈《郑群赠簟》:“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樊宗师《越王楼诗·序》:“泪雨落不可掩,因口其心曰:'无害若!’”;高骈《写怀》:“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曰“相约”,曰“诮”,曰“心语口”,曰“口其心”,一人独白而宛如两人对语。《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鸵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夫“儿”、女郎自称词也,而木兰“见天子坐明堂”时,尚变貌现男子身,对扬应曰“送臣”,言“送儿”者,当场私动于中之女郎心语,非声请于上之武夫口语也。’用笔灵妙,真灭尽斧凿痕与针线迹矣。后世小说家代述角色之隐衷,即传角色之心声(a direct quotation of the mind),习用此法,蔚为巨观。如《水游》第四三回:“李逵见了这块大银,心中付道:'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那里藏了?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来。我若赶去,倒吃他坏了性命”;《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西游记》谓之“自家计较,以心问心”,“以心问心,自家商量”,“心问口,口问心”(第三二、三七、四0回)。以视《史记》诸例,似江海之于潢污,然草创之功,不可不录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