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7陈筱倩:小学劳动教育不足有何原因

 高教课堂研讨 2023-10-03 发布于江苏

      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教育背后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在发现劳动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原因。

观念偏狭:

教师家长学生因应试而认同分数至上

      作为劳动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和家长,一方面受到“学而优则仕”“唯分数论”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主张学习成绩好才有好前程,认为劳动教育的实施远没有学生成绩提升有用,施教者对劳动教育观念的偏差,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实施者受到应试教育和本身能力的影响,不能透彻全面地理解劳动教育内涵和育人价值。

      而作为劳动教育接受者的小学生,一方面他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施教者即教师与家长的影响。学生会认为只要成绩好,便能拥有表扬或奖励,根本意识不到劳动教育的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必要性,甚至有些学生轻视劳动教育,在其实施者的影响下认为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完全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都很优越,让学校实施劳动教育似乎变得可有可无,未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舆论与环境,没有形成有效的外力去促使学生劳动教育正确认知的形成。

指导缺位:

教育部缺乏指导和保障机制引领实践

      劳动教育落实中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健全的保障制度。由于没有明确的部门专项负责并监督劳动教育的开展,所以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无法有效落实到学生。在S小学观察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并不知道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其一是缺乏具体明确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其二是学校劳动场地、资金等的限制和匮乏;其三是学校并未开展劳动教育教师的师资培训。教师缺乏具体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指引,很难将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到实处。同时由于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社会对劳动的不认可,也造成了劳动教育的多元主体协作建立的缺乏,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举步维艰。

方法原始:

教师的教学方法深受局限而效果欠佳

      小学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而这时的小学生充满着无穷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措施来实施劳动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热爱与兴趣。然而,在当今多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环境中,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多采用知识传授、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以做手工、值日等为主,学生缺乏真实环境下的实践锻炼。可见当下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实际的劳动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劳动教育并未发挥其真正的育人价值。

评价不力:

缺乏课程考核及校内外监督而受忽略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校、地方政府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课程开展要求,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仍单纯的停留于课程表之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突击检查。而这些问题都源于劳动教育课程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内容之中,缺乏监督体系,并且该校也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专门的教材与教师培训等,说明劳动课程管理设置不完善,小学生并没有体验到真正的劳动课程。调查中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仅局限于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更为关注劳动结果,却忽视学生劳动的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习与认识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导致其劳动动机降低。

家长消极:

家庭教育重视分数轻视劳动而不积极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大部分停留在体力劳动上,部分家长在言语之间透露出学习比劳动重要。而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过于依赖父母,缺乏自主劳动的机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认为孩子年龄小,狠不下心去要求孩子做一些复杂的家务活,因此孩子也抓住了家长的心理,遇到点困难便向家长撒娇或以要读书来逃避劳动。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偏颇,导致劳动教育观念存在误区。一方面,家长认为劳动是浪费时间的表现,更看重学生的分数与成绩;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劳动存在歧视,从而影响学生误解了劳动的真正价值,缺乏了必要的生存能力和经验,导致大量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可见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学习认识不足,片面的扭曲了劳动的独特意义,窄化了劳动的教育性。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