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律不齐是怎么引起的?除了疾病,易造成心律失常的3个因素需警惕

 千金芳 2023-10-03 发布于湖北


在临床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症状,那就是心律不齐,临床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心脏病、心绞痛等症状,或都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

但除此之外,生活中一些其他的因素或也会对人体的正常心律造成影响。比如,这3大因素或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为了健康,最好引起重视。

1.剧烈运动

一般来说,除了疾病因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外,大多数人在经过一阵剧烈运动之后,都或多或少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心脑血管比较脆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出现心律不齐的可能性会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血管收缩和扩张的速度会急剧增加,这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张力也会随之增加,而交感神经张力的增加则会使得人体的心率变得更快,从而使得心脏房室的传导性能发生改变,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

2.进食速度过快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进食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细嚼慢咽,进食速度相对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可能经常会因为赶时间,而养成了吃饭狼吞虎咽的习惯,其进食速度也要比一般人都快得多。

然而,吃东西的速度过快往往也会导致人体出血心律不齐的现象。

一般来说,人体若是在3到6秒之间就完成了整个吞咽的过程,这时不仅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头晕等多种症状,有时候或还会使患者出现心率过快或是频繁早搏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完全吞咽的过程中,大量的血液会涌向消化系统,这时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便会处于缺血或缺氧的状态之中,若是长期如此,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人体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进而影响人体心脏的健康。

3.不良情绪

长期受不良情绪左右的人,也有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激动、愤怒,还是惊恐或者抑郁,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对人体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导致人体心脏神经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释放都失去平衡,进而使得心脏跳动的速度发生改变,使人体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