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9.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修道立德,有利天下(第五十四章)

 舞酒绿林 2023-10-03 发布于英国

【原文分析】:

本章没有明说道,但都在说道的用处。以道建功立业就能长久地传承下去。然后说,以道建功立业的方法,就是要尊道贵德。

【现实意义】: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身”到底修的什么?也就是说“之”代表谁?通行解释“之”即为“道”。“修之于身”就是修道于身,“修之”就是修道,下同。如果我们只为自己或者家族而修道、行道、守道,虽然说德行纯真或者德行富余,但多少还是有些局限性。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如果为乡、为国、为天下而修道,那么德行会更长、更丰满以致普及天下。这与儒家《大学》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是一样的。不过老子说在前,子思(孔子之孙,《大学》作者)说在后。在这一点上,儒道两家观点是一样的。

还要说明的是,身、家、乡、国、天下不是我们现代汉语的概念。除“身”之外,“家”不是现在的家,“乡”不是现在的乡,“国”也不是现在的国,“天下”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特别是“乡”,不是现代的乡镇。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按现在的行政级别应该是省级。科举有乡试,那可不是在乡镇里考试,是在省府一级。“家”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家,那是大家族,家长是古代大夫。大夫以下(包括士人)没有家,只是家族中的一员。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德”应作品德理解。品德可以说纯真或高尚。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这里的“德”应该是得,得到的意思;这里的“余”应为繁体字餘。《说文》:餘,饶也。饶,饱也。富足、富饶、足食得饱。用道治家,家道富裕。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这里的“德”应为德政,“长”应为长久。好的德政会更长久,可持续发展。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这里的“德”应为恩泽、恩惠,“丰”,大也。如:丰沛、丰厚、丰功伟业。以道治国,恩泽丰厚。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里的“德”应是人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普”有版本为溥、博。溥,读pǔ,也有普遍之意,同“普”。如《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道治理天下,高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会普及天下。

所以,同样的“德”应作不同的理解,才能解释真、余、长、丰、普五种特性,不只是一个意思。

附: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新译】:

善于修道而建立德业的人,德业不会被拔除;善于修道以抱持德业者,其德业也不会轻易脱离;他的德业会得到子孙的传承,香火不断。

修道于身,品德纯真;修道于家,家道富裕;修道于乡,德政长久;修道于国,恩泽丰厚;修道于天下,高尚品德就普及天下了。

所以,(按照修道以德的原理)要从个人的角度观察这个人是否优秀,要从全家族的角度观察大家生活是否快乐,要从全乡的角度观察乡党民众是否满意,要从全国的角度观察诸侯国治理是否稳定,要从全天下的角度观察全天下人民是否幸福。我为什么知晓天下是这样子呢?就是按照上面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