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峰寺禅修记

 乡愁里的福州 2023-10-04 发布于福建

鹅峰寺禅修记

作者:璎洛(印月居士)

福建多崇山峻岭,雾浓露重,很多山坡地都适合种茶。尤其福州北峰就是得天独厚的茶区。近代福建省的特产是茶、纸、木三大宗,茶居第一。福州出口三大特产也以茶为第一。
中国的茶业史乃世界文化典籍中最恢弘壮丽的一部,涵盖内容包括植物学、医学、宗教、文化、经济、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世界史等方面。人们熟知《茶经》《茶录》等书,却不知把喝茶喝成礼仪、文化最早的是福州人。福建能成为产茶大省,与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有很深的渊源。
唐初之前,中国僧人遵循印度的佛教戒律,不事生产劳动。佛教禅宗传至六祖慧能时主张“明心见性,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他劝诫凡人勿执着外在形式,应透过表象看本质。这一修行指导思想让僧人们从佛法文字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也使得佛教平民化了,但僧人在寺院没有规矩可依,我行我素,甚至放浪形骸,造成不良风气。
唐朝时,福州依旧到处穹林巨涧、茂木深翳,是虎豹猿猱之墟。僧人在仅可容榻的山崖洞穴中苦节修行,惊动世俗。这里宗教文化兴盛,诞生了许多宗教哲学思想家。百丈怀海就是这样一位高僧大德。百丈怀海禅师本姓王,俗名木尊,他是长乐人,唐代宗大历年间得道后,开山说法。弘法年代正是中国佛教发展鼎盛时期。
唐德宗时,朝廷开始向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征税,僧侣面临生存的严峻形势。百丈怀海禅师为了整顿寺院僧人作风和解决僧人的衣钵问题,借此进行寺院教规改革,实行僧团的农禅生活。参照大小乘戒律,他制定了新的修行生活仪轨《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以保证禅宗的繁盛和发展。第二年,陆羽写的《茶经》诞生了。
怀海禅师把禅茶作为名词提出来,提倡农禅并举,制定、倡导的禅茶制度与礼仪,重建了禅宗宗教制度,对中国寺院乃至日本皆影响深远。在禅茶文化的融合与推动下,饮茶习俗也进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怀海禅师因此成为中国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对禅宗和中国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百丈清规》在日本也影响巨大。日本僧人空海到福州开元寺学习佛法和制茶,把茶叶、佛经、法器等带回日本。
福州人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皆安贫乐道,不向慕中原科举进士,隐逸在山中修行。晋安区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佛教重镇,诞生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佛教丛林。福建省最早的尼庵、寺院都在晋安区,都始建于南朝。
晋安区佛教文化积淀深厚,祖庭影响深远。唐五代时期,怀道、怀一、智恒等三大师都在晋安区寺院弘法。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王延钧重视茶叶制作促进福州茶业发展,所以北峰被开发为茶区。
鹅峰寺位于宦溪镇,唐时,属闽县八座乡,清代属闽县东山区。古时宦溪镇多出仕官,便以“宦”字作为溪流之名。村庄多临溪而建,民居沿溪而安,以宦溪为村名。

鹅峰寺地承北峰脉气,山势峻拔,古木郁密,泉溪清澈。远望群峦,连拱起伏,宛如振羽天鹅,面向南海,仰首击空。
鹅峰寺建于鹅喙处,因地得名,故称鹅峰寺。堪舆学称此为“天凤衔珠”,道场气象空灵古奥、博大含藏。
鹅峰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供奉伏虎禅师。
朝北峰常有老虎出没。宦溪镇至今还有降虎村。鹅峰寺内供奉伏虎禅师,希望能为村里降虎除害。

伏虎禅师,法号“惠宽”,福建宁化县人,生于五代末。他所在的汀州境内猛虎为患,四邻不安,禅师深入虎穴,以慈悲之心感召猛虎,后骑虎而出,自此虎患遂平,被称作“伏虎”禅师。禅师曾为祈雨,愿自焚以求上天怜悯,坐禅至第七日大雨,万民欢呼雀跃,四次受皇帝封号。民间依旧惯称“伏虎禅师”。

清康熙年间,日本高僧废木炌禅师也来福州,看中鹅峰寺利于修行的环境,便在鹅峰寺结庐修行。鹅峰寺因此中兴,道传遐尔、恩被四方。由此可见中国禅宗对日本的影响。
鹅峰寺原有横向三个院落,西为禅师殿,中为大雄宝殿,东为斋堂,三部分各有天井。然因盛衰兴替,寺亦随缘应劫,甚至数次被毁。
当下,喜有卓识远见的住持法度法师仰止佛陀,传承雪峰宗风,继承历代祖师誓愿,致力佛教慈悲济世事业。他率两序僧众及十方发心仁人善士拓建了鹅峰寺。
寺院现为中轴式建筑风格,明清风格,古朴自然,其建筑群呈横向排列。山门岿然巍立。左边为仿江南园林格局的禅院,禅院的建筑格局颇具特色,由舍得书馆、巾帼林、茶楼、琴室、放生池、小桥、假山、花园等部分组成,风格精巧婉约。中为大雄宝殿,奉如来、药师、弥陀三宝佛祖等诸菩萨,筑建在高台之上,仿唐代宫庙形制,全木构造,雄浑宏大。步入大雄宝殿,显得宽敞开阔,且高梁彩栋,庄严辉煌。右为观音殿,全木结构,典雅巍然。三间殿堂和斋堂既互相独立,又紧紧相联,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建寺安僧,功业殊胜,功德无量,至此鹅峰道风大振、香火鼎盛,十方信众络绎不绝。
尤其鹅峰寺依托禅宗道场和青山绿水,寺常住华真法师以身弘范,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的禅门宗风。如今寺院周边的田地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开垦,基本实现了生活上的自给,寺院后山的野生茶园制作的“鹅峰禅茶”,利益众生。
为了“农禅并重”的禅僧修行方法惠及十方大众。鹅峰寺定期举办农禅活动,让人亲身体会到“修道如耕田,佛性如种子”的道理,躬耕福田,智种慧苗,顺利成长。
鹅峰寺已举办26期禅修,笔者于国庆期间受邀到鹅峰寺讲课,以《鹅峰遇见福州》为主题,介绍福州历史,尤其介绍福州之茶文化与禅宗之关系、鹅峰寺的历史情况,禅修学员听得津津有味,直至下课依旧表示意犹未尽。
课后,寺院又进行鹅峰问道,笔者参加学习和交流,感受到了鹅峰法师的精湛学问,耐心为学员解惑开导的温暖情怀。当有的学员倾诉个人生活和事业烦恼时,同修们亦表示了十分的理解与宽慰,递上至今,鼓掌鼓励。有些学员发言风趣,或对法师们频频发出灵魂的拷问。法师豁达忘怀发笑时,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开心大笑。如此温暖的集体让我在讲述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时,也因为放松和感动而情不自禁地哽咽了。问道即将结束时,学员们都表示三天的学习收获是满满的喜悦,因此可以带着快乐放松的心情回家,回到工作岗位,有了信心去解决一些此前感到迷茫的问题。世间哪里不是道场,普学法师说,红尘修行一样能成佛。
六祖慧能便曾说道:“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佛是觉悟者,众生迷于五欲六尘之中,有的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为人身背负了太多的身外物,导致身心受伤。当执迷者到寺院求福报时,便要考虑若福报是名利,名利又岂不负重伤身?《六祖坛经》奉劝人:“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做功德,便是认识自己的本性为功,平等待人是德。内心谦虚是功,行为有礼是德。修功德者,内心不可轻视他人,应尊敬一切人。因此功德和福德是有差别的。
但有些执迷者学佛,求来世生在西方净土,而佛(觉悟者)只求心清修,净化心灵。因此六祖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袖长。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次修行,天堂只在眼前。”
笔者以为,烦恼困难之菩提是修行之良机,办法总比困难多,便能增长智慧,愿众迷者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若需集体学习解惑,可选择鹅峰寺之禅修班。
鹅峰寺依托禅宗道场的禅法渊源,正打造成为晋安区禅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脱烦恼、安定身心、止恶扬善,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笔者一日鹅峰讲课、问道,众学员三日禅修,俱欢喜哉。
本文作者孟丰敏(笔名璎洛)所著书籍:《福州》《流翠烟台山》《乡愁里的福州》《琼花点绛马厂街》《约你开花》《台湾音乐往事》,参与主编并撰写的书籍《福州传》《仓山园庐史话》《仓山红色记忆》《螺洲红色记忆》等,并撰写大量介绍福州人文历史的散文,作品曾获一些文学奖项。
作词作曲的歌曲有《爱是一种信仰》《秋在云上》《我在福州等着你》《卡遛福州》《诗意榕城》《梦里琼花乡》《诗恋烟台山》《人间四月天》《与妻书》《丹衷昭天地》《恋恋蓝花楹》《采莲伊》《带着月光来看你》等七十多首。一些歌曲获得国内外音乐征歌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