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丽华 | 毛主席的远见--国庆假里的思索

 流响文学社 2023-10-04 发布于广东

“十一”孩子没放假,我们吃过早饭后,女儿上班去了。我闲来没事,在手机上看到公众号“黄梅文哲”上刊发的一篇《王歧山:毛主席有远见啊》的文章,看后很是感动,也勾起了自己的思索。


一、不忘前恩

大家都知道,王歧山是我国前任国家副主席,他思想敏锐,洞察力强,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践行者和见证人之一。文中从五个方面客覌地分析了我们国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現状,给出了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的科学论断,阐述了我国民主工业化开始,改革开放前,我国己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有了原始的物资基础和思想积累。
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许多人跟王副主席说过: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不了大学,更别说当工程师,连高中都上不了,很多人,当年是靠党和国家助学金来完成学业的。
二、兴修水利
就农村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有人说,刚解放时就包产到户就好了,而王歧山则认为,说这些话的人“太缺乏历史知识。”他说,自己参加过八十年代,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联产责任承包制,包产到户,亳无疑问从体制和机制上解放了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相比建国初期,水利开发的并不多,农业如何发展。没有三十年的大兴水利工程,怎么保证农田的灌溉,很难想象农业会怎样,正如1984年胡总书记来吉林白山视察时说的那样:“中国水利甲天下,电力排头干四化。”
文中回顾了1958年10月湖北、河南所属襄阳、荆州、南阳3个地区,17个县,10万余名民工挑着干粮,带着简陋工具(扁担,筐子,小木船汇集到丹江口工地,靠人工运黏土、砂石、使汉江截流,10余万民工发起“腰斩汉江”大会战。
我们水电一局,58年建局时,也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工人们三班倒作业,很多人在一起施工,靠的是人背肩扛,人海战术。晚上人们点亮火把汽灯,从料场到江边连成几道火龙。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劳动场面也很壮观,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了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解决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
三、奇迹产生
许多奇迹出现在毛泽东时代。一般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红旗渠”,有大部分人都看过电影《红旗渠》。60年正式动工,全长104里,硬是靠人工开采出来,使原来只能浇灌的1万亩地,通水后扩大到60万亩。
当时生活相当困难,工具简陋,资金匮乏,几千年来人,林县山穷水恶,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什么没有人来人修一条渠?难道是林县人民懒?后来林县的邻县安阳县也修了一条跃进渠,规模不亚于红旗渠,那时候还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八万座大型水库、成渝铁路、成昆铁路、三线建设,两弹一星、首都十大建筑,许多重大科技突破,建立中国工业基本构架,解决了7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奇迹数也数不清。
这些奇迹都出现在毛泽东时代,根本原因是毛主席、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当了主人,不是为官员修,不是为资本家修。毛泽东时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干部带头参加劳动。
靠毛泽东思想,将亿万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组织起来,形成集体力量,才是移山倒海,改天换地的生产力,集体能量,集体智慧才是最伟大的创造力,有了这种巨大的生产力,才能创造那么多的奇迹,
四、做好接轨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领导下,我国的化肥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装置,也正是这些装置引领中国化肥特别是氮肥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
五、为民决策
毛主席根据农民群众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58年提出了农业“八字”方针,制定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农村卫生。长江一带血吸虫病十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得了血吸虫病的人骨瘦如柴,肚子特别大,四肢无力,田地荒芜,坟堆遍地,解放前疫区遍及12个省市,350个县,患者达到1000万人,受感染威胁到1亿人以上。
解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1955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和限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毛主席还亲自到湖北疫区视察,在杭州亲自制定规划。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头条报道了“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经过的社论。
毛主席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吹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伦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卅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老一代人都说,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有远见,那么困难的时候,人们勒紧裤腰带,17年没涨工资,硬是把原子弹、氢弹给搞了出来,建国初期,我们没有核武器,毛主席他老人家说:“我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我们有和没有不一样啊。”当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说:“有了这玩意,我这说话的腰杆就硬了”。
我们现在的年轻同志,对中国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前进路上,必须弄清楚3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年轻人要多了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发展史,树立家国情怀,不要忘了,我们是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为伟大祖国的腾飞,为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再续新篇章。

作者简介

赵丽华,中水一局退休干部,笔名(网名)犁铧,在职期间曾任企业党委组织员,组织科长,宣传科长,党总支副书记等曾被《东北水电报》《晨风》杂志社《江城纪检》《江城日报》《中国电力政工》等多家报刊特聘为报道员。退休后曾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集团总公司报、水电局网站、集团官方网站等报纸媒体上发表文章。

蕲黄文学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执行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金银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