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穿“年龄割据”的荒谬

 皮皮中尉 2023-10-04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一个和谐的社会,讲求的是老、中、青、少几代人都不放弃生活的热情,是所有人互相体谅互相支持的氛围


中国有个很久远的民间小故事叫《六十还仓》,颇有些关注老龄化社会的超前意味。相传古代有个皇帝很歧视老年人,认为老年人不能胜任体力活儿纯属浪费粮食,就颁布一道残忍的法令,规定天下凡年过六十的老人必须处死!这样一来,省下的大批粮食就可以充盈国库,因此法令美其名曰“六十还仓”。


没过几年,觊觎中原已久的邻国突然摊牌。他们派使臣带来一个古老的谜语,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作答,答不上来就开战!皇帝命人四处寻找答案却一无所获。就在期限将至时,一个青年站出来揭晓了答案也挫败了邻国的阴谋。喜出望外的皇帝要重赏青年,不料青年却实言相告,说答案并非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来自被自己藏匿地洞多年苟活下来的老父亲!皇帝这才意识到“六十还仓”的荒谬,当即撤销了法令。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在于身边此起彼伏所谓“90后”“00后”的话题,以及我所接触到的一些生意人的论调。旨在覆盖青年消费市场销售产品的这些人,言必称“青春无极限”,张口就是“现在的青年了不得,我们这些油腻中年人真的是落伍不中用了!”那种嘬牙花子艳羡青春的表情,实在是嫌弃自己没资格和青年并列一处。在这种逻辑中,年轻的一切都是好的,真可谓一俊遮百丑。

环顾四周也真是这样,很多“80后”“90后”们在商业漩涡中不由自主地自嘲为“老年人”,甚至还没毕业的大四师哥师姐也开始以“过来人”的眼光感慨韶华易逝了。前几天看到一则网络短视频,一位姑娘居然自称“00后老阿姨”!要我说,才不是什么你老了不中用了。你这是被广告营销策略洗了脑,被商业炒作打了打了标签,然后又通过“自我实现”“刻板偏见”人为划出一道年龄的代沟来。

这下就苦了正在校园里学习或是刚入职场的青年朋友们。在这个“年龄割据”蔚然成风的时代,好像自己成了独领风骚引领潮流的主力军!可这种生力军主人翁的感觉终究只是浮在表面。大家眼睁睁看那么多消费品蜂拥而至,看那么多的享乐机会向自己招手,却茫然无措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上升的空间。于是,“垮掉的一代”、“低欲望一族”这些称号又应运而生,嘲讽青年人的默默无闻与努力挣扎。

从古至今,社会的组成都具备多样性复杂性,每一个年龄段都不可或缺。如果中老年都像那个小故事一样被皇帝下令“还了仓”,恐怕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就成了奢望。

青春意味着朝气,但你的青春和我的一样只会暂时拥有,并非取之不竭。既然生命安排你我必须从各个年龄段的完整模式中走一遭,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绝没有哪一个年龄群体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弄潮儿,也压根儿不该存在可笑荒谬的年龄鄙视链。

作为一个多年的军事史学爱好者,我在阅读《兄弟连》、《被遗忘的士兵》、《血雨上甘岭》这类战争纪实作品的时候,总会看到众多亲历者几乎同样的表述。那就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伤亡率最高的往往就是初上战场的新兵!只有老兵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几率!著名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来自黄继光部队的老连长万福来曾经回忆,“从你头上飞过的子弹往往带着'吱吱’的哨声,你根本不用管它。打到你身边的子弹都带着'噗噗’的闷响,你得赶快躲避才行。当然能搞清楚这个区别的都是老兵,很多新兵都是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战争规律其实和社会发展规律一样,讲究的是文明赓续、知识传承、以老带新。任何一个效率高战斗力强的团队,往往就拥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年龄结构;任何一个有所作为的个人,绝对不会武断地把自己划拉到某个孤立群体中,然后蔑视其他人群,一览众山小。

如今一提起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大家就会第一时间想起美国代表的西方文化。但须知美国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崇尚自由,根源于两百多年前一群开明知识分子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国家蓝图,预先屏蔽了各种封建专制余孽。但即便是拥有这样一本“路书”,美国人也是在付出六十万条生命,历经血腥的“南北战争”之后才把“合众国”看作了一个整体。

1905年,当爱因斯坦发表论文推出广义和狭义相对论时,没有人愿意支持这个25岁默默无闻的青年人。只有当居里夫人等老一辈科学家相继开始扶持他的研究成果,他才逐渐在科学界崭露头角成长为一代巨星。而他凭借学术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则是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的30年代!

如果说最崇尚创新最推崇青春无极限的科学界,也一样需要时间沉淀的话,那么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时间堆砌下层层垒就的,缺了哪一道工序都造不出来,缺了哪个年龄段群体的贡献都不完整。

那么,到底是谁在刻意造成“年龄割据”局面呢?答案是为资本服务的广告营销。因为如今的青年人被资本视为拥有极强消费能力的金牌群体,所以在消费驱动型的社会大潮中,这个消费群体就成了广告推介的自然标靶,成为营销高手们的盘中餐!无论是汽车餐饮房地产,还是旅游娱乐电影院,青年人成为拉动盈利杠杆的最好对象,也自然成为营销攻势狂轰滥炸的主要人群。

那么,为什么广告营销只推崇青年而不推崇中老年呢?因为中老年群体一般不入商家法眼.这些中老年要么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看电视的“双规人群”,要么是辛辛苦苦挣钱养家上有老下有小奉行谨慎消费的“吝啬鬼”,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都无法满足商家的预期。所以,在各种各样利益集团的策划下,“情人节”与“七夕节”中西结合,“大咖秀”、“小鲜肉”共创辉煌,“男神女神”“歌王天后”共海天一色……只要能挣到钱,商家就把青年捧上天!只要青年愿意消费,商家自然恭维他们是真正“当家作主”“超越极限”的弄潮儿。

一个人是否活得有价值,要看少年时有没有人愿意带他指导他;中年时有没有人用他倚重他;老年时有没有人愿意追随他听他的建议。可见,在一个理性的社会中,青年人绝对不会是一枝独秀唯我独尊,青年的成长成熟和其他年龄段一样需要的是和谐是共赢。

万维钢曾经提到过,在他亲身经历的美国社会中,中老年才是社群中广为信任的中间力量。这些从事各种工作的中老年,即使有的已经年过六旬即将退休,还在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识,还在钻研高深冷僻的专业知识。正是这些中老年的生活热情,才保证了社会生活的健康有序。

一个和谐的社会,讲求的是老、中、青、少几代人都不放弃生活的热情,是所有人互相体谅互相支持的氛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当然要赞美青春,但却没必要在“年龄割据”的迷局里自甘沉沦。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