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毅力君子 2023-10-05 发布于广东

文化大湾区:一片热土的历史回眸

羊城广州海珠区历史文化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马涌边上“最早出现嘅农耕聚落”

“依水而生,因水而灵,因水而兴”係人类本能的选择,所以,地球上无论係大文明还是小文明,“背后都离不开水的影子”!仁者择山,智者择水,海珠古称“江南洲”。当年,选择落脚于广州海珠岛西的先人们,或许正係因为马涌美丽的诱惑。马涌地处岭南,瑶头隔山两乡坐落于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马涌河畔,村民自古以来傍水而居,正係自然风情浓郁之地,原住民对自然有住与生俱来的崇敬与热爱。海珠马涌流域一带好早就出现了人类嘅踪迹,自南汉起,马涌沿岸就建有石板官道通往涌南岸嘅庄头村,南汉当政者曾在此建有离宫,这里亦係一啲宫中丽人嘅葬地,传说当地曾广泛种植素馨花,花名即来自一位葬于此地的一位叫素馨的妃子丽人。岸北嘅龙导尾,其名据说源自南汉时所建的南郊祭坛前的“龙尾道”。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海珠马涌中段地处瑶头村

所以称'瑶溪’,马涌瑶头段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马涌隔山段

马涌现名海珠涌,全区“唯一命名海珠涌”嘅河涌

史载“古瑶头村为番禺河南33村之冠,宋代开村,产陶得名,后延埴式微,雅称瑶头村。村居颇富溪山之胜,有水南接泉塘,北惯马涌,时曰瑶溪!”好长一段时间,瑶头係河南地区嘅政治文化中心,英才辈出,“清朝河南13乡乡公所、民国公和乡乡公所均设在瑶头大厅(德怡居前貌)”所以係河南33村之冠。马涌边到底何时飘起第一缕炊烟,今已无法考究查实,传说涌边嘅隔山村为南汉时人刘南昌所开,而瑶头则在唐末宋初由施氏(估不止)等开创。村中的“施氏宗祠·务本堂”直到新中国后才彻底消失,那就是海珠老校、名校汇源大街小学嘅前身“这两村可能係马涌边上最早出现嘅农耕聚落”,再往后,涌岸又冒出了多个村落,如龙导尾、南田、龙溪、云桂、溪峡、龙田、桃园、新凤凰、桥东等。

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开村的南汉刘氏、唐末施氏一族”,如今恐怕难寻踪迹!依住马涌,一代又一代嘅人得以繁衍,马涌边热闹起嚟,一啲有趣嘅人和事则成为人们嘅集体回忆,比如闻名羊城河南海珠的风景名胜“瑶溪二十四景”。瑶头、隔山村所产嘅陶瓷、茶叶、素馨花等销往多地,特别係瑶头市集,闻名广州河南。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瑶头、隔山地图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今 貌

瑶头古名'水头’,隔山古名'南昌’,隔山岗别名'南昌岗’,昌岗路、南昌街、南昌乡约皆由此而来。昌岗路在广州中心南部,东西向、东连新港西路、东晓南路、南接燕翔路、西至工业大道、珠江后航道、北连宝岗大道,分东中西3段。据传此地开村祖名刘南昌,所居山丘称南昌岗,因路横贯其上“故名南昌路”1981年改为今名昌岗路。水头,源于施家祠门前的埗头,这埗头係瑶头地区货物运输、村民食水、洗衣物等一切“水源重要之地”!村民都叫它为'水头’故名,因生产陶瓷缸瓦改称窑头、瑶头。

喺广州,与南汉有关嘅遗迹仲有两处,一处係晓港公园,另一处係流花桥与荔枝湾一带。晓港公园一带曾经係晋朝时卢循领导“五斗米道”农民暴动的据点,东晋元兴三年,因为不堪当时嘅封建统治者繁重徭役,浙江农民起义军首领卢循率兵从海上嚟到广州,在今昌岗东路广州美术学院一带筑城固守长达六七年时间,史称“卢循筑城”。南汉年间,卢循故城做了朝廷的粮仓,乡人都称它作“刘王廪”即刘王殿,其故址在美院附近。晓港公园石马岗景区一带曾係南汉刘氏小朝廷的御花园“昌华别苑”,当时係南汉帝王同妃嫔骑马、射箭、寻欢作乐之所。现石马岗一带山坡仍有走马岗、上马岗、下马岗等地名。石马岗相传係南汉宫女、女兵习武之地,所谓上马岗就係宫女上马演练的地方,宫女习武、花拳绣腿,当然唔係为了上阵杀敌,大概又係刘王父子嘅一种娱乐而已!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瑶头村简史,重要的依据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刘王殿在今广州美术学院之处

宋朝地理志《舆地纪胜》一书有云“卢循河南故城,南汉时以为仓廪,刘王殿岗即其遗址。”再据《修建小港桥是岸庵碑记》载:“小港桥之东北,有地数里隆然,而方志所谓卢循之城。又其西,则南汉刘氏之昌华苑也。”按清代时人嘅考据,刘氏先以卢循故城为仓廪,后在广州城西流花湖一带构筑昌华苑,继而又在仓廪之西侧筑殿名为昌华别苑,“俗称刘王殿”。据说东晓路硫酸厂旧址原是'刘王殿神庙’!该处风光秀丽,岗上螺翠群松,远观白云,近观珠海;岗下碧水弯环,早映朝霞,晚映星月。故刘氏三代都经常来此以驯马习战为名,实与宫女寻欢作乐,人们为区别此处与城西之昌华苑,乃称作南昌,即南面的昌华也。附近的小山丘亦被称作上马岗下马岗和南昌岗,岗下的一环碧水则名曰:洗马涌,简作马涌(亦即今之海珠涌)。而昌华别苑所在的山岗,后人乃号称之为刘王殿岗。后来在岗之西侧开村名隔山、别名南昌、其主街今名南昌大街,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但由于南汉嘅建筑湮没已久,故这些地名嘅由来,亦鲜为人知也!

水头—窑头—窑溪—瑶溪—瑶头

南昌—洲边—隔山

两地发展历程,名称变迁

流经瑶头隔山两地的马涌中段称“瑶溪”。据记载,瑶溪係清朝及民国初期广州河南一带最富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集合地,係文人雅士畅游、聚集之处,其风光旖旎,沿河涌两岸的田园,遍植素馨花、茉莉、茶树等。平原上又兼有岗地突起,林木森森,北望可见大江帆影,云山峰起…!清末民国初年著名书画家河南龙导尾·潘飞声嘅描述极有画面感:“珠江之南,河曲而西,水松夹岸十余里。松尽得村,曰:瑶溪。溪又多桃花,时红霞照天,与松翠荡为云彩,上下异色,最称烟波胜赏。”这旖旎嘅风光,吸引了珠江对岸嘅城中人,瑶溪一带遂成为广州城郊的名胜之地,係文人唱游、雅集之地。清代瑶溪人刘彤有感于此,将这里嘅美景浓缩,写下《瑶溪二十四景诗》。可惜这二十四景遗迹,除“石马岗”(在晓港公园)、“待月桥”(利济桥)、“合流津”(汇津桥)外,其余皆已消失于城市化嘅进程中。

新中国第一批光荣军属

新滘瑶头文娱组花旦后人

宋太祖三弟魏王35世孙 赵族编撰

瑶头隔山开村之谜 广州海珠马涌边上最早出现的“农耕聚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