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

 春nqlxmiudfcwh 2023-10-05 发布于广东
概念

眩晕又称眩冒、眩运。眩,即目眩,指视物昏花、模糊不清;晕,即头晕,是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指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症状者。

其症有轻重程度的不同,轻者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无旋转感,视物模糊,闭目即止,或称假性眩晕;重者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称为真性眩晕或旋转性眩晕

《内经》认为眩晕属肝所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又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海论》),“上虚则眩”(《灵枢·卫气》)等论述。后世各家或主以痰饮张仲景),或主以风火(刘河间),或主以“无虚不作眩”(张景岳)。

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外伤等方面。大体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属虚者,为阴虚而阳亢风动,血虚而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属实者,如痰湿中阻、瘀血痹阻、火热炎上者。在临床上,眩晕以头目症状为主,本在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痰湿、水饮、瘀血、火热则为其标实表现。不少患者常呈标实本虚、上实下虚,亟须认真辨析其主次轻重,予以分别治疗。

又,《医学正传·眩运》:“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说明了治疗除因证分治外,还需结合体质,并指出眩晕与中风的关系。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阳上亢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部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兼面红目赤口苦,便干尿黄;或兼腰膝酸软,健忘耳鸣,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甚或眩晕欲仆,恶心呕吐,肢麻手颤,语言不利,步履不正,头重脚轻。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数或弦细数。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上冒巅顶,发为眩晕。兼肝火者面红目赤等,呈一派实热证。兼阴虚者腰酸健忘,呈一派虚热证。若肝阳上亢,极而化风,又可引起中风先兆,亟需重视。

3.治法:平肝潜阳,凉肝息风.

4.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5g(后下),石决明15〜30g(先煎),牛膝15〜30g,杜仲15g,黄芩10g,山栀10g,白芍10〜15g,生地10~15g。

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山栀、黄芩清热,生地白芍、养阴和血,合而为平肝潜阳、凉肝息风之剂。

加减:肝火盛者,加夏枯草丹皮桑叶连翘以凉肝清火。肝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枸杞子、菊花滋阴清热。痰热者去生地白芍杜仲,加胆南星、石菖蒲旋覆花、鲜竹沥清热化痰。目赤便秘,加大黄、玄明粉通便泄热。肢麻者加豨莶草鸡血藤桑枝祛风通络,手颤者加羚羊角粉、全蝎息风止颤。

5.变通法:若肝阳上亢,极而风动,引起中风者先兆者,用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镇逆平冲、潜阳息风,药用赭石、石决明龙骨牡蛎龟甲白芍天冬玄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若肝肾阴亏,腰酸膝软,肢麻肉瞤,眩晕耳鸣,舌红脉细弦,可用叶天士滋阴和阳法,药如熟地白芍枸杞子、茯神、菊花桑叶石斛五味子牛膝、萸肉、磁石龟甲等。

(二)痰湿中阻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旋转不定,闭目亦然。或头重如蒙,肢体困倦,胸闷脘痞,呕恶痰涎,心下逆满,心悸怔忡,口中黏腻,或口苦咽干,耳鸣闭塞。舌苔白腻、水滑或上罩黄色,脉滑。

2.病因病机:饮食肥甘或素体形丰腴,痰湿内生,浊阴中阻,上逆清窍,发为眩晕

3.治法:化痰利湿,和胃泄浊。

4.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合泽泻白术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法半夏10〜15g,苍白术10〜15g,天麻10〜15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5〜30g,甘草6g,生姜5〜10g,大枣5枚。

方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化痰和胃,苍术白术泽泻燥湿利湿,天麻息风定眩,姜、枣和胃。

加减:脾气虚者加党参益气健脾,即与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合用。呕恶频作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竹茹降逆止呕。口中黏腻、头重肢困,加藿香佩兰、蔻仁芳化泄浊。耳鸣闭塞加磁石、菖蒲、木通,益聪通窍。心下逆满、心悸怔忡为痰饮所作者,加桂枝即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用以温阳化饮。若兼肝风者,则加天麻钩藤石决明息风平肝。

5.变通法:若痰郁日久,化热上扰,伴心烦口苦、惊悸失眠,苔黄腻,脉弦滑数,可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桑叶菊花、白蒺藜,清热化痰。若水饮上逆,阴盛阳虚,眩晕心悸,形寒肢冷,身胸动,振振欲僻地,用真武汤(《伤寒论》)温肾化饮。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者,可用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苍术茯苓泽泻干姜黄柏神曲陈皮半夏天麻麦芽,健脾益气,和胃化痰,燥湿息风,与《医学心悟》同名方有较大区别。

(三)瘀血阻络

1.临床表现:有头部外伤史,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精神不振,胸胁胀满,或有面额灰滞晦黯,唇甲紫,或但欲嗽水不欲咽。舌黯紫有瘀点(斑),脉弦、涩。

2.病因病机:头部外伤,瘀血阻络,气血不通,脑失所养。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眩。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10〜15g ,红花6〜10g,川芎10〜15g,生地10〜15 g,赤芍15 g,当归15g,柴胡6〜10 g,枳壳10g,牛膝15g,桔梗6〜10g ,甘草6〜10g,石菖蒲10g,蒲黄10g。

方义: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当归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柴胡赤芍枳壳甘草,即四逆散理气疏肝。牛膝桔梗一升一降,以助气血运行。原方加菖蒲、蒲黄通络化瘀。

加减:头痛白芷羌活祛风止痛,目糊加杞子、菊花养肝明目,久病入络者加全蝎地龙搜风通络,久病肾虚者则合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用以补肾。

5.变通法:可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若气虚血瘀者,则用补阳汤 (同上)加减,益气化瘀。

(四)中气虚陷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可因体位变化或头颈旋转而增剧。少气懒言,目糊耳鸣,神疲乏力,脑有空虚感。舌淡,脉虚。

2.病因病机:脾胃属中焦,司升降清浊。中气虚陷,清阳不升,上窍为之不利,故目糊、头晕、眩冒、耳鸣。

3.治法:补中益气,升清定眩。

4.方剂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葛根15g,升麻6〜10g,白芍10〜15g,黄柏3g,蔓荆子10g,甘草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升麻葛根蔓荆子升阳祛风,白芍敛肝,黄柏清热反佐,甘草和胃调中。

加减:兼夹瘀血者,加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兼夹痰湿者,加泽泻茯苓石菖蒲化痰通窍;血虚者,加当归黄精、首乌、旱莲草养血;如久病入络,可加地龙全蝎搜风通络。

5.变通法: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五)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则发。/色苍白,唇甲无华,发色不泽,神疲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纳少,脘痞腹胀。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心脾两虚,气血无生化之源,脑失所养,发为眩晕。本证可有慢性失血史。

3.治法: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炙黄芪15〜30g,当归10〜15g,党参10〜15g,白术10g,茯神15g,炙远志10g,龙眼肉10g,枣仁10g,木香6g,熟地10〜15g,白芍10~15g,甘草6〜10g。

方义: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龙眼肉、枣仁、当归养血补心,白芍熟地和血补血,木香理气,茯神、远志安神。

加减:血虚者加阿胶紫河车补血;若大便溏,去熟地当归以免呆滞,加山药薏苡仁健脾;若肾虚腰酸,加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

5.变通法:急性出血者可用圣愈汤(《东垣十书》)或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益气生血。若因慢性出血而致眩晕血虚者,可用四物汤(《局方》)加枸杞子、肉苁蓉玉竹牛膝玄参天麻细辛等,补血滋肾,乃《血证论》成法。

(六)肾精不足

1.临床表现:眩晕经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目涩视力减退,耳鸣齿摇,男子遗精阳痿,妇女月经不调。颧红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沉迟,为阳虚。

2.病因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3.治法:补肾填精,养脑定眩。

4.方剂: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采录方)加减

药物:河车粉6〜10g(分冲),党参15g,熟地15〜30g,杜仲15g,天冬15g,龟甲12g,茯神15g,牛膝10〜15g,麦冬15g,山萸肉15g,黄柏6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砂仁6g (后下)。

方义:河车、龟甲杜仲牛膝枸杞子、菟丝子熟地、山萸肉,大队补肾益精;党参、茯神益气,天冬麦冬养阴,砂仁理气,黄柏反佐。

加减:若眩晕较甚者,加龙骨牡蛎鳖甲磁石以潜阳;若肾精亏虚者,可加五味子覆盆子益肾补精,即合五子衍宗丸《证治准绳》)用。

5.变通法:肾阴不足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补肾阴,肾阳虚衰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补肾阳

【简易方药】

1.生赭石24g,山药牛膝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地各18g,白芍15g,柏子仁12g,每日1剂,水煎服。大便不实去赭石,加莲子肉9g;畏凉者,以熟地生地。适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2.北沙参玉竹枸杞茯苓玄参桑椹子、山萸肉、黑豆衣各10g,炙甘草5g,钩藤石决明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3.独活30g,鸡蛋3枚,加水500ml文火煮,煮沸15分钟后剥去蛋壳,再煮15分钟。每日1剂,早、午、晚前各服一枚鸡蛋,连用三天,用于耳源性眩晕

4.法半夏茯苓各15g,厚朴12g,苏梗、菊花、白蒺藜蔓荆子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痰气交阻者。

【针灸治疗】

(一)亳针法

1.取穴:百会风池行间侠溪,酌配足三里曲池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7〜10次为1疗程,适于肝阳上亢者。

2.取穴:头维风池内关丰隆,酌配中脘足三里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同上,适于痰湿中阻者。

3.取穴:太阳阿是穴印堂头维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必要时加用三棱针放血。

疗程:同上,适于瘀血阻络者。

4.取穴:百会四神聪,中气虚陷者加中脘足三里,气血两虚者加三阴交神门,肾精不足者加太溪肾俞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同上,适于虚证眩晕

(二)耳针法

取穴:神门、枕、皮质下、脑,肝阳上亢加结节、耳背静脉放血,痰湿中阻加胃、内耳,气血两虚加心、脾,肾精不足加肾、内分泌。每次单侧,用 3〜5个耳穴,左右交替。

方法:实证用毫针法,留针30分钟。虚证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自行按压3次/日。

疗程:毫针日1次,7〜10次为1疗程。压丸3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头皮针法

取穴:顶中线。肝阳上亢,痰湿中阻加额旁2线;气血两虚,中气下陷加枕下旁线;瘀血阻络加头维太阳(放血),肾精不足加百会穴艾条温灸法(5〜10分钟)。

方法:除注明用法者之外,用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层,深1〜1.5寸,留针30分钟。实证行针2〜3次,用快速捻转法;虚证留针,其间不行针。

疗程:日1次,7〜10次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眩晕症状表现主要在头目,巅顶之上,唯风可到。若见一时性、发作性,症状明显急剧,且有风、阳、痰、火之证者,常从肝论治,以息风、潜阳、泄火、化痰为治,同时要加入降逆之品。若症状轻微,但隐隐迁延,头昏眼花而无旋转感者,大多属于虚证,可从心、脾、肝、肾之虚亏出发,以养心、健脾、柔肝、补肾为治,同时要注意痰、瘀、风、阳的夹杂,注意治标药的配伍。

眩晕乃类中之渐,尤其在血压高、形体胖、肝阳上亢、肝肾阴亏者应予以充分重视,若见血压急剧升高,眩晕头痛,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甚而卒仆者,当警惕有发生中风的可能。需密切观察血压、精神、呼吸、四肢肌力和感觉的变化,以防不测。

眩晕病程较长,其间常见虚、实证候之间的转化,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如肝阳上亢每见肝肾阴虚,痰湿中阻又兼心脾两虚,有的瘀血阻络可有痰湿、肾虚的表现。因此,要认真判断各种证候类型的兼夹证候,及虚、实证候的转化,才能随证加减药物,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眩晕必须据证分治,不可仅根据西医诊断去限定医生的辨证论治。如高血压病未必仅是肝阳上亢,亦有中气下陷、清浊相干者;脑外伤后遗症引起者,亦未必全是瘀血阻络,不少人可出现肾精亏虚、气血两虚之证。因此要因发知受,审因分治,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眩晕晕厥的区别,眩晕通常无意识障碍,但较为剧烈者偶也有瞬间意识丧失。眩晕西医诊断可分为耳性(周围性)、脑性(中枢性)和其他原因引起者。耳性眩晕,包括梅尼埃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晕动病等;脑性眩晕,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内感染性病变所致致者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如低血压高血压、中等度贫血和头部外伤后引起者等。中医药所治的眩晕,应该包括由梅尼埃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颈椎病引起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贫血低血压、头部外伤后遗症等病引起者。

收起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