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1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7

 头 痛
  [定义]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凡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以头痛为主证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素问.风论篇》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对于首风的描述,《素问》明确指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曰,则病少愈”。至于。脑风。,后世的解释以金代刘完素精短而明确,他说“脑风”是。项背怯寒,脑户极冷。。关于病因,《内经》明确指出了外邪入侵与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头痛。《素问.奇病论》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邪所乱……搏阳则为巅疾。。《素问。腹中论》有。。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歧伯日。。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夫阻入子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暇账而头痛也。”(<素问.气交变大论》有:“岁木太过,风气流行……眩冒巅疾”。《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民病冲头痛。”这些都说明外邪入侵,尤其是风、寒、湿、热之邪入侵为头痛的主要病因。至于内因,《内经》指出五脏之病,皆能致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气逆则头痛。。《素问。刺热篇》:。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素问.刺热篇》。。肺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头痛不堪,汗出而寒”。《素问。五脏生成篇》;“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并指出六经皆有头痛。《内经》还指出了头痛的主要治则,《素问.示从容论》.“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此何脏之发也?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子脏”。这是根据人生的一般特点而指出的。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难经.六十难》:。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厥头痛。又有气厥头痛与痰厥头痛之分,如近代秦伯未所说:。厥头痛乃五脏不平之气上逆,或独阴不降,阻遏清阳上升而产生的头痛。前者乃指气厥头痛,后者指痰厥头痛。至于真头痛,后世如明代王肯堂论述颇精:“天门真痛,上引泥丸,夕发旦死,旦发夕死。脑为髓海,真气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这说明真头痛是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抢救不及时,立致死亡。故王肯堂提出。。与黑锡丹,灸百会猛进参沉乌附,或可生”。汉。张仲景《伤寒论》把头痛按六经命名,在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伤寒论》提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又指出:“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还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痛。。综上所述,
张仲景对头痛的辨证已较系统,并有具体治法用药,较之《内经》和《难经》有很大发展。不仅如此,同时还指出了治疗头痛的规矩法度。不恶寒,反恶热,胃实也,调胃承气汤。。“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于呕吐涎沫,用吴茱萸汤。。这些法度和方药至今还被广泛的应用,效果堪佳。总之,汉代以前,对头痛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皆有阐发,对本病认识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晋。王叔和<<脉经.头痛》指出;。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耳聋不聪,颊肿。。这里主要指出肝胆气逆所致的疾病,肝胆相表里,旰乃风木之脏,旰气易动,胆火易升,风火相煽,火性炎上,而引起头痛一系列症状。从而认识到盱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曰。。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诸阳经脉,上走于头面,运动劳役,阳气发泄,腠理开而受风,谓之首风。病状头面多汗恶风,病甚则头痛。又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又新沐头未干,不可以卧,使头重身热,反得风,则烦闷。……饱食仰卧久,成气病头风。饱食沐发,作头风。。这里所说的头风、首风系指体虚伤于风邪引起的头痛与后世医家所说的头风略有不同,这里指出了感受外风的根源。是体虚……运动劳役,阳气发泄,腠理开而受风。,进一步发挥了《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使之更加具体。在治疗上,指出;。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治头风。。。端坐伸腰,左右倾头,闭目以鼻内气,除头风。。这些方法到现在仍有指导意义,
  唐《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中也指出:“体虚阳经脉为风所乘。是其主要病因。根据不同症状列出具体用药。如:附子1枚(中形者炮裂)盐(附子大)。上二味作散,沐头毕,以方寸匕,摩顶”。至于风热头痛,在本篇还提出用:“防风、黄芩、升麻、芍药二两,龙骨、石膏(碎)各四两,干葛二两,竹沥二升。此八味切,以水六升,和沥,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次服”。内伤头痛如。“吐逆不能食,四肢骨节酸痛,头痛顶重”方用。茯苓三两,枳实炙,橘皮,人参,芍药各二两,生姜四两。此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次服。。用于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的头痛。其理、法、方、药较秦汉更加完备和严密,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代。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在《济生方。头痛论治》里说。“偏正头风,妇人气盛血虚,产后失血过多,气无所主,皆致头痛。”指出了失血,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为内伤头痛,又口q做头风,较之外邪入侵所致的头痛重而且久。《东垣十书》则明确的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曰;“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此又内外证之不同者也。”这一论点的提出,使头痛的辨证施治,从理论到实践,渐趋完备。李氏又根据症状及病因的不同具体指出:“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疼者……此偏头痛也,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广…。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芪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李东垣根据发病及临床表现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及少阴头痛,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如“三阳头痛,羌活、防风、荆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芎、芍药、细辛、葱白连须,分两旋加。若阴证头痛,只用温中药足矣,
乃理中姜附之类也”。“大病后气虚头痛,四桂散,加茶一撮煮服。。开始了头痛的分经用药,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指导着临床。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中又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他提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又提出;头风。属痰者多,有热有风有血虚。在左属风,……属血虚,……在右属痰”之说,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如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使药达病所,他提出;“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引经药的加用大大提高了疗效。时至今日,尚应用于临床。

  明清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渐臻完善.不少医家撷取前人有关本病的合理部分加以综合归纳,并结合医疗实践,进一步阐发了头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对头痛的某些认识更加完备,内容更加充实,析理更加清楚。如“头风”一证,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头痛》说。。须知新而暴者,但名头痛,深而久者,名为头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里也提出。。医书多分头痛头凤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这样的阐发,使混蒙概念豁然开朗。尚有。雷头风”一证,《医宗必读。头痛》说。。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雷鸣,震为雷,”说明此种头痛发作时,头脑中鸣响如雷,轰轰作响,并且头面起核或肿痛红赤,以此和头风相别。此乃湿热酒毒挟痰上冲,治疗用清震汤合普济消毒饮,以除湿化痰,清热解毒为治。对于头痛的辨治,力求治病求本,如《明医杂著.头痛》说。“久头痛,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世人不识,率用辛温解散之药,暂时得效,误认为寒,殊不知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惟当泻火凉血为主,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法治之,则病可愈而根可除也。。这就指出了久病头痛不能概以虚论治。要分清标本虚实,虽是久病,外现寒象,亦可用泻火凉血治之。何者?从其本也。明。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头痛》又补充了食郁头痛及脚气头痛,他说.“食郁头痛,右关寸滑而实,证兼呕吐恶心,心下痞满,或寒热如疟,乃食郁头痛也。。“脚气头痛,脉细而缓,或濡,肢节痛,大便秘,或吐逆,脚膝软弱而头痛者,属脚气,当从脚气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头痛》说。。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凡外感头痛,当家三阳厥阴……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此又各有所主,亦外感之所当辨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拘关。。明确的指出了头痛的辨证要根据部位而确定病性。是指导治疗头痛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清.陈士铎指出前人不论头痛如何,概以风药加之是不可行的,并提出“非风。之论,他在《石室秘录,偏治法》说。。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于脑,终朝头运,似头痛而非头痛也。若止治风,则痛更甚,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运自除。。前人多认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只注重风邪,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前人论头痛之因可谓多而备矣,但瘀血一说,终无人提及,独清代的医家王清任大倡瘀血之说,他在《医林改错.头痛》。“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此发前入之未备,开后世
治头痛用化瘀之先河,统而言之,从源到流,头痛一病的理论与实践,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的。头痛之因多端,有血虚者,有诸经气滞者,有气虚者,有六气外伤者,有劳役所伤者,有可下者,有可吐之,总之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当分虚实寒热兼变而治之。
  [范围]
  头痛可见于临床各科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本篇所讨论之头痛,是在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痛作为主证者。若为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证,不属于本篇讨论的范围。西医学中的高血压病、副鼻窦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病出现头痛为主证者,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
  (病因病机]

  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头居人体最高位,脏腑清阳之气上于头,手足三阳经脉会于头,主一身之阳的督脉亦达巅顶,所以称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因其位高属阳,在内外因中以风邪与火邪最易引起头痛,所谓火性炎上,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另一方面,又因脏腑虚弱,清气不升,或风冷侵袭,阳气郁滞,均能导致头痛。《张氏医通》说;“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皆能上犯而为灾害。”
  (一)外感头痛
  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等感受六淫之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碍脉络而致头痛。然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外感六淫所致之头痛仍以风邪为主,多挟时气而发病,尤以挟寒、热、湿邪为多见.
  1.风寒外侵;风寒多见于冬季,气候多寒,生活起居失宜,而致体虚气亏,卫外不固,寒邪侵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寒邪入经,血脉凝滞,阻遏脉络,血苑于内而致头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2.风热入侵。气温乍暖,将息失宜,或住室气流不畅,热气熏蒸,毛窍疏稀,温热之邪乘袭,风热相搏,肌腠疏泄不畅,火性炎上,清窍被扰,气血逆乱而致头痛。
  3。风湿入侵;久居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或汗出入水,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湿邪浸渍。且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其性氤氲粘腻,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指的是头部有湿,头重痛而昏,似巾缠头,?紧的感觉。
  (二)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主要和肝、脾,肾病变及瘀血有关。因“脑为髓海”,其主要依赖旰肾精血的濡养(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肝、脾、肾病影响于脑而致头痛。
  1.盱阳上亢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又易升动,故有。肝为刚脏”之称。肝气的疏泄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只有在盱气疏泄正常的情况下,人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而不为病伤。反之,若情志不和,郁怒伤旰,则旰失条达,旰气郁结,气郁化火。《临证指南医案.郁.华岫云按》,。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火性炎上,火邪上扰清空之窍而致头痛。如果气郁化火日久,就要耗伤津液,使肝阴不足,旰失濡养。或肾水不足,大多为房劳伤精所致,水不涵木,致肝肾阴亏,肝阳亢盛,再耗伤肝阴,下耗肾水,使肝肾阴液更加不足,形成。恶性循环。。。旰为风木之脏。,风火相煽,火随气窜,上扰巅顶,则发为头痛。以上二者头痛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为单纯火旺,后者为化火伤阴或盱肾俱病,阴虚火旺。
  2.肾精亏虚
  多由于禀腻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久亏。《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的生成来源于肾,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因此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如果肾精久亏,脑髓空虚就会发生头痛。如果肾阴久损,阴损及阳(阴阳互根)或久病体虚,都会导致肾阳虚弱,清阳不展而为头痛。上述二者头痛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为肾阴虚,后者为肾阴阳俱虚,临床以肾阴虚为常见。
  3.脾胃虚弱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无不赖于气血的濡养。饥饱劳倦或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致使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再如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清阳,上蒙清窍而为头痛。
  4.瘀血头痛
  外伤或久病入络,均会导致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久病气虚,气不帅血,血流不畅。或头部外伤,气血瘀滞,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头痛随之而发。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诊治头痛,除详察病因外,并应从头痛之久暂、部位及虚实各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辨证施治,现分述于下;
  1.辨久暂;
  暂病之头痛,多因外邪所致,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久病之头痛,多因内伤所致,大多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若瘀血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2.辨虚实 .
  大抵外感头痛如风寒头痛,风湿头痛,风热头痛及内伤头痛之旰郁化火头痛多属实证.
  内伤头痛之肝肾阴虚头痛,阴血亏虚头痛多属于虚证,往往平素体虚.至于痰浊、瘀血所致者,则又虚中有实,自当分别施治。
  3。辨部位,
  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辨别头痛,若能根据经脉循行部位加以判断,则对审因施治,均有所帮助。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二、治疗原则 。
  治疗原则,一般说初病多实,治宜祛邪,以祛风散邪为主,但又要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治法,如风寒头痛,则以疏风散寒,风热头痛则以疏风清热,风湿头痛则以祛风胜湿为治。
  久病多虚,治宜固元气,以补虚为主,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瘀血、痰浊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肝阳头痛有虚有实,实者宜平肝潜阳,本虚标实者宜滋补肝肾之阴而平肝。如《景岳全书》说。。暂病者应重邪气,久病者当顾元气。就是此意。
  三、证治分类

  外感 .
  (一)风寒头痛
  症状分析。
  头痛时作,痛连项背一一风寒侵袭、阻遏清阳,且太阳经脉循项背。
  恶风寒,遇风尤剧一一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宣达。 ,
  常喜裹头一一寒属阴邪,得温则减。 ’
  口不渴一一风寒外侵,无热。 ’
  苔薄白,脉浮一一脉浮为邪在表、苔薄自为邪未传里化热。
  治法;疏散风寒。方药。.川芎茶调散为主方。 ,
  (1)方解;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通清阳,散风寒止头痛,羌活、白芷,疏外邪、散风寒,细辛,薄荷、荆芥、防风,升散上行、祛风解表,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
  (2)加减,若头痛剧,无汗,遇寒即甚,寒象明显可加热附片、麻黄。若兼见咳嗽。痰稀色白,可在上方基础上加杏仁、前胡、苏叶增强宣肺止咳之力。
  变证 , ,
  1.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治宜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2.如风寒之邪从凤府穴上入于脑,头痛脑户觉冷,项背恶寒,名为。脑风。。时作时止,一触即发,发时一般剧烈。痛连眉梢,常如牵引状,目不能开,头不能抬举,头皮麻木,治宜疏风散寒,理气止痛。方用神圣散加减.
  (二)风热头痛
  症状及分析。
  头胀而痛,甚则如裂一一风热侵袭,上扰清窍.
  发热恶风一一.风热侵犯营卫。
  面红目赤一一风热上扰。 、
  口渴欲引,便秘溲黄一一热邪伤津。
  舌苔黄,脉浮数一一冈热侵袭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 ’
  方药。桑菊饮加黄芩、栀子。
  ①方解。桑叶、菊花、薄荷,辛凉,散风,清热,黄芩,栀子,清肺胃热邪,连翘,苦寒清热解毒, .
  杏仁、桔梗,宣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2)加减。若症见高热,口渴、鼻干、心烦、舌红,少津等热甚伤津之证,.可加葛根以解肌,生石羔、知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咳嗽不爽,痰稠而黄,口渴咽痛,可于上方加川贝母,瓜蒌仁,沙参等以化痰生津。
  变证
  1.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苦寒降火,通腑泄热,方用黄连上清丸加减。
  2.若在夏令,多挟暑湿,临床表现为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濡数,治宜清暑利湿为主,可用新加香薷饮加减。若在秋季,多挟燥邪,.症见头痛发热,咽干口燥,烦热口渴,脉略数者,治宜疏风清燥热,方用桑杏汤加减。
  (三)风湿头痛 .
  症状及分析,
  头痛如裹一一外感风湿,清窍被蒙。此即昕谓。因子湿首如裹也。。
  肢体困重一一。脾主四肢。,湿困脾土,睥阳不达四肢。
  纳呆胸闷,大便溏泻一一湿邪困脾、健运失职。
  小便不利一一湿邪内蕴于肠道,不能分清泌浊。
  苔白腻,脉濡一一湿邪内停之象。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1)方解。羌活、独活,散风湿而止痛,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除风活血,燥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2)加减;若伴见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以降逆止呕。若见烦闷,纳呆,口苦粘腻,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此为湿郁化热所致,可加黄芩、黄连、黄柏,半夏以清湿热。如见胸闷腹胀,四肢困重,纳差,大价溏泻,可加苍术、厚朴、陈皮,枳壳等以燥湿和中。
`
  变证
  若证见喘咳痰多而胸闷,咯出不爽,恶心,纳呆,舌苔白腻,脉滑,此为内有痰湿,外受风湿所致,治以祛风胜湿,祛痰平喘,可合用二陈汤或三子养亲汤.
  内伤头痛
  (一)肝阳上亢 .
  症状及分析; ,
  头痛而眩一一盱阳亢盛,上扰清窍。
  心烦易怒,睡眠不宁一一肝火偏亢,扰乱心神.
  面红目赤,口苦一一肝火上炎。 、

  舌红苔黄,脉弦数一一旰火内炽之征。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1)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旰潜阳,黄芩,栀子,清泻肝火,牛膝、杜仲、寄生,补养旰肾,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行血祛瘀。
  (2)加减,如Et久不愈,头痛绵绵不已,腰痛腿酸、舌红脉细,证属肝病及肾。水亏火旺,可酌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杞子,石斛等滋养肝肾之药。若头痛甚剧,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溲赤,苔黄脉弦数,此主要是肝火偏旺,宜清旰泻火,.上方可加龙胆草、夏枯草,。
  变证
  1.若肝阳化风,血热上冲,症见全头胀痛,欲裂,太阳穴经脉隆起跳痛,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多梦易惊,甚则头晕目眩,口臭饮冷,舌质红绛,脉弦数。治宜清肝凉血,潜阳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 .
  2.若证见泛泛欲呕,吞酸嘈杂,口苦胁痛,嗳气频繁,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此为肝火犯胃,治宜舒旰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
  3。若痛在巅顶,为相火偏旺,循督脉上扰,不可辛散,宜滋阴降火,用三才封髓丹加减。
  (二)肾虚头痛
  症状及分析; .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一一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腰痛酸软,神疲乏力一一腰为肾之府,肾虚不能主骨,精虚不能养神。
  遗精带下一一肾虚则男子精关不固,女子带脉不束。
  失眠一一肾阴不足,心肾不交。
  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一一肾阴亏虚之证
  治法.补肾填精。 。
  方药:大补元煎。
  ①方解.熟地,杞子,滋肾填精,山萸肉,养肝涩精,山药、人参,当归,甘草,补益气血,杜仲,益肾强腰。 ’
  (9)加减。若遗精带下重者,如莲须、芡实,金樱子之类以收敛固涩。
  变证
  1。若脑内如蝉鸣,常伴有耳鸣,目眩,此为脑髓空虚所致。脑为髓之海,髓生于骨,骨属于肾,宜补肾阴为主,用左归丸加减。
  2.若头面阵阵轰热,面颊红赤,或伴汗出,属于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3.若头痛畏寒,面色咣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沉细无力,此为肾阳不足所致。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
  4.若头痛伴见面部浮肿,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怯寒神疲.舌质淡胖,脉沉迟,此为肾阳虚衰,气不化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三)阴血亏虚

  症状及分析。
  头痛头晕,耳鸣一一阴血亏虚,阴虚则旰阳上亢、血虚则脑失所荣。
  五心烦热,少寐多梦一一阴血亏虚,心肾不交,虚热内生。 ’
  遇劳则甚,神疲乏力一一血虚必致气虚。
  心悸怔忡一一血虚心神失养。
  面色咣白,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一一阴血亏虚之征。
  治法。养阴补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为主。
  (1)方解,熟地、当归、白芍j.补血养阴,人参、黄芪,益气健牌,白术、云苓、陈皮,健脾理气,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肉桂,导诸药入营生血,姜、枣、甘草,调和营卫。
  (2)加减:在临床上可酌加何首乌、杞子、菊花以滋养肝肾,如心悸怔忡甚者可选加枣仁、龙骨、牡蛎等以养心安神。
  变证
  若以气虚为主者,证见痛时悠悠忽忽,有空洞感,伴见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脉虚软。其主要病机是中虚而清阳不升,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升清,方用补中益气汤。
  (四)痰浊头痛
  症状及分析:
  头痛昏蒙一一痰浊阻遏清窍。
  胸脘痞满一一痰浊阻滞中焦。
  呕恶痰涎一一痰浊上泛。 .
  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一一痰湿内停之征。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1)方解,半夏、天麻平肝化痰,白术、云苓,健脾祛湿,陈皮,理气化痰,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2)加减,头痛甚者,可加蔓荆子、川芎。伴气虚者,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不泽可加黄芪、人参之类以益气健脾。若伴见口苦,烦闷,胸闷腹胀,口渴不欲饮,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此为痰湿郁久化热所致,可加黄芩、竹茹、枳实等以清热化痰。
  变证
  1.若伴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苔厚腻,脉弦滑,此为风痰闭阻经络,洽宜祛风通络,豁痰开窍轻者用牵正散,重者用涤痰汤加减。   
  2.如伴见咽喉不利,似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情绪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躁,此乃痰气郁结。治宜开结化痰以降逆气,方用半夏厚朴汤。 .
  (五)瘀血头痛
  症状及分析。
  头痛经久不愈一一久病入络,血瘀气滞。
  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一一瘀血内停,阻塞脉络。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一一瘀血内阻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
  (1)方解。麝香,开窍通闭,活血通络,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大葱、生姜,.黄酒,通阳以促血行,大枣,调和脾胃。 .
  (2)加减;麝香昂贵,但为本方主药,若无可暂用白芷代替(工0一工5克)。若气血亏虚者,加当归、熟地、黄芪、党参以补养气血。若头痛甚者可加全蝎,地龙、细辛、白芷以通络止痛。若兼寒邪者,可加细辛,桂枝以散寒温经通络. .
  变证
  若头痛缓解,仍有头晕健忘,心烦失眠,多梦易醒,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养心补肾,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注。应用通窍活血汤时,应注意煎法,麝香宜另冲。
  此外,临床上有一证,头痛急性发作而伴有雷鸣之响者,称。雷头风”。证为头痛伴有雷鸣声响,头面起核块肿痛,憎寒壮热。此为湿热毒气上冲,扰乱清窍。如《赤水玄珠.头痛门》所说:。夫此病未有不因于痰火者,善痰发热,热生风故也。核桃疙瘩皆有形可征。痰火上升,壅于气道,兼于风化,则自然有声,轻则或如雷之响,故以声
    辨证论治简表
┏━━━━┳━━━━━━━━━━━━━━━━━━━━┳━━━━━━━━┳━━━━━━━┳━━━━━━━┓
┃ 证型  ┃ 症 状                 ┃ 病机      ┃ 治 法     ┃ 方 药    ┃
┣━━━━╋━━━━━━━━━━━━━━━━━━━━╋━━━━━━━━╋━━━━━━━╋━━━━━━━┫
┃     ┃                    ┃ 风寒外袭,上  ┃ 疏风散寒   ┃ 川芎茶调散  ┃
┃ 风   ┃ 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   ┃ 犯清空,寒凝  ┃       ┃ 加减 ,    ┃
┃ 寒   ┃                    ┃         ┃       ┃        ┃
┃ 头   ┃ 脉浮 .                ┃ 络阻       ┃       ┃        ┃
┃ 痛   ┃                    ┃         ┃        ┃       ┃
┣━━━━╋━━━━━━━━━━━━━━━━━━━━╋━━━━━━━━╋━━━━━━━╋━━━━━━━┫
┃    ┃                     ┃ 风热上拢,阻  ┃ 疏风清热,  ┃ 桑菊饮加黄  ┃
┃ 风   ┃ 风,面红目赤,口欲饮,便秘溲贡,    ┃ 于脉络     ┃ 清利头目   ┃ 芩、栀子    ┃
┃ 热   ┃                    ┃         ┃       ┃        ┃
┃ 头   ┃ 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         ┃        ┃        ┃
┃ 痛   ┃                    ┃        ┃        ┃        ┃
┣━━━━╋━━━━━━━━━━━━━━━━━━━━╋━━━━━━━━╋━━━━━━━╋━━━━━━━┫
┃’风   ┃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吴胸闷,小 ┃ 外感风湿,清  ┃ 祛风胜湿   ┃ 羌活胜湿汤  ┃
┃ 湿   ┃ 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 窍被蒙     ┃       ┃ 加减     ┃
┃ 头   ┃                    ┃         ┃       ┃        ┃
┃ 痛   ┃                    ┃         ┃       ┃        ┃
┣━━━━╋━━━━━━━━━━━━━━━━━━━━╋━━━━━━━━╋━━━━━━━╋━━━━━━━┫
┃ 肝   ┃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或    ┃ 肝阳偏亢,肝  ┃ 子肝潜阳   ┃ 天麻钩藤饮  ┃
┃ 阳   ┃ 兼胁痛,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脉弦    ┃ 火上炎,上扰  ┃       ┃ 加减      ┃
┃ 头   ┃ 有力                  ┃ 清空      ┃       ┃        ┃
┃ 痛   ┃                     ┃        ┃       ┃        ┃
┣━━━━╋━━━━━━━━━━━━━━━━━━━━╋━━━━━━━━╋━━━━━━━╋━━━━━━━┫
┃ 肾   ┃ 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    ┃ 肾精不足,髓  ┃ 补肾填精   ┃ 大补元煎加  ┃
┃ 虚   ┃ 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失眠,舌红    ┃ 海空虚     ┃        ┃ 减      ┃
┃ 头   ┃ 少苔,脉细无力             ┃         ┃       ┃        ┃
┃ 痛   ┃                    ┃         ┃        ┃        ┃
┣━━━━╋━━━━━━━━━━━━━━━━━━━━╋━━━━━━━━╋━━━━━━━╋━━━━━━━┫
┃ 阴   ┃ 头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少寐多    ┃ 阴血亏虚,脑  ┃ 养阴补血   ┃ 人参养荣汤  ┃
┃ 血  ┃ 梦,遇劳则甚,神疲乏力,心悸怔忡,    ┃ 失所养     ┃       ┃ 加减     ┃
┃ 亏   ┃ 面色咣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         ┃       ┃        ┃
┃ 虚   ┃                    ┃         ┃       ┃        ┃
┣━━━━╋━━━━━━━━━━━━━━━━━━━━╋━━━━━━━━╋━━━━━━━╋━━━━━━━┫
┃ 痰   ┃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    ┃ 痰浊阻遏清窍  ┃ 化痰降逆   ┃ 半夏白术天  ┃
┃ 浊   ┃ 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        ┃ 麻汤加减   ┃
┃ 头   ┃                     ┃        ┃        ┃       ┃
┃ 痛   ┃                    ┃        ┃        ┃        ┃
┣━━━━╋━━━━━━━━━━━━━━━━━━━━╋━━━━━━━━╋━━━━━━━╋━━━━━━━┫
┃ 瘀   ┃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    ┃ 血瘀气滞,脉  ┃ 活血化瘀   ┃ 通窍活血汤  ┃
┃ 血   ┃ 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    ┃ 络阻塞     ┃       ┃ 加减      ┃
┃ 头   ┃ 薄白,脉细或细涩            ┃        ┃       ┃         ┃
┃ 痛   ┃                     ┃        ┃       ┃        ┃
┗━━━━┻━━━━━━━━━━━━━━━━━━━━┻━━━━━━━━┻━━━━━━━┻━━━━━━━┛

  如雷而为名也。或以其发如雷之迅速也。。治法当以化痰清火,除湿解毒,方药选用清震汤(升麻、苍术、荷叶)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尚有一种偏头风,又称偏头痛。头偏痛,半边痛是也。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往往在受风、感寒、天气变化时发作,其它如恼怒,烦劳、情志受抑制也可引起发作,大多系肝经风火所致。治宜平肝祛风清热为主。常用菊花、天麻,川芎、白芷、生石膏、藁本、钩藤、全蝎、地龙等药。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说。“在左属风,荆芥、薄荷,属血虚川芎、当归,在右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苓为主。又属湿痰,川芎、南星、苍术。属经验之谈。在临床上可以参考,但不可拘泥。着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栀子、黄芩、丹皮等。若偏头痛年久,大便燥结,目赤眩晕,此为肝胃火盛,腑气不通,宜大承气汤下之。如久病入络,可酌加化瘀通络之品,如桃仁、红花、赤芍等。
  偏头痛从广义来说,很多头痛偏在局部,皆属偏头痛的范围。所以有三阳经头痛分治法,即痛偏后脑为。太阳头痛。,用羌活、麻黄为引,偏前额者为“阳明头痛”,用葛根、白芷为弓!,痛偏两则为“少阳头痛”,用柴胡、黄芩为引。
  四、其它治法 、
  (一)验方
  1.羌活、防风、红豆各等份为末。吹鼻取嚏,风寒头痛立止。(《玉机微义》) .
  2.川芎3克 茶叶6克,水煎5分钟,饭前热服,治风热头痛。(《简便方》)
  3.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下,治风热头痛.(《永类钤方》)
  4.。散偏汤。;川芎30克 白芍工5克 白芷3克 郁李仁3克 治偏头痛。
  5.乌星散;制川芎、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o.9克,先煎川芎、 南星、细辛、地龙四味,菊花最后入,稍煎即成,分两次服,冰片另研极细,分做两份,临服药时冲入一份,服后略休息,头痛即止。主要治阳气虚损,清阳不足于上的头痛。
  6。地肤子同生姜研烂,冲酒热服,取汗即愈,治雷头风肿。(《圣济总录》)
  7.鲜旱莲草拧汁滴鼻中,治偏头痛。(《圣济总录》)
  8.制南星一两,荆芥叶一两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姜汤下二十丸,治风痰头痛不可忍。.(《济生方》)
  9.大栝蒌一个,去瓤研末,放入碗中,用热水泡之,去滓服,治风热头痛。(《圣惠方》)
  10。白芷、黄芩酒炒等份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下,治眉棱骨痛。(《丹溪纂要》)
  (二)针灸疗法
  太阳头痛针后顶、风池、大杼、昆仑等穴,阳明头痛针上星、印堂、头雍、阳白,攒竹等穴,少阳头痛针太阳,头维、率谷、列缺、中渚、侠溪等穴。头顶痛针百会、通天、行间、肝阳头痛针风池、百会、气海、肝俞,太冲等穴。
  [预防与护理]
   预防
  1。应注意生活规律,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外邪侵袭。 .
  2.饮食有节,特别是老年人,要吃素食, 避免动物油过多摄入。
  3,清心寡欲,避免过度的紧张,劳累,禁用烟酒,注意室内通风。

  4.在春季易发病季节,可用贯众9克 - 15克泡水当茶服,或用野菊花9克一15克,桑叶10克,混合泡茶。或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至10毫升,以一至二倍水稀释后加热,每次熏蒸二小时,每日或隔日熏一次,可用于空气消毒,预防传染。
  二,护理 、
  1.对于长期忧虑,紧张或过度疲劳引起的头痛,可以对项部肌肉进行按摩,热敷以行气活血。
  2.对于高热头痛,可用酒精擦浴,以降低体温。 .
  3。忌食荤腥油腻,坚硬难消化食物,若属虚属寒者,宜慎风寒忌食生冷瓜果。
  (结语} .
  综上所述,头痛的病因虽属多端,但在临床上辨证的关键,首先要分清外感、内伤,辨清虚实久暂。正如《古今医通。头痛》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一般外感头痛,由风寒、风热,风湿引起的为多见,应辨证而施治。内伤头痛主要以房事不节、情志不和、脾虚生痰、气滞血瘀为主,故治以滋补温养,平肝熄风,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要法则。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如肾虚头痛,阴血亏虚为虚,如伴瘀血则为虚中挟实,肝阳头痛有虚有实等,病情常复杂多变,必须分清主次,辨证而治。亦每有内伤外感相兼者,应表里兼治,或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治疗头痛必需找到所属之因,然后结合整体病理机转,进行治疗。除服药治疗外,针刺疗法对头痛亦有很好疗效,可以配合应用。.
  (文献选录)
  《素问.方盛衰沦篇》:“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素问.金匮真言论》:“春气者病在头。”
  《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灵枢.经脉篇》:“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中藏经.头痛》:“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其脉沉而急.”
  《脉经。头痛》:“小便难,苦目眩,头痛,腰背痛。”
  《济生方.头病论治》:“夫头者,……诸阳脉皆上至头耳,则知头面皆属阳部也。且平居之人,阳顺于上而不逆,则无头痛之患,阳逆于上而不顺,冲壅于头,故头痛也。”
  《本事方.头痛》:“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乃厥逆头痛也。邪气逆上阳经而痛,甚则发厥,头痛齿亦痛。宜白附子散.”
  《儒门事亲.头痛》。“夫病赤目经年不愈者,是头风所加之令人头痛。可用独圣散八正散之类。”。三阳热郁,头痛不敢见日光,置冰顶上,宜汗吐下。” 。
  《世医得效方.头痛》;。痰厥头痛,宜上清白附子丸、定风饼子芎辛导痰汤。真头痛,其痛上窜风府,陷入泥丸宫,不可以药愈。朝发夕死,夕发朝死;盖头中入之根,根气先绝也。。
  《医学纲目.头重痛》。。脉动作,头重病,热气潮者,属胃。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即愈。。
  《古今医鉴。头痛诸诊》。。头痛阳强,浮风紧寒,风热洪数,湿细而坚。气虚头痛,虽弦必涩。痰厥头痛,肾厥坚实。又曰,寸口紧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主头痛.。

  《奇效良方。头痛头风大头风》:“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多。少阳头痛,脉弦缓,往来寒热,柴胡为多。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羔白芷为多。太阳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疼为痰,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多。少阴头痛,三阳三阴经不流行两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多。厥阴头痛,顶痛吐痰,或吐涎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诸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多。诸气虚头痛,人参黄芪为多。为多者,主治实药也。兼见何证以佐使药治之,此立方大法也。。
  《血证论.晕痛》;“伤寒杂病,头晕痛者,风寒也。血家晕痛,则多是痰火,误用发散药,鲜不增剧。痰气上攻,头目沉重昏花,兀兀欲吐,首如裹物,右手脉实,阴雨增痛,是痰侯也。二陈汤加防风,川芎,黄芩,薄荷,细辛,石羔治之。病重者,消化丹治之。火逆晕痛,烦渴引饮,见火增剧,掉头更痛,口苦嗌干,溺赤便闭,左手脉数,是火症也,大柴胡汤治之,当归芦荟丸亦治之;轻者小柴胡汤加菊花。……又曰,头晕痛虽是两病,失血之人,往往兼见二证。由于血虚,则风动而弦,火动而晕。吾谓不分晕痛,亦不分治旰、治肾,总以四物汤加元参,枸杞、肉苁蓉、玉竹、天麻、细辛、知母、黄柏、山茱萸、牛膝。”
  《谦斋医学讲稿.头痛》:“内伤头痛可分虚和实两类;虚证发作缓,实证发作急,虚证多兼晕,实证多兼胀。其中虚证以盱阳为常见,实证以旰火为常见,说明肝病与头痛有密切关系。气虚和痰浊头痛,主要由于清阳不升,但一为中气不足,一为痰浊阻遏,根本上虚实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