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风吟楼 2023-10-05 发布于广东

#古籍里的历史#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州是象形字,作河水中有小岛状,表示水中陆地。

远古时期,人类大抵上沿河而居住,因害怕洪水,但又需要水,所以早期的定居点大多在沿河不远处的“小土丘”上,所以“州”就成了人们心中逾越不过的天然边界线。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大抵是以天然的山、河、湖、海来作为政区界线的标志的,因此,“州”字更具有自然地理区划的性质,所以“九州”不是真实的行政区划。

“州”字的行政区划名还是来源于“民户编制”。《周礼》“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间,使之相受;四间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赐;五州为乡,使之相宾。”这一州之内就存在二千五百家,朝廷就基于这些人派一名中大夫为长,之后“州”字在东汉就正式赋予行政区划之意。

至于“州”字原本表示“水中陆地”之意,就被新字“洲”继承。

國与邦

古代称诸侯的封国为“”或“”。

国也是个会意字,从口从戈,表示以戈守卫城池。从字形看,国最初指有疆界的地区,后来主要指国家,因为古代的国指的就是城墙以内的土地,而“邦”指的是城墙以外到“封(边界)”的土地。

邦,与“封”为同一来源,都是作植树于土堆之形状。古代“分邦建国”就是在边界上植树以示边界,所以“邦,国也。别而言之,则城郭之内曰国,四境之内曰邦。”二个字组词成“邦国”,或者“国邦”也是同样的意义。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邑与都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聚集起来,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个体的不足。而这种共同生活的“聚落”一般会在四周挖壕沟,有简单的防御工事,待到夏商时代,才会出现有一定规模“城墙”的城市出现。

能修筑城墙,通常有二种含义,其一,社会形态有了一定发展,可以组织大量的人干一些大型工程;其二,社会竞争加剧,不得不修建城墙防御强大的敌人。

邑是会意字,字上方是一座城池,下方是一个席地而坐的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跪”),意思是人居墙下,会人居住的地方。而“邑”在后面简化为“”,汉字中但凡带有“阝”边的,即与“城池”有关。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都”,从邑、者声。从邑,指城市而言;者声,表示音读。“都”本义指大城市,《史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神主牌位曰都,无曰邑。”以后又转指首都,国都,亦指京都,中央政府所在地。

郡与县

《邑部》“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当年赵国先祖“造反”时,为鼓励部下,就许诺“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所以在春秋以前,县是大于郡的。

而”郡“字可分为二部,一个是“邑”表示城市,一个是“君”,上部是“”,下部是“口”。尹像手执权杖形,或以手执笔形,本义是治理;口表发号施令。上下两部分合而会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之通称。

县也是地方行政区划名,到今天也在用。“县”通“悬”,意为“空悬”,商周之时各地土地都是被分封出去了,比如“君”字,而“县(悬)”表示此地没有被分封出去,暂时由国君派人治理。

春秋后期战国前期,各国经“变法”,取消“封君”全改为直属于国君的文官治理,所以“县“被保留了下来。至于”郡“能大于“县”,因为郡被赋予军事权力,且出现在边界之地,为及时应对各种情况,县被纳入郡国。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简单来说就是“三十六个”军事管制区。

乡与亭

是县以下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如今简化作乡。

乡是会意字,与“卿”同源,甲骨文从二人张口相对,“坐”在一起吃饭。远古时期能坐在一起吃饭必然是的血缘关系相近,且共同生活的氏族部落,由此引申为基层行政单位。

再者,能一起吃饭,意为二人关系好,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也是来源于此。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相当于公里设置一亭。

“亭”原本是军事侦查设备,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就亭的交通职能而言,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

说文解字——表示古代行政区划的“字”

说文里解释;“里,居也。从田,从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有了田和土地,才能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人才能得以生存,所以古人依田而居,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是一种具有耕地的乡村聚落。

“里”与“州”一样,也是因为户籍制度而成为基层行政单位,只是一里包括多少家,历来有很多争议。

另外,古代实行过“井田制”,施行“井田制”的地方必然形成聚落,成为里,“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里由此便成为一种长度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