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布衣”朱复戡,金石书画伴一生

 KINGSWEI 2023-10-0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为此,宁波市文联举办了2021“文艺与新时代同行”暨“百年伟业 艺心颂党”系列活动。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宁波日报报网文体新闻部、甬派文艺频道共同举办宁波优秀文艺作品评荐活动。评荐活动将以文艺简评的方式,对1921年以来由宁波籍文艺家创作或以宁波为主题、背景生产、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行回顾性评述、推荐,以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宁波优秀文艺家与祖国同命运、与生活齐步伐、与新文艺共生长的精神力量。

图片

28

    “江南布衣”朱复戡,金石书画伴一生

+ + + +

图片

朱复戡(1902年9月30日—1989年11月3日),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号复戡,以复戡号行,浙江宁波鄞县梅墟人,后迁居上海。

朱复戡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1989年11月3日,朱复戡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图片

朱复戡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中国书法篆刻史上最为杰出、最具风格的书法篆刻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

他的书法尤其是篆书、行书、草书,以其深厚的文字学养、超人的艺术天赋独步当代,傲视群雄。其书作以金石笔意入书,雄强浑厚、苍茫劲健,与同为鄞县乡友的沙孟海先生成为近现代中国书法“雄强书风“的代表人物。而其篆刻则以书入印,纵横自如、静穆劲健,方寸之间,尽显风流。

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重1.5吨。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内所铸58个大篆文字即为朱复戡先生所书。朱复戡先生以其冠绝今古的书画篆刻成就,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印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图片

朱复戡先生家学渊远,从小便极喜爱诗词、金石、书画。父亲嘱其一生“不从政,不经商”,希望朱复戡做一个纯粹的学者、艺术家。由此从小便为他请了晚清翰林王秉兰做老师,开始蒙学之训,读经、临帖、研画,攻读《说文解字》、临习《石鼓文》等,心追手摹、过目不忘。

朱复戡5岁开始临习大字,7岁时便在上海怡春堂,用集石鼓文字书写大字楹联,所作雄健浑朴、茂密刚强,颇有成人书家之风貌,并能释其意、解其文,引起众多看客与商家看好,所书对联一时抢购一空。据说当时吴昌硕的画卖4个大洋一张,而他小小年纪即卖2个大洋一张,可见当时其书颇为时人所爱,其“海上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图片

海上书画泰斗吴昌硕见其所作,亦大为惊叹,并亲切地称之为“小畏友”,两人遂成为“忘年交”。吴昌硕每每出席海上各种雅聚或重要的活动,都要带上朱复戡,一老一少俨然一对书画搭档,乃当时上海文化艺术界之一大奇观也。康有为也曾称赞他:“江南神童,名不虚传。”

吴昌硕先生极爱这个“小畏友”,时加提挈,并介绍其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增其见识与交游。时题襟馆为海上著名文艺社团,俞语霜任会长,吴昌硕先生为名誉会长,任堇叔、曾农髯、李瑞清、吴待秋、冯超然等会员皆为一时俊彦,而以朱复戡年最幼。

图片

同时,朱复戡之才名也得到了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张美翊之极大提携与厚爱,将其纳入门墙而耐心赐教,直到晚年返回故里定居。

张美翊指导朱复戡读书、为艺和做人,悉心栽培这位年幼的爱徒,带他拜见海上诸多贤达名流,文坛大家。硕彦雅集,鸿硕交游,朱复戡熏陶浸染其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亦为其艺术之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复戡震旦大学毕业后,又去法国留学。学成归来,张美翊嘱其继续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并坚持用功读书。眼界的开阔、视野的宏大和坚实的学养为朱复戡的艺术铺平了广阔的道路,使其书法篆刻作品极富学养气、浩然气,其亦曾云:“刻印刻什么?学问而已。”斯言至哉!

图片

朱复戡与刘海粟早年结为挚友,旅法归来后应聘为上海美专教授,讲授金石书画。刘海粟主张贯古通今,融会中外,朱复戡则致力于弘扬民族艺术传统,二人相得益彰。

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旧上海滩,朱复戡算得上是位“高富帅”的风流才子。上海解放后,他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1958年山东筹办大型展览缺乏书画人才,向上海市求援。上海市便将朱复戡派遣到济南。朱复戡后来又到泰安,并到泰安县政协当了一名驻会委员,终其一生,亦曾当过山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图片

改革开放以后,朱复戡先生开始构思平生最大的艺术鸿篇巨制。他广泛搜集资料,查阅历代关于泰山刻石的拓本资料,以明朝安国氏165字藏本为母本,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刻辞全文,逐字考证,补齐缺失的59个字。他一气呵成,用原汁原味的李斯小篆完成了《重建秦始皇泰山刻石》的书丹工程,整个碑刻形神兼备,古意盎然。恢复了峄山刻石的原貌,乃前人所未能及之事。

图片

朱复戡的草书风格在近代书坛独树一帜。他用篆籀笔意融入草书线条,形成了碑帖相张、茂密质朴、刚健厚实的艺术风格。朱复戡先生认为草书必须达到四个标准,方为上乘。一是草书要有法度,草法须自篆文出,字字有来历。

二是草书要有金石气,作草先须通金石,有无金石气,是朱复戡评介一件书法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标准,这一观点亦深受吴昌硕之影响,朱先生的书法创作也一直以金石气为追求目标。三是草书要有学术性,其创作来源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四是草书要有实用性。

图片

朱先生行草书作品大多为自作诗、题跋、序稿以及各类书函信札,很少有抄录前人诗文的纯创作作品。朱复勘对行草书实用功能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手札信函往往自然率意、随手而出,从而也最能体现出书写者的学识、胸襟、情趣、个性与艺术水准,无意于佳乃佳也。

朱复戡一生钟情篆刻,亦钟情治学,钟情绘画人物、花鸟等,观其大作,高古蕴藉、朴茂天机,均为一流上乘佳作也。朱复戡先生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吴昌硕曾告诫他:“一点也不能差!”朱先生一生铭记并实践着。朱先生一生篆刻作品数以千计,现尚存印拓近两千张。最早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复戡《静龛印集》时,才25岁,虽是早期作品,其中有些印尚沿袭明清印风,但也已注目于战国和秦汉遗迹,开始作古玺、拟汉印。《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完成于50岁那年,是一部中年时的力作。1986年亲自审定出版的《朱复戡篆刻》,则以中晚期作品为主,也编入一部分早年之作。

图片

著名书画金石家马国权先生在《近代印人传》中对朱复戡的篆刻评价曰:“金文喜作商末周初之体,气势雄劲,凝重浑穆。每以增点填实及加重捺刀之法调节字之重心,或将笔画改正为斜,变直成曲,易方为圆。而挪移偏旁,变正为反,易左右或为上下,亦常用之。非彝铭烂熟胸中,不易为也。而作书之巧于虚实浓淡、收放,妙于长短相间,屈曲绕缭,大阖大开。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斗牛,阴刚之气摄人心魄,揆诸历代书法大家,亦不多见。”可谓评点精辟,一语中的,实至名归也!

图片

曾经沧海难为水,金石书画伴一生。朱复戡晚年自称“江南布衣”。他在《白头吟》一诗中写道:

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书画刻。

闻之先辈谆谆言,书刻先须通金石。

青铜白玉石刻画,穷究深研不忍释。

跋履山川访名器,博览精鉴识宝物。

详证纹饰辨年代,纵观文字溯甲骨。

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

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巾纳。

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相识。

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

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

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

浸淫於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

举目但觉远处清,揽镜忽诧头毛白。

欲登造极学至老,孜孜一生废寝食。

……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宁波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