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节气,民间有“3怕2忌1不露”的说法,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简食记 2023-10-06 发布于山东
寒露,这个节气的名字,便如一首秋天的赞歌,满载着金黄的收获与霜冷的诗意。它在农历的九月,紧随白露之后,为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至此,夏日的炎热已完全消退,而冬天的严寒尚未到来,故称为“寒露”。寒露的诞生,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早在两千多年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便有这样的描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不仅揭示了寒露时节气温下降,露水逐渐寒冷的特点,也传达出古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敬畏与赞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诗意的节气,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寒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夜白”,正是对寒露时节的生动描绘。
寒露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此时,人们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在饮食上,人们可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药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寒露时节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人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晨跑、太极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寒露节气将至,民间有“3怕2忌1不露”的说法,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怕”
1:“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风是一种在寒露节气前后出现的冷空气,它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导致粮食减产。人们害怕老年时的贫穷,就像农作物害怕寒露风一样。在寒露这一天,人们会早起给神佛上香,希望他们保佑有一个好天气和好收成,不要让寒露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2:怕湿,秋雨绵绵是秋天的一种典型天气现象,这种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带来一些影响。由于湿度大、日照少,这样的天气容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如果收获后的粮食不能及时晾干,就容易发生霉变,影响品质和价值。
3:怕霜冻,寒露时节出现霜冻,就会对农作物,尤其是晚熟的谷物如稻谷、玉米等造成危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这句话,前半句是说棉花在八月份的时候,如果碰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就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收成。而后半句则是说稻谷在寒露时节,如果碰到霜冻,就会导致稻谷受到冻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2忌”
1:忌运动过量。
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但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同时,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
2:忌盲目秋冻。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春天要多穿衣服,秋天则可以适当少穿衣服,让身体适应寒冷的天气,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是,“秋冻”不是盲目地挨冻,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来适当增减衣物。
在寒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如果盲目秋冻,容易感冒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来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1不露”
1:不露脚。
由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足部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此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却病延年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