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渐凉,田禾喜黄

 曾仕强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文/淡月疏影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宋·苏泂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离开的意思。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地面温度逐渐下降,暑气渐消,意味着酷热难耐的夏天走到尾声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半个月前才写过“立秋”,刚过完“秋”,怎么又回到“暑”了?民间有一句谚语:“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

记得在曾经的岁月里,当夏天的晚霞不那么炙热,晚风中有了一丝丝凉意,墙角的蛐蛐儿起了叫声,隔壁的老奶奶会摇着蒲扇,说“处暑天不暑,送走秋老虎”。

原来,处暑才是一个真正从夏到秋过渡的节气。

处暑时节一到,秋凉渐显,人们感觉身上舒服了,秋天才算是真正的来了。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一民间谚语“处暑后十八盆汤。”清代顾铁卿《清嘉录》也曾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

意思是说,进入处暑后还要再经过18天的流汗日,每日以一盆水洗澡,秋季的寒凉才真正来临。

古人云: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当老鹰感知到秋高气爽时,便开始狩猎贴秋膘,囤一身热量好过冬。它们将猎物一一陈列,如同祭祀。鹰不猎有胎之禽,所以古人尊称它为“义禽”。

二候天地始肃。当绿叶缓缓转黄时,天地万物开始凋零了,呈现一股肃杀之气。风过秋凉,叶落秋声,古代常在这一时节处决极刑犯人,谓之“秋决”。

三候禾乃登。禾为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粮食的总称。白天庄稼吸收日光养分,夜晚风凉好贮存。庄稼收割的日子渐近,春播时汗流夹背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人们满心喜悦,庆祝五谷丰登。

对农人来说,秋收是季候中的头等大事。“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过后,稻谷,高粱像被催促一样,逐渐饱满起来。

大豆、绿豆,花生、红薯等农作物也逐渐圆熟,风中飘着香气。地里的棉花笑呵呵咧着嘴,露出雪白的绒花,等人采摘。

民以食为天,从农耕社会开始,粮食的丰收,意味着全家人能饱暖过冬,五谷丰登意味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没有什么比这更喜悦的事了。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因为家里劳动力少,很小年纪便参加了农业劳动。那时候物质贫乏,生产工具简单落后,每到暑假“双抢”时,我和弟弟就像大人一样,带着镰刀,冒着烈日,去稻田收割稻谷。

一块弯月形的稻田,沉甸甸的稻子,经过我们的收割,变成一铺铺整齐的稻铺。

虽然我们晒得满脸通红,胳膊被禾叶边撕拉出一道道血口子,汗水落在上面火辣辣地疼,但在大人们的催促和“割完有西瓜吃”的诱惑下,我们还是奋力地继续着。

稻子收割完,要在田里晒一下,晒干露水,然后乘着午后的烈日,收铺成捆。

大人们捆稻谷,我和弟弟抱稻谷,两个小小身影在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忙碌着。抱完这一铺,还有很多铺,一行行稻铺,像数不清的阶梯,永远走不到尽头。

汗水从额头流进眼角,又淌到嘴角,明晃晃的日头直烤头顶。有几个时刻,我感觉被一堆熊熊燃烧的柴火包围,热得快要窒息,随时会晕倒在稻田里。

“双抢”除了抢收,还要抢种。收割完第一季稻谷,紧跟着要开始插第二季秧了。

我和弟弟跟着大人们凌晨5点起床,拔秧,插秧。刚到水田里,天蒙蒙亮,鸡还在打鸣,到早上8点多钟时,我们已经拔了两大筐秧苗了。

齐刷刷,绿油油,像挤在操场上准备做早操的我们,特别好看。

吃过早饭,就开始插秧。这个时候堂哥,堂姐还有村里叔伯们会来田里帮忙。

他们从左到右呈一字形排开,每人各占一方天地,一起弯腰,一起下秧,有说有笑,十分热闹,辛苦的农活在此刻变成了一件开心事。

这么多人的加入,我和弟弟感到有盼头了,觉得插完一亩田,不是那么困难了。于是使出全身力气,紧跟着他们,一行行认真地插秧,生怕掉队被包围在田中央,那可真丢人啊。

到了晚上8点钟,天全黑了,秧基本上插好了。我们挽着裤腿,拎着鞋子收工回家。

第一件事,就是奔赴门口的池塘,跳进去痛痛快快地把手,脚洗干净,然后回家吃晚饭。

洗完澡往身上拍一层又香又冰凉的祛痱粉,躺在屋外的竹床上,看夜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眨眼睛,看萤火虫在床前飞来飞去,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除了插秧,还有一些其它农作物也需要在此时播种,比如大白菜、萝卜等冬季蔬菜。民间也有“处暑种荞麦”一说。

收割完稻谷,插完秧,“双抢”基本算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晒稻谷,碾新米,享用新米做成的美味。比如晒阴米,磨米粉,酿米酒,打米粑。

做好这些,按规矩先要敬祖先,还要敬土地爷,最后才是人吃。直到这个时候,整个“双抢”任务才算全部完成了,我们也要开学了。

耕耘繁忙,秋收秋种,对于农人而言,处暑就是这样一个农事过渡的节气。金色丰收不是最终的结束,而是又一次耕耘的出发。

每一次收获,都是上苍的恩德与眷顾,无论那一年收成好或坏,庄稼人心中只有敬天,感恩,纯朴而赤诚;每一次的耕种,都是向土地的虔诚叩问,家人的饱暖和美好日子的期盼,全然托付其间。

如今,我们已生活在城市,依循时令去耕耘和收获的那些场景,逐渐变得模糊,但与乡亲们共度的那些日子,他们朴素的生命观,依然影响着我,教我在前行路上,低头行路,抬头敬天。

陆游曾言,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之后是一段风光无限好的时光,新秋景色巧妙对应着季节,季节记录着人间常情。

祖辈通过笔记言传、将这一时节的大恩与大美延续至今,教我们不能忘记。

· end ·


作者简介:

淡月疏影,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热爱散文,诗歌创作,出版散文集《山间问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