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油翁》选入初中课本时,最后一句为何会被删掉?你看它说了啥

 无风起念 2023-10-06 发布于广东

历史的长河中,文献的传承往往伴随着删减和变动。其中,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卖油翁》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那么,《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何被删去?这一句又写了些什么呢?

《卖油翁》是北宋时期欧阳修所写,描述了文状元陈尧咨因其骑射技术而自负,却被一个卖油的老者用其灌油技巧给予了教诲。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宋代的社会风貌,还传达了“熟能生巧”的人生哲理。然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却在后来的教科书中被删去,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好奇和探讨。

陈尧咨,一个因其骑射技术而自负的文状元,他认为自己的技艺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当一个卖油的老者经过他的府邸时,用其灌油技巧给了陈尧咨深刻的教诲。

老者的技巧看似简单,但却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磨练。这使陈尧咨深感惭愧,他意识到,无论是文还是武,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磨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科书中的《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去,这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好奇。原文的最后一句是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这句话中提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庖丁解牛,另一个是斩扁斫轮。

庖(音:páo)丁解牛,是庄子的一则寓言,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一个名叫“丁”的厨师为魏文惠王杀牛,顺应天然之道从筋骨之空隙游刃有余,并借机讲述道家养生的道理。

轮扁斫(音:zhuó)轮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天道》,轮扁是春秋时齐国造车高手,名扁;“斫轮”是指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用来比喻技艺高超。

这两个典故都传达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但与《卖油翁》的主题有所出入。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句话被删去。

《卖油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还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作者的深思熟虑。从陈尧咨的自负,到老者的教诲,再到文章的最后一句,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卖油翁》是一篇传世之作,它传达了“熟能生巧”的人生哲理。文章的最后一句虽然被删去,但它仍然是这篇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卖油翁》这篇文章,虽然在教科书中有所删减,但它所传达的信息,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技能,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磨练,才能真正掌握。而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地深入理解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自负,但最终被他人的真实技艺所震撼的时刻?期待在评论区听到你的分享和故事。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