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与社会的横切面:巴黎国际电影节上的华语作品

 耐观影 2023-10-06 发布于泰国
撰稿&翻译&排版:llll
审稿: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届巴黎国际电影节(Pari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在上周日顺利闭幕。本届电影节以“变革”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43部优秀作品进行放映,共有5部华语影片入围。
 
其中,陈伊如导演的《夏青》和刘泽导演的《来处是归途》都聚焦于特定人群或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特殊环境中,通过记录细腻的感情流移刻画出各不相同但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一、手语、梧桐、红色水彩
 
导演陈伊如毕业于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电影制作专业,辅修心理学及美国手语专业,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聋重听教育在读硕士。她选择了一个较少被人提及的人群——“聋人”来作为影片描述对象,并同时为“酷儿”发声。影片所抓取的社会属性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存在,甚至在“聋人”的表达方式中,并没有确切的LGBTQ的表述方式。
 
短片记录了一个听障男孩,一边面对着自己热爱的舞蹈,另一边面对聋人母亲对舞蹈的排斥,从迷惘、犹豫到慢慢坚定的过程。
 

夏青是影片中男主角的名字,但却几乎没有在影片中提及,更多的是为影片奠定了潮湿季节下青涩酸楚的感情基调。影片英文名字为《Handscape》,可译作“手形线”,手即是肢体,也是听障人群的表达途径,它承载着不同情绪,情感变化也从指隙手掌间传达出来。
 
由于主要人物的特殊性,作品相较常规影片来说少了很多对白,整体氛围安静,但这并没有妨碍叙事节奏的推进。相反,手语无声的表达给影片矛盾的设置处增加了更多的张力。
 

人物刻画方面,主演为“重听人”,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完成度很高。另外,喜欢用红色水彩笔给自己的指甲涂色、不舍得减短头发以及路灯下梧桐小街得独舞这些细节处理,都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二、失禁、失望、失去
 
《来处是归途》上映于2020年10月,并且是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从山西出发单元的最受欢迎影片。影片将镜头对准了阿兹海默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面对阿兹海默症时的无奈和无力。影片所讨论的内容,不仅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还有“病人尊严”这一议题。影片改编自作家李燕蓉的《等待》,但将观察视角从秦牧换位为了家庭内部的小女儿夏天,通过她对父亲病情变化的感知,来推进整部电影的叙事。
 

父亲病情加重,在长期辛劳的照顾下,且目睹他作为病人一点点失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母亲和小女儿都渐渐处于崩溃边缘。父亲的失望来自于自己,偶尔清醒的状态下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一家人“正常生活”的阻碍;母亲的失望来自于大女儿,没有时间只能用金钱弥补的孝心;小女儿的失望来自于男友秦牧,得知家庭情况后忽然杳无音讯,再次回来时更多的是对性的依赖。
 
角色塑造方面,影片将拍摄背景放在了山西,大部分演员使用了山西方言作为对白语言,别具特色。但方言使用有好有坏,比如女主演的戏份大多为普通话对白,在听觉的整体度上略有缺憾。其次,本片的两位老演员表演出色,在情绪的拿捏和表现上都呈现得非常自然。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家庭题材作品,疾病、养老、爱情、死亡以及影片最后一部分的魔幻现实主义,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很多,或许在一些方面还略有欠缺,但导演将家庭生活中最现实的一面剖析出来,且点到即止没有刻意放大,瑕不掩瑜。

第三届巴黎国际电影节详细信息:
描述疫情时代的《原地生长》等五部华语电影入围本周举办的巴黎国际电影节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