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淅川文化散文之三十五 楚国保存并传承的文献资料

 丹阳楚风 2023-10-06 发布于河南

  

楚国保存并传承的文献《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梼杌》更是灿烂辉煌,彪炳千秋。 



淅川文化散文之三十五

楚国保存并传承的文献资料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楚国保存并传承的文献《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梼杌》更是灿烂辉煌,彪炳千秋。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30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聚的意思”。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那么,传递这些信息的载体是什么?古书上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近年来,有学者开始意识到“坟”、“典”、“索”、“丘”也可能是指不同的图书符号载体。
《梼杌》是楚国的国史。《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就是说,《梼杌》与《乘》和《春秋》是同一类书。
《梼杌》今已失传,然而据美国楚文化研究学者蒲百瑞先生考证,《春秋》和《左传》都记载有楚国的大事,对于公元前605年以前楚国发生的大事,《春秋》只记载42件,《左传》却记载96件,相差的54件,可能源自楚国国史《梼杌》。
《鬻子》是楚人始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的语录,其中不乏治国之道。刘勰《文心雕龙》云:鬻熊知道,文王谘询。遗文馀事,录为《鬻子》。《汉书·艺文志》记有道家《鬻子说》二十二篇,小说家记有《鬻子说》十九篇。
《鬻子》一书原文序言说:“鬻子博怀道德,善谋政事,故使周文屈节,大圣咨询,情存帝王之道,辞多斥救之要,理发致通远,旨趣恢弘,实先达之奥言,为诸子之首唱。织组仁义,经纬家邦,垂劝诫之风,陈弘济之术,王者览之,可以理国。吏者遵之,可以从政.足使贤者励志,不肖者涤心。
语日: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恩无邪,言而不朽,可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钦。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干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风岁。聊为主解,略起指归。驰心于古之上,寄怀于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为君子,幸无忽焉。”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华州逄行珪在给皇上呈递的上表中称:“鬻熊为诸子之首,文王则圣徳之宗。熊既文王之师,书乃政教之体。虽篇轴残缺,提举犹备纪纲。譬彼盘盂,发扬有愈。臣家传儒,素积习忠良,覩明主奉师之踪,览贤者尽义之道,循环征究,妙极机神,敢率至愚,为之注解。研覃析理以叙私情,剪截浮辞用申狂瞽。伏惟陛下,则天垂训,越极宣风,稽太上之至和,兴帝王之炯诫。”
“股肱谅直,献替无疑,大举贤良,宁济区宇。四海革面,八表宅心,务本修文,垂拱无事。臣以草莱卑贱,识度庸浅,荷尧沐舜,击壤讴歌,周施政教之端,属听太平之咏,志存缀辑以述矢言。简牍难周,辞意斯拙。谨以缮冩,奉献阙庭。庶日月昭明,布余晖于漏隙。时雨咸泊洒余润于纎枯。望报尘露之资,岂议沉舟之楫。天威咫尺,神魄震惊。”足可见《鬻子》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可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梼杌》、《鬻子》等,都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而每一部这样古老的典籍都是一座信息金字塔。
楚人之所以拥有这些古老的典籍,正说明楚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优秀的一支。楚文化正是随着楚民族的发展,以华夏母体文化(中原)文化素质为基础,不断吸收异地文化的亮点而向前发展,从而使楚文化发扬光大,最终成为炎黄文化的主流。
可以说楚文化是史前至战国时期中华各民族文化溶融凝聚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它为秦汉以后博大精深的大一统汉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彪炳千秋的楚文化,则发祥于古丹阳今淅川,淅川人不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本文摘编自《大楚始都》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