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饮子----我的治痒方之四

 昵称永恒de爱 2023-10-0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前面已述治痒三方,其中龙胆泻肝汤治瘙痒的湿热证而以热象偏盛;消风散为四法合一方,广治风寒湿毒于一体;败毒散为气虚感寒者设,泛治偏寒瘙痒及疮疡初起,鼓邪外出。今阐述当归饮子治瘙痒证之血虚生风者。这样,使人便有一种治痒较为完善的选择。

方 剂 浅 释

1. 该方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组成。

功用: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外感风邪,经久不愈,耗伤阴血;或素体阴血亏损、虚热内生,又感风邪者,皮肤瘙痒,入夜尤甚,或身起皮疹,或不起,或毛发脱落,舌淡红,苔白,脉弦细者。

2. 方义:细看药物组成,该方由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而成。也可视为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血,生地凉血清热;何首乌补肝肾而益阴血;黄芪补气生血,且黄芪药性升浮,外达皮毛。可固腠理;防风、荆芥穗、白蒺藜祛风止痒;甘草缓中,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养血祛风之效,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养血益气药物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如黄芪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四物汤具有抗缺氧,抗自由基损伤,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荆、防、甘草有类肾上腺激素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的功能、作用,很符合中医“血虚风痒”。

应当注意的是:本方为滋阴养血祛风之要方,凡有外感风邪症状,如皮肤瘙痒、风疹、毛发脱落等,并兼有阴血亏损之象者,均可使用。但无阴血亏损之象者慎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老年性皮肤瘙痒证等外风为患而又兼有阴血亏虚者。

图片

病 案 举 例

图片

例1

患者:杨*雄,男,77岁,家住本市泗神庙,2020年7月1日就诊。

自诉:全身皮肤瘙痒,下肢尤甚,抓有皮屑脱落,入夜尤甚,反复发作已半年,在他处治疗少效,经人介绍,转求我处,察面色苍老少华,消瘦,皮肤无疹块,可见抓痕,下肢静脉曲张。睡眠欠佳,夜间瘙痒难眠,大便偏干,小便急黄,饮食尚可。既往无基础病而有跌伤史。查脉弦细,舌质偏淡,苔薄白。综上所见,四诊合参,拟诊断为血虚风燥,属老年性皮肤瘙痒证,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当归饮子为基方,每天1剂,分3次服,外用第3道药水外洗下肢,并嘱静心勿躁,忌食生冷辛燥。

该患者先后6诊,历时月余,基本治愈。自诉瘙痒减退,面色转润,肤无脱屑,较为滋润。

按:此患者年老、病久,一派血虚兼风疾之象,且抓住了血虚为本,风痒为标的辨证要点,选用当归饮子是正确之举,并能守法守方,6诊达的,一气治愈。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且坚持治则不变,个别药味随证加减而获效。这里要再温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含义,确为先贤之经验。

据证,此语出自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在治疗行痹时的治法时所云:“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从此处看,只治风痹。可为医者细思,血在风证的发生、发展,转归整个病程中都起着十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虚证的血虚,实证的血热、血寒、血燥,亦或虚实互见的血瘀等,皆可引起风证瘙痒。由于其文字易诵上口,文意深刻悠远,又能切合指导临床实际,因而广为医家所重视,运用、充实和发展。以皮肤病为例,历代治疗风证皮肤病的名方甚多,当仔细分析其药物组成,每方之中几乎都蕴含治血之法,其中尤以养血活血和凉血治风等方为多,如上述消风散就是四法合一,不泛有养血之法。而此方则更明确。

根据李氏的本意,治疗外风都包含着从血论治这一思路,通过补血、养血和活血,促使气血流通,各种致病因子及病理产物尤甚是风邪随血的运行而接触,例如他列于“风痹”——行痹条下的防风汤,如意通圣散等,都使用了当归,甚至某方还加了首乌,便是此意。追溯早于李氏者,也有医家就有治外风先治血的先例,以行气治血,温经活血,凉血活血而收著效者。笔者用当归饮子就是基于此,并且临床疗效较好。

图片

例2

患者:徐*宏,男,54岁,家住本市九华,2022年4月1日就诊。

自诉:遍身皮肤起疹瘙痒,反复发作多年,经多方医治有效,但间时复发,有时也可自行消退,西医曾诊断为荨麻疹,伴身热,遇气候变化复发,平时易感冒,短气,鼻塞,畏寒,纳食一般,睡眠欠佳,大便稀溏,小便可。苦于时起时止,西医不能根治,寻求中医。查脉浮细无力,舌淡,苔白,面色少华。细询,既往无类似病史和家族史,但对某些食物和气候季节交换时发作,综上所见,拟诊断为风丹兼鼻鼽,治宜养血疏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味,嘱其注意御寒,饮食清淡,戒吃鱼腥海味,适当锻炼,坚持治疗。

按:该患者甚与医者配合,除戒口和坚持适当锻炼外,还坚持治疗。前后约10诊,历时近3月,基本治愈,无感冒和瘙痒,也无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大便正常,精神转佳,自认为体质增强,面色转润,已无畏寒倦态。遂宣告治愈。医嘱下段仍需注意,饮食宜忌及生活调节和心情愉悦。

此病例能在3月左右治愈,总结回顾,还是做到了如下几点,其一,诊断较准,用药较当,医患合作。反之仅凭医方,也难奏效。所以首先是诊断要明确。患者年龄偏大,《》云:“年40而阴气自半矣。”今患者已过天命之年,且病程较长,并有短气 、乏力、面色无华等虚象表现,又脉舌支持,选用当归饮子加桂枝汤较为合适。当归饮子可补气养血,加桂枝汤可调和营卫,且当归饮子中含玉屏风散和当归补血汤等方意,这样加减更为对证,而不是一味考虑为血虚证,治此内则调和气血,外则调和营卫,使之不受感冒,反复拉据之势,以达求安内镶外之态。由于病用药宜精而不宜杂,方中选药精准,这二点保证了疗效的前提。其三,医者要有同情心,急病人之急,痛病人所痛的德性。这样的慢性病,只能缓缓功。在保证心态静好的前提下,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须的。还有忌口对于皮肤病、久病等慢性病也十分重要,这样多管齐下也收到了疗效,诚于《千金要方》上云:“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之大经也。临床可见,养心就是养德,养就是修养,净心。心无杂念,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凡医患能做到者,可保全疗效。

用 药 指 南

鉴于皮肤病发生在一些特殊地位,笔者认为,除辨证论治外,若需加入一些能到达部位、症状的用药,其效果会为显著。

01

如眼部周围,可酌加青葙子、菊花、谷精珠;

乳中结块可酌加橘核、蒲公英;

在耳部可酌加柴胡、远志、石菖蒲;

02

在鼻及周围可酌加黄芩、栀子、桑白皮、枇杷叶;

在唇周可酌加石膏、藿香、黄芩;

03

在阴囊可酌加炒杜仲、沉香;

在女阴可酌加蛇床子、韭子;

若按症状加药,则要关注痒和痛二字的含义,一般认为:痒多风,痛多寒,所以痒和痛存在区别,用药也需分辨。大凡皮肤及黏膜发痒,或如虫行者,此乃当今与过敏有关,药用僵蚕、虫衣、苍耳、蛇退、地肤子、鲜白皮、钩藤、白蒺藜、徐长卿等;大凡皮肤炘红灼热刺痒,痒如芒刺者,宜凉血止痒,药用紫草、茜草、希签草、旱莲草、连召、丹皮等。

要知道疼痛是疾病的首要信号。大凡有症状者,就须高度警惕和关注。如:痛在后脑部位,可加熟地、羌活;痛在右侧颞部,可加茺蔚子、地龙、川芎;痛在左侧颞部,可加蔓荆子、川芎;痛在前额,可加白芷、苍耳;痛在头顶,加丹参;痛在眉棱,加钩藤、三棱、莪术、牡蛎;痛在咽喉部,可加银花、干萝卜缨子、土牛膝等。

还有根据皮损情况及药对和外用等的用药,现则不以赘述,容留余地。

体 悟

      凡病:“初病在经,久病在络”。这是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述,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盖初为气,结为经,久则血伤入络”,这里提示和理解为: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位由浅入深,病情会由轻到重。医者应根据这一现象而设计治疗思路,这点虽不经典,却确是经验。笔者哆哆嗦嗦,道出了治疗皮肤瘙痒的一些思考和借鉴先辈的方法,取得了一些疗效。但肯定也有失败之处,此仅报喜滤忧而已,但只有心系病人,扪心自问,良心还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立于人们的口碑之中。

图片

作者:陈厚忠 编辑:Zix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