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嘏登楼望月,思乡怀亲,四句诗,第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读书工 2023-10-07 发布于浙江
晚唐时期的诗人赵嘏,他的诗歌名气很大。特别是有一首七律《长安秋望》,其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受到大诗人杜牧的赞赏,并称他为“赵倚楼”。

古人喜欢在江边建筑楼台亭阁,以供游人休息或登临远望。人们观赏美景,感慨系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崔颢的《黄鹤楼》等。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这首诗也是一首登楼之作。他登楼望远,眼前江水滔滔,触景生情,写下七言绝句。四句诗,意境优美,其中“月光如水水如天”成为经典名句。

独上江楼思渺然
诗歌的第一句开门见山,就是写的登楼。举头望明月,低头看大江。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无人为伴孤单寂寞的处境。
面对这浩瀚无边的夜色,没有胸怀激荡,而只有凄凉的“思渺然”。这愁思就像江水一样悄然而至,又渺茫地逝去,一波一波叩击心弦。
古人登高必有所思,正如王维诗中所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登岳阳楼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发出深沉的感叹。

月光如水水如天
第二句意境突然开阔起来。天上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澄澈的清晖不只是弥漫了夜空,而且还挥洒在这浩浩东去的江水之上。
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莽莽苍苍的虚空,被这月色给充满,给连接了起来。月有光,水有波。立体与平铺交错,波光粼粼。
在水波的无穷无尽之处,尽目光之所能及,天和水又形成了一条天际线。月色如银,水波如银,天空如银,月和水和天,浑然一体。

同来望月人何处
第三句诗人感情又是一顿,他没有欢乐陶醉,而是陷入沉重的寻觅之中。环顾四周,从前那个一起登楼的人,现在又去了哪里。
昔日共同登楼赏月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转眼之间,已物是人非。是岁月流逝,还是人事消磨?此时此刻,诗人凭栏俯视,再好的大江明月也无心留恋。
诗中的“同来”和前面的“独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地重游,没有给人带来欢乐,反而勾起往事,让人心痛不已。

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歌的最后一句深沉地作结,不管千变万变,这里的风景却没有变,它和去年没有什么大不同。言外之意,风景是永恒的,人却短暂。
作者登楼,没有享受到欢乐,却充满了忧思辛酸。这些辛酸是什么,诗歌没有明说。从“风景依稀”来看仿佛是在感叹,人类在无穷宇宙面前是何等的短暂和渺小。
但从“同来望月”来看,有可能是感叹亲戚朋友、妻子家人,抑或是作者的同僚发生的离乱变故。

总的来说,这首诗望月怀人,有三个特点值得留意。一是风格空灵淡雅,虚实结合如“独上江楼”是实写,“思渺然”是虚写,一句话中尚且如此讲究,难怪全篇就显得空灵飘逸。
二是巧妙地运用对比,诗意跌宕起伏。如第一句和第三句登楼的今昔对比,如第一句孤独心境和第二句月光如水浪漫色调的对比,使得诗意一抑一扬,高低错落。
三是写景工细,“月光如水水如天”堪称一绝。最突出的是月水天的连环比喻,还有水字的顶真,如字的反复回环,给人展现了一个“江天一色”的皎洁境界。

古人写望月的诗歌名句很多,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李白有“疑是地上霜”。赵嘏的“月光如水水如天”毫不逊色,触景生情,堪称千古名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