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杭盖2020 2023-10-07 发布于辽宁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正念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心理实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成为热门话题。

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正念”的帖子和话题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无论在小红书、微博还有抖音,我们都能发现,大家对其兴趣愈发浓厚。

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正念冥想体验,诉说它是如何帮助自己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还有人分享了正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改善注意力集中到减轻压力,再到提高情感稳定性。

网络上对“正念冥想”和“正念练习”等的解释和应用层出不穷,但对于“正念”这一概念,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之前带冥想活动时,总会有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私下来问我:“老师,正念是不是指大脑中都是正确的想法啊?”而我总会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正念是一种深刻的觉察方式,让我们能够接受并理解自己的内部世界,不论脑海中的想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其实大家产生这种误解倒也不为奇怪,我想大抵是翻译的原因。正念虽然起源于佛教,但它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实践,被重新引入国内时,翻译可能出现了问题。它的英文其实是“Mindfulness”。Mind这一词在心理学与生活中被翻译为“心智”,而在剑桥词典(2023)中,则被翻译为“大脑、头脑”。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心理学中讨论的正念“Mindfulness”,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Mind(心智):心智、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代表了个体的内在世界,包括思维、情感和自我意识

Ful(充满):充满或注满,强调了对当前经验的充分、完整的注意和觉察

Ness(状态或性质):用于构建名词,表示状态或性质。

因此,'mindfulness' 表示一种特定的心智状态或性质,即对当前时刻的充分、完整的觉察和注意力。

那么现在我们重新明确一下,

心理学中正念的定义:

正念是一种状态,人们以开放的态度将注意力集中到内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感知上,而对其不做评价(Kabat-Zinn, 1982, 2013)

正念是一种状态,通过开放的态度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感知上,同时不对这些感知进行评价(Kabat-Zinn, 1982, 2013)

正念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当下经历,而不对其进行批判或反应,来避免破坏性的或自动的习惯和反应(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22)。像任何心理实践一样,正念产生的效果也因人而异。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正念的核心概念包括感受当下、自我觉察、接纳而非批判。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感受当下:

在实践正念的过程中,我们应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不受未来担忧的干扰,专注于现在的经验。真正关注到此时此刻,我们便能清晰地察觉内在的感觉、身体的感受、思维的涌现以及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通过培养对当下经验的觉知,我们能够减少自动化的反应,更好地处理压力和焦虑,并培养对生活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而当下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瞬间。所谓感受当下,不是钟表上的这一秒,而是从混杂不清的过去和未来中脱身,回到当下,重构自己所处的时空。

自我觉察:

正念,强调觉察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外部环境。这意味着,当冥想或者实践正念时,我们会注意到,自己的脑海中会包含各种各样的想法,包括疑虑、焦虑、愤怒或不安。正念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被这些想法所左右,而是察觉,然后接受它们的存在,就像观察云朵飘过天空一样。

接纳而非批判:

正念鼓励我们以非评判性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内在体验。无论我们的想法、情感或身体感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们都是我们内在世界的一部分,都值得被接纳和理解。通过接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感,减轻内心的抵抗。如果你试图压抑或者批判你的情绪和想法,往往无法达成正念的效果。正如白熊效应,你越是抗拒,就越容易对特定的想法或行为产生过度关注。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所以,正念的实践并不要求我们拥有完美的思维,它只是让我们深入地理解思维和情感与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也逐渐趋于平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