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传教士汤若望:孝庄义父顺治帝玛法,决定玄烨帝位,为何被判死刑

 白衣钱子 2023-10-07 发布于辽宁

1661年正月顺治帝因得天花将不久于人世(另一种说法是出家),顺治帝自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传召大学士王熙密商皇位继承人的事情,顺治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堂兄弟选择一位德才兼备之人为皇储,但被孝庄皇太后与诸位王公大臣坚决反对。

不得已只能在皇子中挑选一位,立为皇储;

年龄稍长一些的两位皇子是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福全与玄烨生母的出身都一般,之所以最终决定立玄烨为皇太子,不仅因为玄烨的生母佟佳氏深得孝庄皇太后庇护,更因为一位德国传教士的话:“那位年幼的皇子(玄烨)已经得过天花,以后不会再受到天花这种病的伤害,而那位年长一些的皇子(福全)未曾得过,以后都要时时刻刻小心着可能会得这种病。”

这位德国传教士的话让顺治帝折服,自己即将被天花夺去性命,还有比这个理由更打动自己的吗?

而这位德国传教士就是汤若望,孝庄尊称其为义父,顺治尊称其为玛法,他们之间究竟有何渊源呢?大清选择皇储,为何会让一位德国人参与呢?

01 出身于贵族家庭

1592年汤若望出生于得过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全名是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

白尔是家族姓氏,冯是贵族的标志,沙尔是祖上获得的尊号。因为汤若望为人低调,不愿意炫耀其出身,所以在与人交往时都是自称为“约翰.亚当”。

汤若望是约翰.亚当来中国以后的名字,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自己取得名字。汤若望从小就在教会学校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传教士,并且加入了耶稣教。

1620年初汤若望来到中国澳门,在澳门待了三年的时间学习中国的古典还有习俗,后辗转去了广东,又过了一年的时间才去了大明的都城。

汤若望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得到了兵部尚书张问达的赏识,也正是在张文达的帮助下汤若望开始进入仕途。

汤若望的人缘还是不错的,他随身带着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大家都很好奇也很喜欢。

02 与摄政王多尔衮打交道,尽显机智勇敢

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顺治帝不忘传播教义,只可惜汤若望来的太晚了,他还没来得及见到崇祯帝的面,崇祯帝已经吊死在煤山上了。

1644年大清入关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严令:“内城的居民在三天内必须要尽快迁到城外,城内则腾出来供旗人居住。”

“内城居民,限三日内。尽行迁居外城,以便旗兵居住。”

如此以来按照多尔衮的命令,八旗到处赶人、圈地,就连汤若望所在的教堂也都被征用。

汤若望为了不被赶出去,保住教堂,冒死上奏清廷:“我曾奉前朝皇帝的命令修历法,写了很多关于历法的书籍,现在还没有完成,而且所写的版书积累的一堆一堆的;并且在教堂中还有供像,传教所用的经典、修历法等的书籍确实很难一下子都搬出去,在所难免会被损坏,再修回原样就难了。”

所以汤若望请求,可以继续住在教堂里,不搬出去。多尔衮看到汤若望所请,出于各种原因考虑,便允许汤若望继续住在教堂,八旗兵不得随意打扰。如此以来汤若望不仅保住了教堂,还跟摄政王多尔衮建立了联系。

这次之后汤若望多次向摄政王介绍自己修订的新历法,还将世界地图以及浑天仪、望远镜这些比较新奇的物件进献给清廷。

正因为汤若望多次努力,多尔衮决定准许汤若望的新历法颁布天下,并且将汤若望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官,汤若望也算是在清廷正式踏入仕途。

大清入关以后,顺治帝年幼,孝庄皇太后“后宫不得干政”,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多尔衮一直在觊觎皇位,并一直在想想办法如此才能取顺治而代之。

《清世祖实录》多尔衮:“若以我为君,以上为储,我何以有此病症?”

在《汤若望传》中是这样说的:多尔衮为了逼宫自己当皇帝,便下令开始修建新城,并且打算将自己废黜的顺治帝圈禁在那座新城里边。而且多尔衮为了修建新城,将国库里边所有的钱财全部都搜了出来,甚至还对老百姓加赋税。

即便多尔衮如此过分,朝中上下人就没有人敢反对,即便是勋贵王公都没人敢说“不”。而暂时让多尔衮停止修建新城的是汤若望,汤若望指出“天象与各地方不顺利的这些情形,应当立即停止修建新城”,多尔衮刚开始虽然很生气,但还是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顺治帝对此自然也了然于心。

而这一次缓解,让顺治帝成功熬到了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得以亲政。

03 孝庄认其做义父,顺治将其称玛法

顺治帝亲政以后,汉臣范文程将汤若望引荐给顺治帝,因为汤若望曾“帮”过顺治帝,顺治帝对汤若望还是很有好感的。之后汤若望的地位得到迅速的提升,被擢升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

顺治九年,汤若望向顺治帝进献了浑天星球等很多的仪器,顺治帝则赏赐给了汤若望朝服、袜、帽等物品;

顺治十年,顺治帝赐予汤若望“通悬教师”的称号,俸禄上又加了一倍,并对汤若望大加赞赏

“尔汤若望来自西洋,涉海十万里,明末居京师。精于象纬,闳通历法……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咨尔姓名,为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可谓勤矣;尔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董率群官,可谓忠矣……今特赐尔嘉名为’通悬教师’。”

顺治十二年,汤若望被顺治擢升为通政使,赏赐二品顶戴;

三年后又被封为光禄大夫,正一品衔。

汤若望之所以擢升速度如此之快,完全是因为顺治帝信任重视的结果。顺治帝曾经对大臣们这样评价汤若望:“你们只知道说我的大志虚荣的东西,而汤若望不这样,他的奏疏言语慈祥,读着就让人觉得感动。”

“汝曹只语我大志虚荣,若望则不然,其奏疏语皆慈祥,读之不觉泪下。”

其实在顺治八年的时候,汤若望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成为了孝庄非常尊敬的人:顺治八年三月汤若望的教堂来了三位满族女人,她们说自己是某位亲王的亲眷,府上的郡主患了病希望汤若望能施以援手。汤若望根据来人的描述,将圣牌交给了三位来人,并叮嘱此物一定要挂在胸前,四天内便可痊愈了。

说来也奇怪,“郡主”果然好了,后来汤若望才得知原来得病的“郡主”是顺治帝的还未大婚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暂时由姑妈孝庄太后照料。

孝庄太后还亲自前来拜访汤若望,汤若望还帮孝庄治好了病;孝庄尊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一开始尊称汤若望为“通玄法师”,后来尊称其为“玛法”(爷爷的意思)。

在顺治十三年、十四年这两年时间内,顺治帝先后十二次去汤若望的馆舍拜访,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治帝在这两年内只有一次拜访过自己的皇叔。

正因为顺治与汤若望频繁的交往接触,被汤若望渊博知识和品德折服,福临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经常向汤若望请教天文、算数、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正因为能从汤若望的身上学到新鲜的东西,福临对汤若望是越来越尊敬。

不仅汤若望不用跪拜,而且多次给与厚赏。

除了多次外出拜访汤若望,顺治帝还经常将汤若望召进宫,二人经常聊到深夜。

顺治帝十四年正月十三,是顺治帝十九岁的生日,朝臣们都来朝贺,而顺治则突然下旨要去玛法汤若望的馆舍过寿。可以说汤若望在顺治的心里位置极高、威望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是言听计从的地步,可以说汤若望在顺治为帝的生涯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顺治因为幼年的经历养成了暴躁的脾气,很容易就发火而且不考虑后果;作为一国之君,有时候顺治帝的一个暗示,可能就要了劝谏者的性命;大臣们都很清楚这一点,但都无能为力。

唯独汤若望有胆量跟威望,直接指出顺治帝哪里做的不对,应该怎么走?

顺治朝的一位汉臣龚鼎孳是这样评价汤若望的:

“睹时政之得失,必手书以密陈。于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大之令,慎刑狱之威,盘固人心,镞厉士气,随时匡建,知无不言”。

可以看得出汤若望方方面面都会给顺治提建议,前前后后共三百多封奏贴,顺治帝会选出一部分藏在自己的书库里,出宫游猎的时候也会带一些在身边,想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在《汤若望传》中有这样两件事:顺治九年五世达赖前来大清,劝谏顺治帝不要出去迎接的,就是汤若望;为了劝谏顺治汤若望特地上了一封很长的谏书,并亲自呈给顺治。

还有一次有五位汉臣被顺治帝下旨发配到满洲极地充军,汤若望得知后劝谏顺治帝不要如此,顺治也听了汤若望的话,竟然将这五个人赦免了。

04 汤若望参与决定玄烨帝位

1661年正月顺治帝在观看吴良辅替自己出家的仪式回宫后开始发病,仅仅几天的时间便病入膏肓,顺治帝自知自己命不久矣,便急召大学士王熙前来乾清宫,商量皇储的事情;

顺治帝一开始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堂兄弟中选择一位德才兼备者继位,毕竟自己的皇子们尚且年幼,最年幼的皇二子福全才九岁,但顺治帝的想法直接被孝庄太后与满族王公们的反对,不得已只能在自己的儿子中,选出一位稍年长些的皇子继承皇位。

顺治帝总共八个儿子:

皇长子夭折

皇二子福全九岁

皇三子玄烨八岁

皇四子夭折(董鄂妃所生)

皇五子常宁5岁

皇六子奇授只有三岁,

皇七子隆禧只有两岁

皇八子永干夭折。

除了福全、玄烨,其他的皇子尚且在牙牙学语。

其实一开始孝庄皇太后打算皇位继承人身上能留着博尔济吉特氏的血,所以顺治的后宫中皇后加上妃子一共有六位,但顺治都不喜欢,不怎么去她们的宫里,何谈怀孕呢?

既然没有嫡子可选,孝庄太后只能从庶子中选,福全与玄烨生母的出身都差不多,只是玄烨的生母佟佳氏懂得审时度势,深得孝庄太后喜欢,也算是为自己的儿子玄烨加了一分胜算。

玄烨从小就聪明好学,孝庄也有意培养玄烨,让自己贴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做康熙的启蒙老师,而且在玄烨生病得天花的时候亲自照顾。

再加上福全的一只眼睛有残疾,孝庄就更加倾向于玄烨继位。

但需要一个合适的人劝说顺治帝,能选玄烨为储君,而这个关键的人物就是汤若望。

汤若望告诉顺治帝:“这位年幼的皇子已经得过天花,以后便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痛的折磨,而那位年长的皇子还没有得过,以后时时刻刻都要小心不要得这种可怕的病。”

“玛法”的建议顺治帝自然会好好考虑,更何况自己将要被天花夺去性命,这个理由怎么能拒绝呢?最终,顺治帝决定将皇位传给皇三子玄烨。

这是大清入关以后,第一次出现皇位的更替,一个以后不会再得天花、本来不怎么受父皇重视、年仅八岁的庶子成为新帝,只是没想到玄烨两岁时得的天花竟然是他成为新帝的资本。

05 汤若望被判死刑

汤若望在顺治帝晚期可以说是恩宠至极,具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引起了朝中一些反对西学、西教的汉臣的不满。

因为顺治帝重视汤若望,汤若望等传教士的努力,在大清信西教的已经达到了十万多人,很多的城市都有教堂。一些汉臣心里边很是排斥,同时有意攻击这些传教士,只因顺治帝宠信汤若望,他们只能暂且忍耐。

顺治十六年五月安徽的一个县官生杨光先准备攻击传教士,写了一本《摘谬论》列举了新历法的十大错误,紧接着又写一本书驳斥传教士的荒谬,并到处散发。

第二年年底又向礼部呈上了《正国体呈稿》,状告汤若望。

但是因汤若望正得盛宠,呈文也石沉大海;

顺治十八年七月此时顺治帝已经病逝,康熙年幼,杨光先再次向朝廷呈上自己的文章,此时是四大辅政大臣辅政,四位辅政大臣对此很是重视。

康熙三年“历法狱案”正式成立,汤若望被判死刑,另外几个传教士被判充军,还有几位朝臣被处死。

后来因为地震的缘故,汤若望才被放了出来,但是因在狱中几个月的折磨,让顺治帝的这位“玛法”心力交瘁,仅仅一年后便病逝了。

结语

汤若望虽然是一位德国传教士,但他在大清初期确实是一位很特殊的存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渊博的知识成为大清的一品大员,尤其是能得到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的尊重,确实不一般。

从先秦时期开始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向来没有外国人参与,而汤若望居然参与到了大清入关后第一次皇位更迭的事情中去,可见顺治与孝庄对他的信任。

虽然后来因为历法之争被判死刑,但后来因孝庄太后的缘故汤若望还是被放了出来,只可惜一年后便病逝了。

不过对于一位德国传教士来说,在大清能得到皇太后与皇上如此尊重,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参考资料:

《孝庄皇后传》

《汤若望传》

《清史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