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风物:南京烧饼

 长庆wcqjs 2023-10-0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南京烧饼

图片

卞琪斌



图片


南京这地面,东西交融,南北杂糅,烧饼的种类不要太多,并且有不同的吃法和讲究。烧饼是南京常见的早点,来来来,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吧。

图片

三泉楼烧饼

· 酥脆香 ·

图片

以前烧饼售卖主要在茶馆和烧饼摊。扬州人朱自清先生到访南京,写了一篇著名散文《南京》,说南京的干丝不好吃,大约是和他的家乡相比,味差了一点,却把南京的烧饼赞叹一番,说:“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



图片


南京茶馆中第一家以烧饼出名的是殷高巷三泉楼茶社。当年,张通之先生在《白门食谱》中说:“(殷高巷)三泉楼酥烧饼,酥而可口,无一卖饼家可及,远近驰名。该楼仅两三间,左右皆人家,无风景可赏。而人之从远处来此,即为食饼。其味之美 , 不言可喻已。

《金陵十记》说,三泉楼原是织缎业的老板汪锦源和陶学忠出资开设,由打线工人张启才经营的茶馆,专作缎业的交易接洽处的。后来增加服务,张启才请来做烧饼的老师傅在那里兼售烧饼。茶馆周围账房机户很多,所以生意很好。他家的烧饼,无论是蟹壳黄,或草鞋底,皆以油酥打底,揉搓均匀,饼上芝麻饱满,底面金黄不焦,饼内和以葱油,肉酥味鲜,入口香脆。一块烧饼才咬进嘴,就撒下不少芝麻出来,又香又酥,沁人心脾,有“千层饼”之称。当时普通烧饼一块是两个铜板,而蟹壳黄一块需要四个铜板。

三泉楼还代客加工各种馅子的酥烧饼。顾客将火腿、香肠、大葱等材料拿来,他们就立刻加工成各种不同风味的酥烧饼,三块两块均可,随到随做,随烤随取。当时这样的经营方式,除了三泉楼外,走遍南京还没有第二家呢。

图片

永和园烧饼

· 趁热吃 ·

图片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去茶馆喝茶,是老南京人的习惯。南京最热闹的地方是夫子庙,夫子庙永和园烧饼非常有名。

永和园创立比较迟,1939年店主卞永生买下雪园,在贡院西街正式创立永和园。最初仅三间平房,两间租给别人,中间一间和小院自己经营,卖烧饼和干丝。经过数年苦心经营,1942 年他收回租房,聘请面点名师尹长贵来店主持点心制作。此时,永和园的烫干丝和酥烧饼,在夫子庙已颇具影响。其他店酥烧饼一般是油酥与油面二八开,永和园酥烧饼则是“三七油面,四面包酥”。品种有 20 多个,随时变化,享誉南京,特别是蟹壳黄,堪称一绝。

永和园烧饼一大卖点是酥香,冷了以后,酥香尽失,口味就大减了。南京人口头禅:“永和园的烧饼——趁热吃”,说的就是这个,也是老茶客的经验之谈吧。

时盛麟《民国故都剪影》说,永和园烧饼的名声一直延续到20 世纪 60 年代,三年严重困难看不到一点荤腥,永和园竟然推出猪油烧饼,以致轰动南京远近城乡。由于烧饼一天只卖几炉,顾客常常是半夜里排队,等着开门,甚至有小贩高价倒卖,价钱翻几个筋斗。

图片

新奇芳阁酥烧饼

· 叫一绝 ·

图片


图片


▲1929 年夫子庙新奇芳阁(邓攀供图)

贡院街的新奇芳阁是清真茶馆,20 世纪 30 年代张恨水先生对其盛况有过非常生动地描述:“单说奇芳阁吧,那是我常去的地方,……这一家茶楼,面对了秦淮河,隔壁是夫子庙前广场,是个热闹中心点。无论你去得多么早,这茶楼上下已是人声哄哄,高朋满座。

新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状如草鞋底,被称为一绝。南京人吃鸭子是出了名的,在教门的清真茶馆,鸭油代替猪板油,作为烧饼的起酥油。那时新奇芳阁的烧饼属于高档品。鸭油酥烧饼质酥味鲜,不同凡响。他家酥烧饼不用重油酥,而是靠手上的功夫,搓、擀、揉、叠,炉火纯青,烤熟的烧饼两面酥脆,饼面芝麻饱满,饼内翻叠成片,有如书卷,食之散发着鸭油的醇香,清淡宜人。

《金陵野史》记载,新奇芳阁经营方法是薄利多销:“记得抗战之前,去喝上一壶茶,外带一小碗干丝,再添上两块烧饼,加上小账,所花还不到一毛洋。

图片

大众好评五星

· 蟹壳黄 ·

图片

卢前《冶城话旧》说:“南京晨餐,以干丝烧饼著。”可见烧饼在南京人早点中的地位。

文人墨客讲究精致,在食文化方面,比如茶叶称碧螺春,酒叫竹叶青,杂烩叫全家福……色、香、味、形、名,一个都不少。南京烧饼名目众多,朝笏板是那种长长的,文人就想象成大臣上朝用的笏板,草鞋底是椭圆形的像鞋子底,而蟹壳黄——顾名思义,圆如蟹壳,色泛金黄。《金陵野史》说:“当年南京的烧饼,以蟹壳黄最能叫座。

蟹壳黄在江南一带多有,都是大众喜爱的烧饼,南京也不例外。陶行知先生戏曰:“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作用大,能饱腹。

蟹壳黄有葱油和糖油两种口味,都要经过 10 道操作工艺制成。葱油烧饼是用板油加盐腌制数日,再加适量葱花做馅。糖油烧饼是用绵白糖、油加甜桂花做馅。

图片

荠菜烧饼口彩好

· 聚财 ·

图片

过去,冬春季节的荠菜上市时,永和园、奇芳阁会供应荠菜烧饼。荠菜是南京人喜欢的野菜,不仅口彩好——“聚财”,而且味道甘甜。

永和园烧饼炉在后进的底部,每逢荠菜烧饼出炉时,前面堂口都飘着甜甜的荠菜香。荠菜烧饼一出炉,就一抢而空,除了堂上的茶客,还有门外排队等候的人,去迟一步,就要等转天再去排队了。

除了这些茶馆,一些小巷里的烧饼摊也有荠菜烧饼售卖。门西老居民戴启元回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殷高巷的烧饼油条店就做荠菜烧饼卖,记忆中的荠菜烧饼外形是长方形,中间夹了一层切碎的荠菜,其他程序,如刷糖稀、撒芝麻、内里淡椒盐、贴炉烤等等,都与一般烧饼做法无异,但是吃起来就是有不同的口味,有时令感。

(文章选自《南京史志》2022年第三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