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 | 低落棉高产量下提升产品质量的探讨(上)

 奶茶色月季 2023-10-08 发布于江苏
图片图片


目前,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非常严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产量、质量、成本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产的前提下提升产品质量、在优质的前提下降低落棉率,成为纺织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矛盾的要求,具体地说,可以有三个研究方向:

(1)以提高产量为目标,在保证不提高甚至是适当降低落棉率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以降低落棉率,控制生产成本为目标,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3)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保证产量和落棉率的稳定性。

因此,原来那种采用低产量、大落棉来保证产品质量的工艺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纺织前一段生产经营的要求了。而且生产实践也表明,随着纺织机械高产、高速、高效的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低产量、大落棉的工艺配置,也的确不一定能够获得较好的产品质量。

为此,纺织企业需要改变思路,通过采取优化工艺参数、优选专件器材等措施,来达到高产量、低落棉率前提下的高质量。

图片

一、完成目标的几个思路

1.1 通过更新高产设备来完成目标
通过购买新型的高产高速的生产设备,当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分别以梳棉、精梳为例来分析当前高产高速设备的性能特点。
1.1.1 新型梳棉机
(1)特吕TC19i。配置有T-GO隔距优化系统、WASTE CONTROL刺辊落棉监测系统、棉结在线检测系统等(见图1),总梳理面长度(指包括棉网清洁器的整个梳理面)达到2838mm。T-GO隔距优化系统在开机的时候先测量隔距的零点,然后随着锡林温度上升去调整隔距,最低可以保证3英丝的隔距并一直保持这个隔距不变,如果锡林温度发生变化或外界温度发生变化,T-GO隔距优化系统会随着一直找这个零点,再重新调到3英丝(见图2)。
图片图1 TC19i的技术特点
图片图2 隔距优化器T-GO
(2)立达最新的C80梳棉机也配置了隔距优化系统和自动磨针系统,隔距也可以达到这个3英丝,把锡林加大了到1178mm,总的梳理面长度达到3154mm(见图3)。
图片图3 C80的技术优势
(3)青岛宏大的JWF1217梳棉机也配备了温度检测系统,锡林-道夫、锡林-刺辊、道夫-三罗拉、给棉罗拉-刺辊均采用摆动式隔距调节方式,旋转点加顶杆或者活节螺栓的调节形式,操作简便,减少热膨胀对隔距的影响,降低意外情况下设备的损伤程度;机架采用梯型形式,结构简单。抬高了锡林,梳理区加大,梳理弧长达到了3000mm,工作幅宽1300mm,总梳理面积到3.9平方米,分梳能力强,有效保证了生条质量;回转盖板数量增加,隔距调节更加精准,参与分梳的回转盖板数量增加到38根,锡林盖板隔距调节点增加到9处,盖板分梳能力更强。
(4)卓郎的SC6梳棉机。SC6的实际梳理面积超过了4平方米,配置有超短片段自调匀整MTA和不降速换桶装置,确保在换筒过程中长片段匀整持续工作,保证生条的质量稳定性以及更高的产量;配置有锡林金属保护系统,当有金属异物进入梳理区域或隔距错误导致接针时,锡林金属保护系统会自动停机并立即报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针布不受损伤,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1.1.2 新型精梳机
(1)立达E90精梳机。配用了立达质量监测系统(RQM)和数字化纺纱套件(ESSENTIAL),速度可以达到600钳次/分,在每小时产能达到100公斤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棉条质量稳定,显著降低落棉率,同时提高纺纱机在原料利用方面的灵活性。
(2)特吕茨勒TCO12精梳机。车速最高可以达到700钳次/min,主轴双侧驱动,主马达变频,全面伺服控制,带有自调匀整,分离罗拉搭接可开机屏幕更改,适用90~137°锡林,不必更改定位。
(3)经纬纺机的JWF1288型精梳机。具备自动退管、自动换卷、自动接头功能,最高转速550钳次/分,优化了钳板机分离罗拉、锡林等的运动配合,可配90°、110°、130°锡林和直径1000mm的条筒。
(4)凯宫588A型精梳机。设计最高转速可以达到550钳次/分,优化了钳板机分离罗拉、锡林等的运动配合,可配90°、110°、130°锡林。
1.2 通过设备专件的更新或新的工艺思路来达到目标
低落棉工艺是针对前纺工序而言的,正常的情况下,落实高产、低落棉工艺思路,主要以调整前纺工序为主要任务,但细纱或气流纺、涡流纺工序是成纱工序,是将前纺的条变成纱线的工序,相对而言工艺参数较少,甚至基本采用固定工艺生产,所以前纺各工序的调整,必须先充分了解成纱工序的工艺效能情况,并根据成纱工序控制纤维能力的强弱,对前纺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思路。
1.2.1 高产、低落棉工艺思路需要了解的成纱工序工艺效能的情况
高产、低落棉工艺思路需要了解的成纱工序(以细纱工序为例)工艺效能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摇架采用的是气动摇架、弹簧摇架还是板簧摇架。
(2)摇架各档的压力分配情况。
(3)使用的是短上销、短上销加压力棒还是加长上销。
(4)使用的下销形式、下销上表面相对于中罗拉上表面的高度情况。
(5)上销的前后位置及其与下销的配合状况。
(6)罗拉隔距配置情况及其与后牵伸的配合。
(7)细纱生产形式(普通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及其总牵伸倍数(是否采用了重定量、大牵伸的工艺配置)。
(8)细纱的牵伸状态是否顺畅(在车间温湿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在低落棉、高速工艺条件下,对细纱牵伸系统控制纤维变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普梳纱,同样的粗纱,细纱工序的牵伸效能不同,成纱棉结可能会相差1倍以上。
某企业在普梳紧密纺品种上,做了细纱对前纺工艺配置要求的对比试验,分别使用3台梳棉机生产的生条,并用同样的并条机生产出半熟条、熟条,测试出的质量指标见表1。分别生产出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见表2。
表1 三台梳棉机生产的半制品质量指标对比
图片
表2 三台梳棉机生产的成纱质量指标对比
图片
从表1、表2的试验对比数据可知,两台特吕的TC1O-1梳棉机与一台186F梳棉机,生产的生条AFIS数据基本上没有差别,一直做到半熟条、熟条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但是我们看一下在这三组试验数据中,A186F梳棉机的产量是23kg/h,细纱机采用长上销与采用短上销的成纱+200%千米棉结只相差了25个,而TC10梳棉机在新换GX1和新盖板、产量50kg/h的情况下,细纱机采用长上销与采用短上销的成纱+200%千米棉结相差了133个,而TC10梳棉机在旧FGX1+旧盖板磨后、产量45.5kg/h的情况下,细纱机采用长上销与采用短上销的成纱+200%千米棉结相差了110个。也就是说相同的原料,A186F这种低速梳棉机与高产梳棉机生产的生条中,纤维结构及分布状态是不一样的。
(1)相比较而言,A186F在低产条件下,细纱采用短上销与采用长上销,成纱质量指标的差异性最小,条干最好。
(2)高速梳棉机在使用不同锡林针布的情况下,细纱采用短上销与采用长上销时的成纱质量指标的差异性都很大,+200%棉结相差110粒/km左右,而A186F只相差25粒/km。这说明在现有生产条件下,高产梳棉机生产的生条中,纤维的形态、排列较为紊乱,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才能生产出较好质量的成纱。
(3)在细纱机采用长上销加强对纤维控制的情况下,高速梳棉机配置合适的针布,在产量45.5kg/h左右时,生产出来的成纱+200%棉结可以好于A186F梳棉机,而且梳棉机还可以适当提速或降低落棉率。
由这个实践案例可以看出,细纱专件的配置对提高产能、降低落棉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未完待续)

来源:牛宇 大连宇念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