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养生:三宜三忌三秘诀,这个秋天不生病

 城北十五里666 2023-10-08 发布于北京

Image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此时天气变凉,树叶转黄,秋天已经接近尾声。昼夜温差增大,天凉干燥,最易生病,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 

01

三 宜

1、吃芝麻

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在美白的同时还能防止各种炎症。

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中医认为,芝麻可以强身健体,滋阴润肺。

对于秋冬进补,防干防燥,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吃点芝麻糕、芝麻糊、芝麻烧饼,都是很好的选择。

2、吃芹菜

秋冬进补,人体代谢废物也随之增加。

所以要注意排毒清毒。

芹菜富含纤维素,可以帮助身体清理肠道废物,刺激身体排毒。

同时芹菜含有芹菜素,可以扩张血管,平稳降压。

可以辅助早期的高血压高血脂治疗。

但是芹菜性凉,中老年人要适量食用,一次不能吃太多。

3、吃冬枣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

寒露时节,冬枣上市,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有活维生素丸之称。

秋季易感冒,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秋燥皮肤易干,多吃冬枣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

同时还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人体肝脏解毒。 

02

三忌

1、不要憋尿

秋季干燥,很多人起床容易口干。

所以晚上喝水会比较多,加上出汗较少,所以夜尿频率增加。

由于起床嫌冷,很多人往往有憋尿的习惯。

但是长期憋尿会升高血压,提高心脏负荷,有引发脑出血的风险。

长期憋尿还容易诱发膀胱炎。

如果不习惯半夜上厕所,可以在卧室准备一个便盆,尽量不要憋尿。

Image

2、不要光脚

传统中医学认为:“病从寒起,寒从脚生。”

寒露之后,天气就凉了,这时候要是再赤足凉鞋,寒气就会入侵,给身体造成伤害。

一旦足部受冷,人很容易感冒喷嚏。

所以秋季必须注意脚步保暖,不要穿凉鞋,也不要湿鞋湿袜,经常进行肢体活动,保证足部温暖。

3、不要剧烈运动

秋季人体需要锻炼,但是切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容易损失津液,损伤身体。

以慢跑、慢走、太极拳等运动为主,适度运动,稍微出汗即可。

注意水,如果只是一味喝白开水,反而容易造成人体水盐失衡,加重缺水,所以秋季补水,要以淡盐水为宜。

03

三秘诀

1、早睡早起

寒露时节,气候变冷,光照时间变短。

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体内,要以“养收”为主,所以晚上要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

而早上,要舒达阳气,所以早上要早起。醒了之后,可以在床上多躺几分钟,活动一下,还可以保护心脑血管。

秋天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

Image

2、倒走健身

寒露时节,阴阳交汇,此时运动的重点是保持身体机能的平衡。

此时节,倒走健身比跑步更合适。

倒走健身,可以活动到平时无法活动的关节、肌肉,这样可以让人体的血液循环更通畅,机体平衡能力更强,对关节炎和腰酸腿疼也有防治作用。。

倒走的时候,小脑的能力得到锻炼,人的运动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但是,倒走的弊端也很大,盲目倒走,很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倒走一定要选择人少、无车、平坦的地方,必须结伴同行,相互提醒,避免出现危险。

倒走次数以一天一到两次为宜,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运动时间。

3、注意泡脚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

寒露一到,就不能穿凉鞋了。

病从脚来,天气转凉,要注意足部保暖。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热水泡脚,既可以改善失眠,还能温补肾阳。

对患有静脉曲张、糖尿病、动脉闭塞等病症的特殊人群来说,请遵医嘱,谨慎泡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