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秋分,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难熬的15天!

 zhp001007 2022-09-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预约直播  图片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图片

秋分时间


今年秋分时间:2022年9月23日

农历八月廿八,星期五

09:03:31

今日,秋分!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今日秋分,暑气完全散尽,万物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凉燥与秋寒已然登场。

在这个疾病易发的“多事之秋”,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感冒,咳嗽,肺部不适等症。

“外御寒、内润燥”。秋分,是平衡阴阳,滋补调养的大好时节。

牢记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顺利过好难熬的15天!看完别忘了为自己和家人转发收藏!【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图片

图片

三忌

1.忌过度贪凉,引发病症

肠胃对寒冷的刺激格外敏感,若防护不当,容易引发肠胃疾病,腹痛、腹泻、腹胀等症,更易加重原本的胃病。

此时,要少贪凉,可多吃易消化的滋补食物。

芝麻、核桃、生梨、银耳等皆可,让身体能顺利适应从夏热至凉秋的过程。

早晨空腹胃虚,喝碗热粥,可让肠胃得到滋养,还可补充营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

图片

2.忌秋伤于湿,引发冬季咳嗽

中医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秋季是肺气最旺的时刻,轻微的阴湿之邪会潜藏在体内,不易显现。

等到深秋入冬时,肺气变弱,潜伏的阴湿之邪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引发痰多咳嗽等症。

少吃秋瓜,尤其是西瓜、甜瓜、凉拌黄瓜等生冷的瓜类,少吃油腻食物,容易堆积湿气,使痰湿停滞体内。

可将甘草、生姜、陈皮、荷叶、蜂蜜一同冲水饮用,不仅可以化湿,还可止咳化痰,改善口气。

图片

3.忌暴食乱补,增添负担

虽说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也要讲究营养均衡,适度进补,以免给身体造成负担,引起不适。

无病不需药补:是药三分毒,过度滥用滋补品,不仅增加经济压力,还会使身体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血管、肠胃等疾病。

食补切勿过量:饮食要全面而均衡,丰富而不过量。果蔬肉类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获取,不可暴饮暴食,影响身体吸收代谢,增添器官负担。

图片

三宜

1. 轻缓运动 ,循环气血   

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含氧量较高,是运动的最佳时刻,可遵循秋季养“收”的原则,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

散步、慢跑、打太极、舞剑等最佳,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为宜,切勿大汗淋漓,损耗阳气。

也可爬山,登高望远,配合呼吸,不仅能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及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能力,让人身心愉悦。

运动时间,最好是太阳升起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结束,不宜过早或过晚。

图片

2.早睡早起,舒展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寒气逐渐上升,阳气趋向收敛,夜越深寒气越重,容易入侵体内,此时不宜熬夜,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早晨6点-7点起床,顺应阳气的生长,令肺气舒展。晚上9点-10点入睡,有助于阴精的收藏。

每天早睡一小时,午休20分钟左右,调整作息,勤伸懒腰,增强全身供养,方能保持充足的精力。

图片

3.每晚泡脚,祛除虚寒 

秋分时节,可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每日泡脚,温通阳气,祛风驱寒,来提高身体免疫力,补足肾气。

泡脚时可加入陈皮,排湿寒气、润肠通便;加入白醋,改善失眠多梦,放松精神。

加入食盐,防止裂脚、去除角质;加入艾叶,清肺热,缓解咳嗽;加入生姜,预防感冒,缓解手脚冰凉。

每日泡脚20分钟左右,配合按摩足趾和脚掌心,促进气血循环,有助于安神宁心,提高睡眠质量。

图片

三秘诀

一.秋分养生,宜吃三宝    

秋分的'燥'与白露不同,白露的“燥”是“温燥”,而秋分的“燥”是凉燥,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

图片

1.白萝卜:润肺化痰

俗话说:“秋后萝卜赛人参。”

白萝卜水分充足,可对抗干燥的天气,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大量的植物蛋白和叶酸,都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有通气降火,润肺化痰,滋阴生津,消食下气,改善便秘等作用。

可与莲藕、排骨一同熬制成莲藕萝卜排骨汤,可补益脾胃,是秋冬补身佳品。

图片

2.枣:健脾养胃   

秋季与大枣堪称绝配,大枣味道甘甜,性温,有补充益气,安神养血,健脾养胃的作用。

因此,脾虚贫血,气血不足,手足不温,容易痛经,失眠的人都可吃些大枣来缓解身体的不适。

生吃鲜枣,容易生湿热,涨肚子,可晒干食用,也可水煮,还能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但是,枣的含糖量过高,建议每日不超过10颗,体内湿热者不可多吃,容易出现口渴胃胀等症。

图片

3.红薯:补虚强肾阴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

红薯营养丰富而全面,是不可多得的“长寿食品。”其中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饱腹感强,可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

常吃红薯可保持血管有弹性,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还可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与机体的衰老。

可与大米一同熬制成红薯白米粥,方便又营养。

图片

二.内润燥、外御寒,调节好体内阴阳

1.内润燥:

秋属肺金,宜收不宜散,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吃甘润的食物,如百合、莲藕、糯米、蜂蜜、乳品等。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燥津液易伤,容易引起干咳,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燥症,补水保养,是秋季之重,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也可喝些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不寒不热,既可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2.外御寒:

秋季气温变化大,体内阳气内收,体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风寒配合秋燥,对肺部伤害极大,容易出现伤风感冒,风湿,筋骨受损等症。

外出时,要及时添衣,夜晚入睡关好门窗,盖好被子,切不可露出身体,尤其是腹部、腰部、关节等。

以免寒气入侵机体,损伤阳气,诱发疾病。

内润燥,外御寒,相互配合,才能遵循阴阳平衡的养生原则,有效避免肃杀之气进入体内,使身体各项机能更好的运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穴位按摩:

1.气海穴 :温阳益气

图片

按摩方式:将掌心搓热,放在气海穴上,画圈轻揉,先逆时针,再顺时针,各35圈左右。

作用:气海穴位于人体中央,素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按摩此穴可缓解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之症,也可缓解疲劳,温阳益气,有补虚之效。

2.肩井穴 :疏通气血

图片

按摩方式:将手搭在对侧肩头,用中指指腹或中间三指指腹按揉,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

作用:有疏通全身气血,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适合风寒感冒,也可缓解肩颈疼痛,落枕等症。

3. 中府穴:调理肺气

图片

按摩方式:将一侧手臂抬起,另一只手的中指指腹轻柔的按压此穴,两侧交替按压,每日2-3次,每次3分钟左右,配合转动胳膊和扩胸运动,作用更佳。

作用:有宣散肺邪,调理肺气,安神定志,缓解咳嗽的作用。

▽ 

秋分过后,凉意更浓。

愿你静赏红枫,心安如水;愿你身体康健,一切安好!

多喝水,勤保暖,少熬夜,常运动,抓住养生的最佳时节,增强体质,养护身体健康,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