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里有一种很好用的简易灸法

 长沙7喜 2023-10-09 发布于湖南

这段时间在看《内经》有颇多的收获,经过多年临床,也逐渐能体会其中一些的经文含义,真是字字落到实处,所以历史上有些医家,闭门内经三年,然后出道就迎来了巅峰。

在周围,除了搞文献的,读《内经》的人真的太少了,因为《内经》是纯理论的东西,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要经过深层次加工,而读《伤寒论》的人很多,一看症状,差不多了,就用上相应的经方,这叫方证对应,这样入门当然很好,但很难走得长远。

理论高度决定成就高度,若想更上一个台阶,《内经》是非读不可的。

上周五落枕了,又加上周末两天繁忙的门诊,导致脖子一扭头就酸痛,前几天正好看到《内经》“络满经虚,灸阴刺阳”一语,这不是正好可以用上吗?

络满经虚,灸阴刺阳:可以理解为里虚同时外邪留恋,先灸阴经再刺阳经,或者可以先灸阴经再灸阳经。

因为连续几天劳累,脉摸着偏浮缓,可能是先有里虚,天气变凉,夜间就感受风寒导致的,我就先灸神阙15分钟,关元15分钟,再灸大椎15分钟,灸完了一身轻松,转脖子不痛了,这两天下来,疼痛是完全消失了!

为什么选这几个穴位?

灸神阙、关元,可以补充人体的元气,相当于给人体打气

大椎是督脉跟三阳经的交汇处,人体充满气之后,再往这个站点输送,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肌表。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所以灸完后,人就会很精神,肌肉关节通利。

《内经》短短的有一句话,应用于临床,却有这么好的疗效,真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可以说深研《内经》是绝对可以提高临床水平的。

我想这种灸法可以应用于所有里虚兼有邪气在肌表上的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水肿、四肢腰腿痛、一些伤精之后疲倦、头晕乏力等等。

具体做法可以归纳如下:

1.先灸神阙、关元各15分钟(或其他的阴经穴位);

2.治疗肌表疾病,灸大椎15分钟(或其他阳经穴位);

3.如果想治疗肠胃疾病,灸足三里各15分钟。

功效是从阴引阳,让人体内部先充实,再引导到外面,能应用得多广,也要看医者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